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全球史》是企鵝出版社傳奇的世界通史經典,歷經40余年精心磨礪,被譽為“當代無可匹敵的世界通史著作”。本書是其全新修訂版。
本書自1976年初版問世以來,廣受歡迎,不斷重印,并根據世界局勢出現(xiàn)的新發(fā)展、新動向,不定期進行修訂和新的展望。在忠實于前五版主旨的前提下,O.A.維斯塔德在第六版中進行了全局性修訂,遠不僅是簡單的更新,而是根據新的歷史研究和發(fā)現(xiàn)對文本進行了重構。譬如,吸納了關于古典時代諸多文明的認知革命,包括對中國歷史部分加以大幅充實。結尾章節(jié)則展現(xiàn)了亞洲似乎不可阻擋的崛起,以及西方日益彷徨的困局。
本書按時間序列和歷史階段特點,共分八個篇章,概述了人類從誕生之初直至21世紀的歷史,突出分析了那些影響著人類發(fā)展的重大事件和進程,但強調指出,歷史始終是慣性和革新相互作用的結果,唯有從這個角度才能真正把握歷史的連貫發(fā)展和真切的轉折突破。全書視野廣闊,文字優(yōu)美,對于希望完整理解人類從古至今的發(fā)展歷程的大眾讀者,提供了難得的指引和閱讀享受。
適讀人群 :一般讀者 1.企鵝出版社傳奇巨著,花費40余年打造的世界通史經典
《企鵝全球史》是企鵝出版社傳奇的世界通史經典,自1976年初版甫一推出就成為國際暢銷書,迄今僅英文版就已售出50多萬套,并根據世界局勢出現(xiàn)的新發(fā)展、新動向,不定期進行修訂和新的展望。本書概述了人類從誕生之初直至21世紀的歷史,以“高屋建瓴的能力和優(yōu)美的行文”著稱于世,早已成為在整個世界范圍內廣受歡迎的長銷經典杰作。
2.兩代史學大師的接力之作,經歷整整6輪精心磨礪
40余年間,本書由兩代歷史學大師接力,先后進行了整整6輪精心磨礪!
前五版均由J.M.羅伯茨教授完成。J.M.羅伯茨是牛津大學權威歷史學家、大英帝國勛章獲得者、BBC歷史節(jié)目資深主講。他著有數十部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歷史學作品,因“在教育與歷史領域的貢獻”榮獲大英帝國勛章,還曾獲得意大利榮譽騎士勛章。
J.M.羅伯茨教授去世后,O.A.維斯塔德受企鵝出版社重托,主持了第六版的更全面修訂。O.A.維斯塔德是倫敦經濟學院杰出教授、班克羅夫特獎得主和《劍橋冷戰(zhàn)史》主編。
可以說,40年辛苦不尋常!
3.一部為新世紀寫的新全球史:第六版大幅增訂
相比前五版的局部修訂,第六版在忠實于前五版主旨前提下,根據新的歷史知識和解釋,對文本進行了前所未有的較大幅重構。
主要修訂如下:對卷一進行部分改寫,融入近十年間考古學和人類學對早期人類生活的重大發(fā)現(xiàn)。擴展了卷二至卷四當中有關印度和中國的篇幅。在卷四和卷六中加入了關于主要移民模式的新認識,并增訂了對歐亞大陸中部、伊斯蘭世界早期和拜占庭帝國晚期的討論。在卷七和卷八中增加了關于科學、技術和經濟議題的歷史的討論分量。根據今天新的理解,在合適位置加大了對女性和年輕人的社會、文化作用的呈現(xiàn)。
4.贏得世界學術界盛贊:“當代無可匹敵的世界通史著作”!
本書出版40余年來,早已成為企鵝出版社的長銷經典,并贏得各國史學大師的廣泛推崇。著名歷史學家、《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起源》作者A.J.P.泰勒稱其“驚人的成就……當代無可匹敵的世界通史著作……史實豐富,嘆為觀止,評點精辟,無出其右”。其他盛贊包括“迄今為止優(yōu)秀的世界通史作品”,“同類作品之巔峰”,“同時代中的歷史思考”,等等。
5. 以非專業(yè)讀者為主要目標群體,寫給大眾讀者的世界通史
作為一部在學術界深受好評的世界通史杰作,本書卻是以非專業(yè)讀者為主要目標群體,旨在喚起一個普通讀者去思考歷史的厚重感和歷史慣性在這個世界中的重要性。它避免羅列煩瑣細節(jié),而是從影響到大多數人類的主要歷史進程入手,并展示它們之間的對比與相互關系。本書視野廣闊,文字優(yōu)美,對于完整理解人類從古至今的發(fā)展歷程的大眾讀者,提供了難得的指引和閱讀享受。
6.典雅雙封設計,護封特種紙印制,起凸燙金工藝,值得珍藏!
第六版序言
約翰﹒羅伯茨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歷史學家,他撰寫的這套世界史,可能是用英語撰寫的同類著作中迄今為止最優(yōu)秀的。我第一次閱讀這本書時,還是一個在小鎮(zhèn)上長大的少年,這本書寬廣的視野令我震驚:羅伯茨不僅是在“復述”歷史,他是在“講述”它;他勾勒出了人類發(fā)展進程的宏偉,又沒有遺失掉驅動它前行的偉大故事。他注意到了那些意想不到的、突然的偏離,因為這些不能很輕易地與之前的軌跡相融,于是更加需要解釋一番。他深信人類調整與改變的能力,但又不絕不會讓歷史流于目的論,從不相信我們的某段歷史只能指向一種結果。羅伯茨理解歷史的復雜性,但也知道需要簡單地加以講述,這樣才能讓盡可能多的人們得以據此進行反思:到底是什么創(chuàng)造了我們今天生活的世界。一言以蔽之:他正是我想要成為的那種歷史學家。
因此很多年后,當企鵝出版社請我試著全面修訂羅伯茨這部經典著作,推出第六版時,我非常榮幸。2007年羅伯茨已經逝世,我對第五版進行了些許修訂:事實證明,那是一項非常艱難的工作,因為作者在于2003年逝世前已經開始親自著手修訂,但沒能完工,而我的工作就是在他的基礎之上做些小的修補。這次經歷讓我很想做一次更全面的修訂,在盡可能忠實作者原來主旨的前提下,將我們的歷史知識進一步推進,而這些方向可能是羅伯茨當年還意料不到的。所以現(xiàn)在你們讀到的遠遠不僅是簡單的增訂,而是根據新的歷史知識和解釋對文本進行的重構。我希望,這將是為新世紀而寫的一本新的世界史。
本書的第一版是在1976年推出的,羅伯茨的撰寫過程則是在20世紀60年代晚期完成的。第一版在英國和美國都獲得了極佳的反響,當時就有一些評論家稱之為“經典”和“當代無可匹敵的世界通史著作”。有些人認為本書寫得太“學術”,難以贏得更廣泛的讀者群(有一位評論家覺得這書對他的本科班學生們來說太“艱澀”了)。其他人遵循當時的時代風氣,批評該書太過“精英主義”,或太關注西方的興起。但廣大讀者卻很欣賞羅伯茨高屋建瓴的能力和優(yōu)美的行文。他的這本全球史甫一推出就成為暢銷書,迄今已經售出50多萬套。是讀者們,而不是評論家們,讓它成為今天還在印行的全球史著作中的翹楚。
此后,在約翰﹒羅伯茨生活和工作的英國,歷史學發(fā)展經歷了數個不同的階段,他也一直持續(xù)修訂這本著作。盡管他對文本的修訂每一步都清晰可辨,但他的基本觀點并沒有發(fā)生大的改變。歐洲之外的歷史對他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現(xiàn)代早期的歷史也是如此(尤其是16世紀)。年歲漸長的羅伯茨或許已經不那么關注文化差異了,也以比年輕時更加開放的心態(tài)看待歷史發(fā)展的結果。但這些都不是根本的改變,文本的主體在第一版和第五版之間始終沒有大動。
想要對自己非常贊賞的文字進行修訂,就需要經常(也令人愉悅地)與作者進行對話互動。羅伯茨和我在對待歷史的立場上大體相同:總體來說,有主有次比事無巨細更加重要;影響著我們今日發(fā)展的歷史進程,比沒有這種作用的進程(即使它們在當時也非常重要)更為重要。羅伯茨在第五版序言中對此有極好的說明:
我從一開始就抱定想法,要爭取在能夠辨識出那些有著普遍影響力的因素的地方,直接指出這些因素。它們的影響范圍最為深遠。我不想僅僅再次去收集傳統(tǒng)意義上的重要主題。我希望避免羅列細節(jié),而是要從影響到最大多數人類的主要歷史進程(它們給后世留下了大量遺產)入手,并展示它們之間的對比與相互關系。我沒有試圖去撰寫所有主要國家或人類活動所有領域的連貫歷史,我相信,若要事無巨細地記錄過去的史實,就應該去編一本百科全書……
……我力圖強調那些看起來重要的事,而不是我們大家最為熟知的事。因此,不論路易十四在法國和歐洲歷史上是多么杰出的人物,他都可能被一筆帶過,寫得比像中國的辛亥革命等事件更為簡略。
普遍的、主要的、本質的,這些是羅伯茨這部世界史的關鍵,我希望它們對我來說仍然與對他一樣至關重要。
當我們有分歧時(往往是由我們在歷史理解上的新突破激發(fā)的),對話就會產生觀點上的差異,這時我常常贏得勝利(盡管有時候他靠固執(zhí)己見也會占上風)。比如,我們都相信,在16世紀到20世紀這個時段里,世界史是由西方的興起所主導的。不過,我們對這場“大加速”的根源有不同看法:羅伯茨認為,其中的重要因素可溯源到古典時代;而我發(fā)現(xiàn),它們的主體更加淺近,就在公元1500年前后那段時間。不過,這種分歧對本版修訂的影響不大:不論我是否認為歐洲社會在19世紀的優(yōu)勢地位源于古典時代的發(fā)展勢頭,這都不會影響到我對羅伯茨論希臘和羅馬部分的修訂。
我對第六版的修訂主要如下:我對卷一進行了部分改寫,融入了最近十年間考古學和人類學對地球上早期人類生活的重大發(fā)現(xiàn)。我擴展了卷二至卷四當中有關印度和中國的篇幅。我在卷四和卷六中加入了關于主要移民模式的一些新認識,并增訂了對歐亞大陸中部、伊斯蘭世界早期和拜占庭帝國晚期的討論。我還在卷七和卷八中增加了關于科學、科技和經濟史的討論的分量。最后,根據我們今天新的理解,我在合適的地方加大了對女性和年輕人的社會、文化作用的呈現(xiàn)。我當然意識到,關于歷史的新解釋和新認識會不斷增加,或許在今天的增速還遠遠快于過去(人們常說,歷史已經不再是過去的歷史了)。但很多常量卻始終留存,比如將人類歷史聯(lián)結為一體的那些因素。比如,羅伯茨和我一致認為,人類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始終比它們之間的對抗更為重要,而這種模式在未來還可能持續(xù)。在這里我要再次引用羅伯茨在第五版序言中的話:
我們總能獲得對事件意義的新解釋。例如,我們最近總能聽到許多關于文明沖突的討論,據稱它們正在進行或將要發(fā)生。顯然,最近幾十年里,人們又重新認識到了伊斯蘭世界的獨特性,以及它制造出的新熱點,這些都大大影響到了這種斷言。我已……給出了拒絕這種觀點的理由……認為這些言論的論據不夠充分,而且過于悲觀。但顯然沒人能夠否認,在被我們泛泛稱作“西方”的地區(qū)和許多伊斯蘭國家之間,確實累積了不少緊張態(tài)勢。在最近的幾個世紀里,既是存心又是無意,有時甚至出于偶然,來自西方的干擾因素已經打攪和困擾了許多文化傳統(tǒng),伊斯蘭只不過是其中之一(對于全球化概念絕不能僅僅從最近幾年的視角來加以看待)。
約翰﹒羅伯茨試圖讓他這本史書成為這樣一種渠道:理解族群之間及個體之間如何互動,以及這樣的互動又如何變成總是帶來多重結果的意義和重要性之網。我希望我修訂的版本也能服務于這樣的主旨。如果要讓歷史研究對于盡可能多的人富有意義,那么就有必要強調長時段而非短時段,并理解人類無窮的變化潛能。
O.A.維斯塔德教授
2012年7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企鵝全球史》)
J.M.羅伯茨(1928—2003),英國著名公眾史學家,牛津大學歷史學教授,著有數十部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歷史學作品,并曾為BBC《西方的勝利》《人民的世紀》等多個深受歡迎的歷史節(jié)目系列擔任主創(chuàng)、解說或歷史顧問。他因“在教育與歷史領域的貢獻”榮獲大英帝國勛章,還曾獲得意大利榮譽騎士勛章。他還是《企鵝歐洲史》和《企鵝20世紀世界史》的作者。
O.A.維斯塔德,生于挪威, 1998年起擔任倫敦經濟學院國際關系史教授。他已出版15部關于現(xiàn)當代國際關系史的著作,其中包括榮獲班克羅夫特獎的《全球冷戰(zhàn)史》和《決定性的相遇》。他還擔任了《劍橋冷戰(zhàn)史》的聯(lián)合主編,以及《冷戰(zhàn)史》期刊的編輯。他的新著作為《不安的帝國:1750年以來的中國與世界》。
《企鵝全球史》(全四冊)
《企鵝全球史1:古典時代》
《企鵝全球史2:文明的分化》
《企鵝全球史3:大加速時代》
《企鵝全球史4:新紀元》
第六版序言
作者介紹
卷一 史前史
導論
第1章 人類起源的基礎
第2章 智人
第3章 文明的可能
卷二 文明
導論
第1章 早期的文明生活
第2章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
第3章 古代埃及
第4章 闖入者與侵略者
第5章 南亞文明的開端
第6章 古代中國
第7章 古代其他地區(qū)
第8章 變遷
卷三 古典時代
導論
第1章 古代世界的重構
第2章 希臘人
第3章 希臘化世界
第4章 羅馬
第5章 基督教與西方的轉折
第6章 古典時代的印度
第7章 古典時代的中國
卷四 傳統(tǒng)分化的時代
導論
第1章 歐亞大陸中部的交匯地
第2章 伊斯蘭教與阿拉伯諸帝國
第3章 拜占庭及其勢力范圍
第4章 新中東與歐洲的形成
第5章 印度
第6章 中華帝國
第7章 日本
第8章 遠方的世界
第9章 歐洲:變革初現(xiàn)
第10章 新疆界、新天地
卷五 歐洲時代的形成
導論
第1章 清代中國與莫臥爾印度
第2章 新型社會:早期近代歐洲
第3章 歐洲的當權者及其挑戰(zhàn)者們
第4章 列強爭霸的新世界
第5章 歐洲人涌向世界
第6章 世界史新篇章
第7章 新舊理念
卷六 大加速時代
導論
第1章 長期變化
第2章 革命時代的政治變遷
第3章 政治變革:新歐洲
第4章 政治變革:盎格魯—撒克遜世界
第5章 歐洲稱霸世界
第6章 帝國主義和帝國統(tǒng)治
第7章 亞洲的變形記
卷七 歐洲時代的終結
導論
第1章 體系內的壓力
第2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
第3章 新亞洲的形成
第4章 奧斯曼帝國的遺產和西方的伊斯蘭地區(qū)
第5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第6章 非殖民化與冷戰(zhàn)
卷八 新紀元
導論
第1章 科學與觀念的變革
第2章 冷戰(zhàn)世界
第3章 危機與緩和
第4章 一個時代的終止
第5章 開篇與終曲
第6章 整體世界歷史
譯后記
第六版補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