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全面介紹了表面活性劑的有關概念、性質、應用原理、重要類型表面活性劑的合成方法和新品種的開發(fā)等。特別是對氧化胺兩性表面活性劑、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合物(MEE)、烷基糖苷(APG)、雙金屬氰化物絡合物催化劑(DMC)、高分子表面活性劑等許多在表面活性劑工業(yè)上應用廣泛的產(chǎn)品和技術做了重點介紹,同時對表面活性劑的溶液、界面、吸附等的模型及性能也做了介紹。本書內(nèi)容全面且數(shù)據(jù)較新,對表面活性劑產(chǎn)品的品種介紹和產(chǎn)量數(shù)據(jù)更新到2019年。
孫戒,南京工業(yè)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精細有機合成、功能染料與助劑的開發(fā)與應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一項,企業(yè)委托項目多項,“南京工業(yè)大學青年教師學術基金”一項。發(fā)表學術論文十余篇。承擔的本科教學課程有《表面活性劑化學》、《添加劑化學》、《染料化學》和《功能整理》等。
第1章表面活性劑概述1
1.1表面活性劑的分類1
1.2表面活性劑的國內(nèi)外發(fā)展狀況4
1.2.1世界表面活性劑工業(yè)的發(fā)展狀況4
1.2.2我國表面活性劑工業(yè)的現(xiàn)狀及未來5
第2章表面活性劑原料與中間體8
2.1天然動植物油脂9
2.2脂肪酸13
2.3脂肪酸甲酯14
2.4脂肪醇15
2.5α-烯烴及內(nèi)烯烴17
2.6高碳脂肪胺18
2.7烷基苯20
2.8烷基酚21
2.9環(huán)氧乙烷23
2.10環(huán)氧丙烷24
2.11格爾伯特醇25
第3章表面活性劑的作用原理26
3.1表面張力與表面活性26
3.1.1表面張力和表面自由能26
3.1.2表面活性與表面活性劑30
3.1.3表面活性劑的結構特點31
3.2表面活性劑膠束32
3.2.1膠束的形成32
3.2.2臨界膠束濃度33
3.2.3膠束的形狀和大小37
3.2.4膠束作用39
3.3表面活性劑結構與性能的關系39
3.3.1表面活性劑的親水性39
3.3.2親油基團的影響43
3.3.3分子形態(tài)的影響43
3.3.4分子量的影響44
3.3.5表面活性劑的溶解度44
3.3.6表面活性劑的安全性和溫和性45
3.3.7表面活性劑的生物降解性46
第4章表面活性劑的功能與應用48
4.1增溶作用48
4.1.1增溶作用的定義和特點48
4.1.2增溶作用的方式49
4.1.3增溶作用的主要影響因素49
4.1.4增溶作用的應用51
4.2乳化與破乳作用52
4.2.1乳狀液的類型及形成52
4.2.2影響乳狀液穩(wěn)定性的因素55
4.2.3乳化劑及其選擇依據(jù)57
4.2.4乳狀液的破乳57
4.2.5乳化和破乳的應用58
4.3潤濕功能59
4.3.1潤濕過程59
4.3.2表面活性劑的潤濕作用60
4.3.3潤濕劑分類61
4.3.4表面活性劑在潤濕方面的應用62
4.4起泡和消泡作用67
4.4.1泡沫的形成及其穩(wěn)定性67
4.4.2表面活性劑的起泡和穩(wěn)泡作用71
4.4.3表面活性劑的消泡作用73
4.4.4起泡與消泡的應用77
4.5洗滌和去污作用81
4.5.1液體油污的去除82
4.5.2固體污垢的去除82
4.5.3影響表面活性劑洗滌作用的因素84
4.5.4表面活性劑在洗滌劑中的應用86
4.6分散和絮凝作用87
4.6.1表面活性劑對固體微粒的分散作用87
4.6.2表面活性劑的絮凝作用88
4.7表面活性劑的其他功能89
第5章陰離子表面活性劑90
5.1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概述90
5.2烷基苯磺酸鹽91
5.2.1烷基苯磺酸鈉結構與性能的關系92
5.2.2烷基芳烴的生產(chǎn)過程95
5.2.3烷基芳烴的磺化98
5.2.4烷基苯磺酸的后處理101
5.2.5烷基苯磺酸鹽的應用102
5.3α-烯烴磺酸鹽103
5.3.1α-烯烴磺酸鹽的性質和特點104
5.3.2α-烯烴的磺化歷程105
5.3.3α-烯基磺酸鹽生產(chǎn)工藝107
5.4烷基磺酸鹽109
5.4.1烷基磺酸鹽的性質和特點109
5.4.2氧磺化法生產(chǎn)烷基磺酸鹽110
5.4.3氯磺化法制備烷基磺酸鹽113
5.4.4拉開粉BX116
5.4.5分散劑BZS116
5.5琥珀酸酯磺酸鹽117
5.5.1琥珀酸酯磺酸鹽結構與性能的關系117
5.5.2Aerosol OT的合成與性能118
5.5.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琥珀酸單酯磺酸鈉119
5.5.4磺基琥珀酸-;垩跻蚁┟褑熙モc鹽120
5.6高級脂肪酰胺磺酸鹽121
5.6.1高級脂肪酰胺磺酸鹽的一般制法121
5.6.2凈洗劑209的性能與合成122
5.6.3凈洗劑LS的合成123
5.7脂肪酸酯α-磺酸鹽124
5.8其他類型陰離子表面活性劑126
5.8.1硫酸酯鹽型陰離子表面活性劑126
5.8.2磷酸酯鹽型陰離子表面活性劑128
5.8.3膦酸鹽陰離子表面活性劑129
5.8.4羧酸鹽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129
5.8.5二苯醚磺酸鹽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133
第6章陽離子表面活性劑134
6.1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概述134
6.1.1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分類135
6.1.2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性質137
6.2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合成139
6.2.1烷基季銨鹽的合成139
6.2.2含雜原子的季銨鹽的合成141
6.2.3含有苯環(huán)的季銨鹽的合成143
6.2.4含雜環(huán)的季銨鹽146
6.2.5胺鹽型150
6.3陽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應用153
第7章兩性表面活性劑156
7.1兩性表面活性劑概述157
7.1.1兩性表面活性劑的特性157
7.1.2兩性表面活性劑的分類158
7.2兩性表面活性劑的性質160
7.2.1兩性表面活性劑的等電點160
7.2.2臨界膠束濃度與pH值的關系161
7.2.3溶解度和發(fā)泡性與pH值的關系161
7.2.4臨界膠束濃度與碳鏈長度的關系162
7.2.5兩性表面活性劑的溶解度和Krafft點162
7.2.6表面活性劑結構對鈣皂分散力的影響163
7.2.7去污力163
7.3兩性表面活性劑的合成164
7.3.1羧酸甜菜堿型兩性表面活性劑的合成164
7.3.2磺酸甜菜堿的合成169
7.3.3硫酸酯甜菜堿的合成170
7.3.4含磷甜菜堿的合成171
7.3.5咪唑啉型兩性表面活性劑的合成172
7.3.6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劑的合成174
7.3.7離子液體型表面活性劑的合成174
7.3.8氧化胺型兩性表面活性劑的合成175
7.4兩性表面活性劑的應用177
第8章非離子表面活性劑179
8.1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概述179
8.1.1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發(fā)展狀況179
8.1.2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定義180
8.1.3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分類180
8.2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性質182
8.2.1HLB值182
8.2.2濁點及親水性183
8.2.3臨界膠束濃度184
8.2.4表面張力184
8.2.5潤濕性185
8.2.6起泡性和洗滌性185
8.2.7生物降解性和毒性186
8.3氧乙基化反應186
8.3.1反應機理186
8.3.2影響反應的主要因素191
8.4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合成193
8.4.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193
8.4.2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94
8.4.3聚乙二醇脂肪酸酯195
8.4.4脂肪酰醇胺(聚氧乙烯酰胺)197
8.4.5聚氧乙烯烷基胺198
8.4.6聚醚200
8.4.7多元醇的脂肪酸酯類202
8.4.8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MEE)206
第9章特殊類型的表面活性劑208
9.1碳氟表面活性劑208
9.1.1碳氟表面活性劑的性質208
9.1.2碳氟表面活性劑的分類209
9.1.3碳氟表面活性劑的應用211
9.1.4碳氟表面活性劑的主要合成方法213
9.2含硅表面活性劑218
9.2.1含硅表面活性劑的分類218
9.2.2含硅表面活性劑的合成218
9.3冠醚型表面活性劑221
9.3.1冠醚型表面活性劑的性質及應用221
9.3.2冠醚型表面活性劑的合成方法222
9.4反應型表面活性劑223
9.5生物表面活性劑226
9.5.1生物表面活性劑的形成和制備 226
9.5.2生物表面活性劑的性質227
9.5.3生物表面活性劑的應用227
第10章表面活性劑的復配229
10.1表面活性劑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參數(shù)229
10.1.1分子間相互作用參數(shù)β的確定和含義230
10.1.2影響分子間相互作用參數(shù)的因素231
10.2產(chǎn)生加和增效作用的判據(jù)232
10.2.1降低表面張力232
10.2.2形成混合膠束233
10.2.3綜合考慮234
10.3表面活性劑的復配體系235
10.3.1陰離子-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復配體系235
10.3.2陰離子-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復配體系236
10.3.3陰離子-兩性型表面活性劑復配體系236
10.3.4陰離子-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復配體系237
10.3.5陽離子-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復配體系237
10.3.6非離子-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復配體系238
第11章表面活性劑在界面上的吸附239
11.1表面活性劑在氣-液界面的吸附239
11.1.1吸附的表征——表面過剩和吉布斯(Gibbs)吸附公式239
11.1.2Gibbs公式在表面活性劑溶液中的應用242
11.1.3表面活性劑在溶液表面的吸附等溫線及標準吸附自由能的計算243
11.1.4表面吸附層的結構244
11.1.5影響表面吸附的物理化學因素245
11.2表面活性劑在液-液界面上的吸附246
11.2.1液-液界面張力246
11.2.2Gibbs吸附公式在液-液界面上的應用247
11.2.3液-液界面特點及吸附等溫線247
11.2.4液-液界面上的吸附層結構248
11.2.5表面活性劑溶液的界面張力及超低界面張力249
11.3表面活性劑在固-液界面的吸附作用250
11.3.1固體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點251
11.3.2稀溶液吸附等溫線253
11.3.3影響稀溶液吸附的一些因素255
11.3.4表面活性劑在固-液界面的吸附258
11.3.5表面活性劑在固-液界面吸附的吸附機制259
11.3.6影響表面活性劑在固-液界面吸附的因素265
11.3.7表面活性劑吸附對固體性質的影響266
第12章表面活性劑在溶液中的自聚269
12.1自聚和分子有序組合體概述269
12.1.1分子有序組合體的分類269
12.1.2分子有序組合體基本結構特征270
12.1.3自聚及分子有序組合體的形成機制270
12.2膠團化作用和膠團271
12.2.1膠團的形態(tài)和結構271
12.2.2膠團的大小——聚集數(shù)273
12.2.3膠團的反離子結合度273
12.2.4膠團形成的理論——膠團熱力學273
12.3反膠團274
12.3.1反膠團的特性274
12.3.2反膠團的組成275
12.3.3反膠團技術276
12.4囊泡279
12.4.1囊泡的結構、形狀與大小279
12.4.2囊泡的形成279
12.4.3囊泡的表征280
12.4.4囊泡的性質280
12.5液晶281
12.5.1表面活性劑液晶的類型與結構281
12.5.2表面活性劑液晶的性質282
12.5.3研究表面活性劑液晶相結構的方法282
12.5.4表面活性劑液晶的應用284
12.6影響分子有序組合體大小和形狀的因素284
12.7分子有序組合體的功能286
12.8表面活性劑雙水相及其萃取功能289
12.8.1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雙水相體系289
12.8.2正負離子表面活性劑雙水相290
12.8.3表面活性劑和高聚物混合雙水相291
第13章功能表面活性劑292
13.1雙子表面活性劑292
13.1.1雙子表面活性劑的結構類型293
13.1.2雙子表面活性劑的性質293
13.1.3雙子表面活性劑結構與性能的關系297
13.1.4從分子結構水平調(diào)控有序聚集體300
13.1.5雙子表面活性劑的合成302
13.1.6雙子表面活性劑的應用305
13.2Bola型表面活性劑306
13.3可解離型表面活性劑308
13.3.1堿解型表面活性劑308
13.3.2酸解型表面活性劑311
13.4反應型表面活性劑313
第14章高分子表面活性劑315
14.1高分子表面活性劑概述315
14.1.1高分子表面活性劑分類315
14.1.2高分子表面活性劑的基本性質317
14.2高分子表面活性劑溶液的自組裝321
14.2.1膠束和聚合物膠束載體的特點321
14.2.2聚合物膠束的自組裝原理322
14.3高分子聚合物化學改性325
14.3.1PVA改性325
14.3.2SMA及改性325
14.3.3芳基磺酸縮甲醛327
14.3.4烷基酚縮甲醛327
14.3.5天然高分子產(chǎn)物的化學改性328
14.4新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劑330
14.4.1接枝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劑330
14.4.2樹枝狀高分子表面活性劑332
14.5非離子系高分子表面活性劑334
14.5.1聚醚類334
14.5.2糖基類表面活性劑337
參考文獻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