元曲是中國古代有代表性的文學藝術(shù)形式,與唐詩、宋詞并稱。元曲同宋詞一樣,也是一種配樂演唱的詩歌,可以分為散曲和雜劇兩類。元代產(chǎn)生過六七百個雜劇,現(xiàn)存的元雜劇有162個,完整的元散曲共有4310首。元曲繼承和發(fā)展了唐詩和宋詞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在意美方面,使詩歌更大眾化;在音美方面,使韻律更自由化;在形美方面,使格式更多樣化。元曲把詩歌進一步推向通俗化、口語化、靈活化,為中國近現(xiàn)代的白話文學開辟了道路,可以說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一個重要源頭。
《大中華文庫:元曲選(漢西對照)》精選了150首散曲,譯文神形兼顧,詩情與哲理并茂,以求達到意美、音美、形美的境界。
中國是一個詩歌大國。詩歌在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占有極其重要和光輝的一頁,小說、散文、戲劇等其他文學形式與她相比都大為遜色。中國詩歌是世界最早的詩歌。盡管對詩歌起源的研究有不同的看法,但多數(shù)專家都認為公元前11世紀,即詩經(jīng)產(chǎn)生的最早年代,標志著我國詩歌的起源。她比荷馬史詩早三個多世紀,比印度詩歌早六個世紀,比阿拉伯詩歌早十六、十七個世紀。從《詩經(jīng)》產(chǎn)生到今天的長達三千多年的時間,大量詩歌被創(chuàng)作,其數(shù)字之驚人,以至于英國著名漢學家白英曾驚嘆:“中國人寫的詩歌,比世界其他所有國家寫的全部詩歌都要多”。豈止數(shù)量驚人,其質(zhì)量也令無數(shù)西方文化巨匠欽佩贊嘆。德國著名詩人歌德就熱愛唐詩,1827年,在他七十八歲高齡時親自執(zhí)筆,根據(jù)英語譯本翻譯了十四首唐詩,是德國最早的中國詩歌譯者。在西班牙語國家,墨西哥詩人、諾貝爾獎獲得者奧克塔維奧·帕斯(OctavioPaz)、西班牙詩人拉法埃爾·阿爾維蒂(Rafael Alberti)也都翻譯過不少中國詩歌。不少西班牙語詩人都是李白、杜甫、王維熱情的愛好者和追隨者,F(xiàn)代主義的代表魯文·達里奧就呼喊:“愛我吧,愛我用的李白鏗鏘有力的語言”。著名墨西哥詩人胡安·何塞·塔布拉達(Juan Jose Tablada)有一本非常獨特的詩集,就是以李白詩歌為出發(fā)點寫的《李白及其他表意文字的詩歌》。
在我國詩歌的發(fā)展過程中,唐代達到了詩歌的頂峰,是中國詩歌的黃金時代。宋代是這一黃金時代的延續(xù)。到了元代,元曲出現(xiàn),成為我國燦爛文化寶庫中的又一朵常開不敗的花朵,它在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成就上都體現(xiàn)了獨有的特色。元末學者葉子奇指出:“傳世之盛,漢以文,晉以字,唐以詩,宋以理學。元之可傳,獨北樂府耳!彼^北樂府即元曲,可見元人將元曲視為元代文學的頂峰。漢學大師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前言》更明確提出:“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币簿褪钦f,元曲和唐詩宋詞鼎足并舉,共同構(gòu)成了中國詩歌的三大里程碑。
王國維將元曲視為元代文學的代表是十分正確的。元代文學有詩、詞、小說、散文等種類,但真正能代表元文學的只能是元曲。元代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統(tǒng)一的朝代,疆域遼闊,城市經(jīng)濟繁榮,宏大的劇場,活躍的書會和日夜不絕的觀眾,為元曲的興起奠定了基礎(chǔ)。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diào)”。隨著元滅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臨安(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qū)流傳開來。金末元初文人沒有科舉取士這條路可走,加上受當時避世、玩世的社會思潮的影響,常常出入秦樓楚館,而大量名妓會制樂府、唱曲,她們將民間的大量歌曲修改、傳唱。文人與她們詩酒相樂、絲竹相和,久而久之,必然導致民歌時調(diào)與文人創(chuàng)作的結(jié)合。
元好問
小圣樂·驟雨打新荷(一)
小圣樂·驟雨打新荷(二)
楊果
小桃紅·采蓮女(一)
小桃紅·采蓮女(二)
小桃紅·采蓮女(三)
小桃紅
王和卿
醉中天·詠大蝴蝶
盍西村
小桃紅·雜詠(其三)
小桃紅·雜詠(其六)
商挺
潘妃曲
伯顏
喜春來
王惲
平湖樂·堯廟秋社
盧摯
沉醉東風·閑居(一)
沉醉東風·閑居(二)
殿前歡·酒興
沉醉東風·秋景
壽陽曲·別朱簾秀
陳草庵
山坡羊·嘆世
關(guān)漢卿
四塊玉·別情
四塊玉·閑適(其二)
四塊玉·閑適(其三)
四塊玉·閑適(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