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眾生皆有自己的一本生命之書,各具情節(jié),各有風姿,才有這世界的豐富多彩。
本書收錄了評論家蔣述卓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散文作品。書中包含了近四十篇散文隨筆,既有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以及時間空間的追問與思考,在日常生活和旅行過程的生命情趣,還收錄了蔣述卓與文學前輩、文界朋友的交往及其回憶,對作家、藝術家作品的詩意短論。
蔣述卓以書喻人生,用“言、行、事”為線,與讀者進行了崇高的精神對話、真摯的生命交流。
評論家蔣述卓用“言、行、事”寫就的人生之書,與崇高的精神對話,與真摯的生命交流。
收錄在這本集子中的文字都是我在做學術研究之余完成的。學術研究是我的專業(yè),散文創(chuàng)作只能是我的副業(yè),所以這本散文集內(nèi)也是專業(yè)與副業(yè)雜陳,正如我的人生,學術與行政交織,創(chuàng)作與研究并存一樣。
我在談人生感悟和接受記者訪談時說過:人應該有幾套筆墨書寫人生。我們這些以研究學術為生的學人,尤其是從事文學研究的學人,除了寫學術著作和論文之外,也應該多一些文藝興趣,不應成為冬烘先生。我的學術界的朋友中就有不少為我樹立了榜樣。像上海師大研究中國古典文論的曹旭教授,出版過好幾本散文集,其創(chuàng)作成就在《中國當代散文史》中還占有一席之地;北京外國語大學中文學院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詹福瑞教授,出版過現(xiàn)代詩集和散文集;南京大學研究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丁帆教授,一出門就在旅途中寫隨筆,他戲稱為“速度寫作”,因為寫作伴隨的是動車與飛機的速度。他就出版過好幾本學術隨筆集。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陳平原與夏曉虹教授,夫婦二人既是著名學者,也是寫散文隨筆的高手。散文界的余秋雨和梁衡,一為學者,一位官員,他們的散文創(chuàng)作達到可進入文學史的程度,令人追慕。
我的散文寫作屬于剛起步階段,為了做一個階段性的回顧,就不避淺陋,從長章短制中挑選出這三十九篇,算是讓朋友與讀者認識一下我的另一套筆墨。
不過,我還會努力,因為對散文還是有興趣的。
2018年我在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舉辦的“國際文化創(chuàng)意寫作大會”上作過一個演講,題目是“創(chuàng)意寫作:手藝人或者藝術家”,在那里我說到寫作是一門技術活,是可以學的。要學習與模仿文學經(jīng)典,要體會并掌握其中的技巧,像畢飛宇的《小說課》就談出了他在經(jīng)典小說閱讀與他自己小說創(chuàng)造的經(jīng)驗與體會。當然,寫作還有直覺,因為寫作是流動的過程,直覺更重要。直覺在寫作過程當中往往是隨著你的想象、虛構(gòu)一直向前推進的。寫作又是獨創(chuàng),藝術家與手藝人的區(qū)別就在于不重復自己,隨物賦形,見機而動。靈感和想象始終流動在創(chuàng)造過程之中。講演最后我引用了詩人北島的一段話,我想這對寫作者是很受用的。北島說:“寫作是一門手藝,與其他手藝不同的是,這是一門心靈的手藝,要真心誠意;這是孤獨的手藝,必須‘一意孤行’。每個以寫作為畢生事業(yè)的手藝人,都要經(jīng)歷這一法則的考驗,唯有誠惶誠恐,如履薄冰!薄拔疫要補充說明一點,要掌握這門手藝,必須有工匠精神,像做工藝品一樣構(gòu)思打磨作品,要有技術,寫作的技術就是技巧,素材內(nèi)容如何取舍,如何使用,本身就是技巧!
對文學寫作有興趣者不妨與我同行并一試身手。
蔣述卓,文學博士,文藝評論家,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文藝學專業(yè)博士生導師。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顧問,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廣東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獲教育部第四屆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中國文聯(lián)2014年文藝評論獎特等獎,廣東省第八屆魯迅文藝獎。
第一輯 生命情思
誰晤浯溪?見字如面
站在那高高的布達拉宮
你若愛上,便是家園
靜思短章
赤水情緣
問向蒼天 “紅軍井”
生命是一部書
戒臺讀松
觀鷹隨想
過年與夢
雪泥鴻爪憶七七
不飲而醉
心靈的綠地
第二輯 怡心情趣
汕尾四日
走入草原深處的秋
在檳城的溫風暖雨中穿行
一個 “給你點顏色看看”的國度
五大連池隨想曲
給書齋起個名
東郊尋趣
花開時節(jié)又逢君
我們看海去
平生難解山水緣
活水源頭在生活
灣區(qū)的足音
第三輯 文海情緣
王元化師:大象無形 大愛無疆
劉醒龍:他給自己創(chuàng)造了又一座文學里程碑
付秀瑩:輕風掀起鄉(xiāng)村的衣角
陳村:落入思想之網(wǎng)的日子
張翎:擔當與端莊
也斯:文化眼睛里的文化風景
楊克:喧嘩聲中的純美追求
鐘曉毅:沉潛·感悟與文化視野
朵拉:自在聽香款款行
劉國玉:別是一家春
張鉞:以象傳心,造意追神
林若熹:這只獨立特行的 “烏鴉”
桂馥蘭馨,金聲玉振:我眼中的 《文學評論》
懷念與感激:我與 《文藝研究》的學術緣
附錄:南園放馬,北山種菊———蔣述卓印象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