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時代往往是夢想的時代,他們可能多次想象著自己的未來:成為科學家還是文學家?政治家還是藝術(shù)家?或許可以當個醫(yī)生?當然,做個發(fā)明家也很好。面對成才這一最普通最重要的人生課題,我們首先會聯(lián)想到那些杰出人物的成才經(jīng)歷。他們是人類的精英,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先覺者、開拓者,每位杰出人物都是一部讓我們讀解不盡、獲益無窮的“寶書”,他們的人生旅程和奮斗經(jīng)歷,是許多年輕人極感興趣的話題。因此,很多人都愛讀名人傳記。的確,人生需要閱歷。而當你披覽名人傳記時,你就經(jīng)歷著不止一個人的,而是很多人的生活閱歷。這樣,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之上又添加了別人的經(jīng)驗,從而能打破時空的局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如魚得水、左右逢源。尤其重要的是,別人的生活經(jīng)歷對你很可能有著極大的啟示呢!
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里寫道:“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蓖醢彩倪@句話含有兩重意思:一是志在“奇?zhèn)ス骞址浅V^”,一是有志者才能達到。前一個“志”是目標或方向,后一個“志”是意志和決心。兩者缺一,都不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人生之路亦如此。古今杰出人物之所以成功,必先有一個自己欲達到之目標。目標的作用,概而言之,有如下兩點:
第一,目標給人以方向。在學習的道路上,一定要瞄準方向,這樣才能把學習引向深入。否則,就會漫無目的地亂碰,到頭來一事無成?疾旃沤裰型,凡成功者,大都如此。
生物進化論最早提出者拉馬克早年志向未定,他的父親希望他長大后當牧師,他的哥哥則勸他學醫(yī),而他自己卻喜歡氣象學,后來又想當金融家,不久又愛上了音樂。直到24歲時,他偶然遇到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從此走上了科學研究的道路。拉馬克花了整整11年的時間,系統(tǒng)地研究了植物學,寫出了名著《法國植物志》。在他50歲時,開始研究動物學,此后,他獻身動物學長達35年時間,成為一位著名的博物學家。
第二,目標給人以力量。古往今來,任何成大事業(yè)者都有一番艱苦奮斗的經(jīng)歷,而他們之所以樂于苦斗,無不是因為受到遠大目標的鼓舞。18世紀電燈的發(fā)明家富蘭克林,少年時賣過報,當過學徒,只上過兩年學。他有一個信念:“我們從別人的發(fā)明中享受了很大的利益,我們也應該樂于有機會以我們的任何一種發(fā)明為別人服務;而這種事我們應該自愿地和慷慨地去做!庇米约旱陌l(fā)明自愿地、慷慨地為別人服務——正是這個崇高的志向給了他無窮的動力,使他在科學上為人類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但是,目標需要進行選擇。選擇的依據(jù)是外部條件和自身的興趣與能力。外部條件包括社會的需要、科學技術(shù)發(fā)展的程度、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等。目標的選擇應遵守如下原則:
1.需要。目標的確定要考慮需要,不同的方向有不同的需要。如果你要想在技術(shù)上有所發(fā)明,則應考慮社會的需要;如果想在科學研究上有所突破,則應考慮科學發(fā)展的需要;而搞學術(shù)研究者,則應考慮學術(shù)本身的需要;如果你的目標是文學藝術(shù),則應考慮人們的審美和情感需要等。不考慮需要,目標不可能實現(xiàn),實現(xiàn)了也不被社會承認。當然,在歷史上,無論學術(shù)思想或?qū)徝狼槿,超前者亦有,這些人可能被后世所稱許,但當時得不到人們的認可,也是一種遺憾。
2.可行。你的目標應該是可行的,就是說,你經(jīng)過努力是能夠達到的。所以,要有自知之明。自視過高,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只能是勞而無功,終成畫餅;當然也不可妄自菲薄,把目標定得太低,這同樣是做不出什么成就來的。為此,就要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準確的判斷,從而確立你的奮斗目標。每個人的天賦都不是全面的,在甲方面表現(xiàn)笨拙,在乙方面卻可能是天才。
達爾文認為自己在理解力、機智、抽象思維、記憶力及數(shù)學方面平平,但在“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事物,并且對它們作細致的觀察”方面,卻有著過人之處。正是達爾文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選準目標,才得以取得劃時代的成就。邁克爾遜青年時人海軍學校,學習成績很差,最后學校不得不把他開除。但他對物理實驗卻表現(xiàn)出非凡的才能。經(jīng)過長期孜孜不倦地苦心鉆研,在實驗物理方面不斷攀登一個又一個高峰,終于做出被稱為“邁克爾遜光學實驗”的偉大創(chuàng)舉,為相對論奠定了實驗基礎,成為美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3.興趣。古今中外,大凡成功者,多是對某些事物有著極其強烈的興趣。一旦對某一問題產(chǎn)生了興趣,其所激起的學習和探索的力量是無窮的。它會轉(zhuǎn)化為不竭的動力和頑強的毅力,使得你能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而不覺其苦,并執(zhí)著追求,百折不撓。興趣可以使達爾文把甲蟲放進嘴里,使合勒去嘗氫氰酸,使愛因斯坦忘記自己的家門,使陳景潤頭碰電線桿而不自知……在科學史上,由于興趣而取得成功,從成功中又獲得最大樂趣的人比比皆是。
開普勒在發(fā)現(xiàn)行星運動第三定律時,喜不自勝:“……認識到這一真理,這是超出我的最美好的期望。大功告成,書已寫出來了,可能當代就有人讀它,也可能后世才有人讀,甚至可能要等待一個世紀才有讀者,就像上帝等了六千年才有信奉者一樣。這我就管不著了!迸d奮之情,溢于言表。
在證明了可以用牛痘接種法使人們不受天花感染時,詹納興高采烈,得意洋洋:“我想到我命里注定要使世界從一種最大災難中解脫出來時……我感到一種巨大的快樂,以致有時沉醉于某種夢幻之中!卑退沟潞拓悹柤{甚至認為這是“人類所能感到的一種最大的快樂”。
當然,社會是復雜的,現(xiàn)在社會更是變化無窮。我們自己的能力和興趣也在變化。所以,當你苦心孤詣而毫無成功的希望時,不妨冷靜思考一下,重新選擇突破口,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目標,從現(xiàn)實中踏出一條新路來。
可能很多人在入學之初,就萌發(fā)了志向,開始勾畫朦朧而美好的理想藍圖。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把志向付諸實施,很多人經(jīng)不起困難和挫折的磨礪,或半途而廢,或淺嘗輒止。成功人物的經(jīng)驗表明,只有那些意志堅強、事業(yè)心強、能適應各種社會壓力、經(jīng)受各種磨難的入,才有可能攀登光輝的峰頂。也就是說,成功除需要目標外,還需要意志和決心。
少年時代的徐霞客,便立下遍游祖國名山大川和探索長江源頭的宏愿。22歲時,他辭別老母和新婚的妻子,踏上了遠游的征途。從那年起,到56歲生命的終結(jié),整整34年間,他拄一根手杖,攜一床被褥,攀險峰,涉危澗,饑啖野果,渴飲清泉。為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他走遍大半個中國,寫出著名的《徐霞客游記》,開辟了系統(tǒng)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新方向,在世界地理史上占據(jù)了一個重要位置。
巴爾扎克之所以成為藝術(shù)大師,除法國19世紀上半葉這一極具典型意義的時代為他提供了素材與自己的才能外,他始終懷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做文學上的拿破侖。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他持之以恒,百折不撓。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里,居然寫出近百部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小說。這是偉大藝術(shù)家的氣魄,更是一個偉大人格的買現(xiàn)。
本書所述27個杰出人物的成功經(jīng)歷,向我們昭示了一個真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保ㄌK軾語)而那些胸無大志,渾渾噩噩,走一步算一步的人,是決然沒有什么前途,更不要說事業(yè)上的成功了!
(李輝)
導讀
開普勒--一個為天空"立法"的人
不幸的童年與學生時代
艱難而偉大的會面
"天空立法者"
尾聲--哥白尼體系的最終勝利
赫茲--一個用實驗驗證電磁波并從而確證麥氏理論的人
棄工學理
天才初顯
"曲徑通幽"
電磁理論的確立
普朗克--一個以偉大的創(chuàng)造性觀念改變物理世界的人
艱難的選擇
堅定地走向目標
"不情愿的革命者"
捍衛(wèi)真理,捍衛(wèi)正義
偉人垂暮
居里夫人--一個"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
不幸的童年
家庭女教師
求學巴黎
鐳的誕生
享譽世界
玻爾--一個被譽為"復活的蘇格拉底"的人
"我要當物理學家"
天才思想
"哥本哈根精神"
科學衛(wèi)士
費米--一個被譽為"中子物理學之父"的人
少年立志
"希望之星"
第一座原子反應堆
蘑菇云下看未來
門捷列夫--一個完成了一項"科學勛業(yè)"的人
童年
大學生活
從中學老師到大學教授
門捷列夫周期律
偉大的預言
摩爾根--一個被譽為"現(xiàn)代遺傳學之父"的人
學習生涯
走上研究之路
"果蠅實驗室"
一個平等自由的研究團體
……
張衡--一個"約已博藝,無堅不鉆"的人
錢學森--一個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的人
培根--一個被譽為"現(xiàn)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的人
笛卡爾--一個被譽為"近代哲學之父"的人
朱熹--一個集宋明理學之大成的人
王守仁--一個集"心學"之大成并開創(chuàng)陽明學派的人
伏爾泰--一個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的人
歌德--一個無與倫比的一代文化巨人
巴爾扎克--一個用筆竟拿破侖之功的人
雨果--一個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的人
果戈理--一個奠定俄羅斯現(xiàn)實主義文學基礎的人
屠格涅夫--一個善于用小說把握時代脈搏的人
托爾斯泰--一個出身貴族卻懷揣平民心的大文豪
韓愈--一個被蘇軾譽為"文起八代之衰"的百代文宗
辛棄疾--一個集大詞家和干臣于一身的人
王安石--一個集文學家與政治改革家于一身的人
商博良--破解古埃及的第一人
莫奈--一個開啟人類感官和表達史上新紀元的人
王義之--一個被后世尊為"書圣"的人
巴爾扎克的父母希望他有一個腳踏實地的工作,業(yè)余搞一點文學創(chuàng)作。但巴爾扎克堅持原來的合同,拒絕妥協(xié)。他以更為堅強的意志,又心甘情愿地回到他的“洞室”里去。
巴爾扎克想通過“悲劇”的寫作而一舉成名,看來已成泡影。但他首先必須養(yǎng)活自己。他一想起父母給錢時的神情就像對待乞丐似的,就感到羞愧難當。他只有先去完成一些能立竿見影的作品。
他想好了要寫一部歷史小說。初稿簡略概括出了戰(zhàn)爭的進行、圍攻,直至退守到最后陣地,以及因負傷而血流滿面的英雄。但此時的巴爾扎克還遠未能駕馭這種宏偉的場面。第二次嘗試又失敗了。1820年11月15曰,他被通知必須在1821年1月1曰從“洞室”中搬出。
巴爾扎克不得不開始自己掙錢了。為了獨立自主,在他被監(jiān)禁在“洞室”中的日子里,他曾盡力省吃儉用,忍饑挨凍。然而現(xiàn)在連“洞室”都沒有了,這時只有“奇跡”才能挽救他了。
“奇跡”出現(xiàn)了。巴爾扎克認識了一位貴族青年,他向巴爾扎克談了他的想法:只要找到一個題材——最好是歷史題材,兩個人把故事情節(jié)拼湊一番,然后讓巴爾扎克去寫,而他自己則負責營業(yè)方面的事,并說他已經(jīng)找到一個肯用他們作品的出版社。
于是他們談好:巴爾扎克只是作為一個“幕后”作家,名字將不會出現(xiàn)在封面上。為了難得的自由,他竟愿賣身為奴。在這以后的幾年里,他的天才和大名被埋沒在昏暗之中,不為世人所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