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先賢多有讀史札記傳世。
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故仿效前人,選取膠東半島為空間范圍,以古代史為時空范圍。
以札記之形式,探討膠東歷史之有趣話題。
在武俠小說《神雕俠侶》當中,金庸先生借郭靖之口,說了這樣一句話:“武功越練,越覺得自己不行。”
關于這句話的理解,不少人認為是郭靖天資平庸的佐證。但稍加尋味,就可聽出金庸先生的寓意:“初學者容易滿足,往往有豁然開朗之感。而深入修行之后,就會發(fā)現自己的不足!
習武如此,讀書亦然。受家中長輩影響,筆者從小就對人文歷史頗感興趣。上學讀書時,見一新知識點輒喜,但求多不求精,樂讀編年體而不樂讀紀傳體。雖然對大歷史脈絡略有所知,但鮮有精細研究。
大學畢業(yè)之后,機緣巧合之下,筆者被報社派至煙臺工作。期間,對煙臺諸縣歷史多有采訪涉獵。越是采訪,越深感自己所學甚有不足。許多人物、典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逐漸萌生鉆研膠東人文的想法。
想法雖定,但方向和體例卻也又思索了很長時間。
人文領域十分寬泛,建制、山川、人物、姓氏、習俗、特產、傳說、軼聞均包含在內。筆者起初想專門研究姓氏,然膠東姓氏種類眾多,淵源不一。唐宋土著有之,元明移民有之,軍戶有之,民戶有之,他族改漢姓亦有之。如今雖然是智能通訊時代,查考史志族譜要方便許多。但姓氏文獻終究卷帙浩繁,幾代積累尚難稱全,毋庸說數年速成了。
在體例方面,最初設想當中,形式類似于古代私修之志。然志書體例較為嚴格,用詞言簡意賅,貴簡練而不貴繁雜。且志有工具書之性質,非權威而不敢修也。膠東人文薈萃,名士眾多。筆者自不敢班門弄斧,且為文喜夾敘夾議,形式較為自由松散,故最終采用札記之形式。
所謂《膠東讀史札記》,即與膠東人文歷史相關的讀書筆記。札記這種形式,古代先賢多有采用,較為知名者,當屬清人趙翼之《廿二史札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以札記為本書之名,亦有仿效先賢之意。
甌北先生之《廿二史札記》,讀書對象主要是二十二史。而筆者效顰之札記,讀書對象較為繁雜,古代正史、野史,近代縣志、地名志,以及族譜、家乘等,均有涉及。諺云:“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誠如此也。
書內文章并非一氣呵成,而是多年讀書之積累,粗略分為地名、人物、姓氏、戰(zhàn)事、典故五大類,以方便閱讀。既然是個人讀書筆記,自然為一家之言,難免有錯誤和紕漏,歡迎大家多予指正。文無第一,但會友耳。
毋庸諱言,就經濟效益來說,文史顯然屬于冷門領域。故以此為興趣,一人難以獨行,需有支持方可。在此書的編撰過程中,我得到了父母妻子及其他親戚長輩的大力支持,也從很多師長朋友處受益良多。在此,向大家一并表示感謝。
筆者年少時,在乘車走204國道途中,曾對一座大山(即福山和牟平、萊山交界處之巫山)頗感興趣。此山名何?山后何村?這些疑惑當時就已在心中,雖當時不得解,但始終掛念。在而立之后,自己終驅車前往,一了心愿。此書于筆者而言,與大山異曲同工矣。是為序。
隋翔宇,1988年生人,籍貫山東棲霞,2010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此后在報社從事媒體報道工作近十年。喜好地域人文歷史,開辦有“膠東故事會”的網絡專欄,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家號、微信公眾號等平臺。
一、地名
“膠東”含義的古今變遷
即墨的簡稱,是即還是墨?
平度州與膠水縣
昌陽避李國昌諱更名萊陽
掖縣與光州
隋朝的萊州與萊州刺史
黃縣之“黃”
文登北齊建縣之經過
唐代膠東半島的“上等縣”
膠東半島的“海”字地名
砣磯島:宋遼海上分界線
棲霞、福山、寧海與劉豫
歷史上曾有多個“招遠縣”
元代“般陽府路”的特殊區(qū)劃
雍正年間海萊分家
清末升級的膠州直隸州
掖縣和黃縣,為何更名萊州與龍口
二、人名
三國志中的膠東人
楊安兒:在膠東“稱帝”者
萊州全真名人尹志平
孟志源:全真教中的女真貴族
參與元朝東征日本的膠東將領
世家寶:元末膠東守土之臣
姚演:元代開鑿膠萊河的倡議者
徐潮:拒考山東鄉(xiāng)試的遼東秀才
李篤培:擅長幾何學的招遠籍進士
梁衡:明末萊陽“悲情知縣”
濟席哈:于七之敵手
朱大典:平定孔有德之亂
陳錦:清初首任登萊巡撫
張尚賢:招安于七的登州知府
賈楨:黃縣籍三朝重臣
高晉:海陽首任正式知縣
王士。汉j枠s成建縣主導者
張樹甲:大器晚成的文登解元
孫葆田:《清史稿·循吏傳》中的榮成人
吳永:民國首任膠東道尹
……
三、姓氏
四、戰(zhàn)事
五、典故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