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叢書,試圖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兩個大局”,以及新發(fā)展格局和大安全格局這“兩個格局”的高度,立足“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期的特殊時間節(jié)點,從不同角度和維度,全景式、大視野認識國家安全。
本書立足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統(tǒng)治模式、政策得失、所處內外環(huán)境等視角,從秦朝二世而亡,到“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的明朝滅亡啟示錄,通過一些歷史片段、歷史故事,總結歷史上的成功經驗和慘痛教訓,探索王朝興衰成敗、更迭消亡的規(guī)律,希冀為當今人們提供一些歷史啟迪,進而使人們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自覺意識和總體意識。
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 & &”習總書記以歷史的視野、歷史的思維,高屋建瓴地概括出當前我國國家安全所面臨的整體態(tài)勢,為我們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提供了歷史坐標和方位。
談到歷史,著名歷史文化學者南懷瑾認為,學習歷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從歷史的人事活動中汲取教訓,學習古人做人臨事的經驗,作為自己的參考,借以效法、模仿。從這個意義上講,歷史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知識寶庫,為后人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知識和指導。法國哲學家伏爾泰早在18世紀后期就有“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提法。20世紀初,意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強調“歷史從目前出發(fā)”,并提出了“一切真正的歷史都是當代史”的著名論斷。這句話強調歷史的現代性,即歷史對現實的借鑒意義。如果將中外大師的言論結合起來,可以理解為,人們不僅可以在歷史中學習,還可以立足當代思考過去的歷史,進而實現“過去和當前視域的重合”。
正是由于對當下和未來政治的強烈關切,才激勵人們不間斷地回望過去,研究歷史,從而使歷史超越過去并與現在和未來聯系在一起,形成“解釋過去,理解現在,展望未來”的主動思維。我們研究歷史問題,不是為了重建和再現歷史,而是為了把握過去,從歷史中提取意義,思考歷史與現實政治相關的方面,從而有助于更清晰地觀察和處理當前的問題。研究現實政治問題,也不能忽略存在于當前問題中的歷史因素。
《歷史與國家安全》這本書,旨在從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統(tǒng)治模式、政策得失、所處內外環(huán)境等視角,通過一些歷史片段、歷史故事,分析闡釋影響“國家安全”的各種因素,總結歷史上的成功經驗和慘痛教訓,探索王朝興衰成敗、更迭消亡的規(guī)律,希冀為當今人們提供一些歷史啟迪,進而使人們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自覺意識和總體意識。
需要強調的是,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央王朝對周邊少數民族的征戰(zhàn),屬于中華民族內部的矛盾與紛爭。歷代王朝統(tǒng)治者為實現治國安邦、長治久安,所采取的各種政策舉措,維護的是王朝安全,與我們現在講的國家安全并不完全是同一意義上的概念,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教訓。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
《歷史與國家安全》課題組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英文縮寫CICIR)是中國歷史悠久、研究領域寬泛、功能齊備的復合型國際戰(zhàn)略與安全問題研究及決策咨詢機構,研究領域覆蓋全球所有地區(qū)和重大戰(zhàn)略性、綜合性問題。其前身是1980年對外開放的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2003年更為現名。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現有研究、行政和輔助人員300余人,下設15個研究所、若干研究中心以及國際交流部、國際信息資料中心等部門。長期開展廣泛、深入、高端的國際學術交流,是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主辦發(fā)行《現代國際關系》(中文核心期刊)、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和《國際研究參考》三本學術期刊,2015年入選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