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是人類心理學先驅阿弗雷德??阿德勒的著作,作者從探尋人生的意義出發(fā),啟迪我們去理解真實的生命意義。全書立足于個體心理學觀點,從教育、家庭、婚姻、倫理、社交等多個領域,以大量的實例為論述基礎,闡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義的真諦。本譯本為曹晚紅原版直譯,譯文簡潔流暢,編輯特提煉出《自卑與超越》思維導圖,以求讓讀者更直觀地理解這一心理學經(jīng)典。
1.全新精裝典藏版,隨書附贈思維導圖,與《烏合之眾》齊名!抖音100萬點贊,銷量破百萬冊!
2.本版為100萬冊紀念版,新增作者阿德勒大量詳實資料。曹晚紅原版直譯,譯文簡潔流暢。
3.1932年首版,80余年長盛不衰的心靈成長讀本!作者阿德勒與弗洛伊德、榮格并稱20世紀三大心理學家!
4.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xiàn)代自我心理學之父!
5 .他是一位哲學家,他融匯了東西方哲學文化的精髓;
他是一位思想家,他把人放在宇宙和世界的視角去思考;
他是一位教育家,他認為教育的目標是幫助孩子自立;
他是一位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
6.一本講透政治、經(jīng)濟與管理的心理學巨著,與《自卑與超越》齊名。弗洛伊德、榮格推崇!
7.個體心理學開山之作,讀它的人,不僅改變了命運也改變了世界。
8.你并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著,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待活著。
———阿德勒
9.青少年心理成長讀本,家長與教師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工具書,青少年了解自我、解疑釋惑、健康成長的書籍!
10.精裝典藏版,進口超感滑面封面紙,精美燙金工藝;內文進口膠板紙,設計唯美,是您書架上的顏值擔當!
譯者序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年出生于維也納郊外,和弗洛伊德同屬于精神分析心理學界大師級的重要人物。他自小患有駝背,行動不便,因此,他覺得自己又小又丑,事事都比不上他的哥哥。五歲那年,他患了一場幾乎致命的重病,痊愈之后,他便決心當醫(yī)生。后來,他說他自己的生活目標就是要克服兒童時期對死亡的恐懼,他的許多心理學上的觀點都可以從他童年時代的記憶中尋出蛛絲馬跡。
1895年,阿德勒從維也納大學獲得了醫(yī)藥學學位。兩年后,他和來自俄國的留學生蒂諾菲佳娃娜結了婚。在維也納居住期間,阿德勒也像普通的維也納人一樣,經(jīng)常到咖啡館和朋友及學生們一起飲酒作樂,談天說笑。他友善謙和,不拘小節(jié),因此和三教九流的人都交上了朋友。
阿德勒曾經(jīng)熟讀弗洛伊德所著的《夢的解析》一書,認為它對于了解人性有莫大的貢獻。他曾在維也納一本著名的刊物上寫文章為弗洛伊德的觀點辯護,結果弗氏寫信給他,邀他加入弗氏所主持的討論會——有人因此而認為阿德勒是弗氏的學生,其實大謬不然。雖然阿德勒的觀點和弗氏迥然不同,但是,他仍然在1902年加入弗氏的集團。此后,阿德勒成為這一集團的領導人之一,飽受弗氏的贊譽,并繼弗氏之后,成為維也納心理分析學會的主席,兼《心理分析學刊》編輯。
1907年,阿德勒發(fā)表了有關由身體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補償?shù)恼撐模@篇文章使其聲名大噪。阿德勒認為:由身體缺陷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自卑,有可能摧毀一個人,使人自甘墮落或發(fā)生精神病。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使人發(fā)憤圖強,力求振作,以補償自己的弱點。例如富蘭克林??羅斯;加行郝楸园Y,但通過奮斗最終成為美國總統(tǒng)。有時候,一方面的缺陷也會使人在另一方面求取補償,例如尼采身體羸弱,于是他棄劍就筆,寫下不朽的權力哲學。諸如此類的例子,在歷史上或文學作品中真是不勝枚舉。
在此之后,阿德勒更體會到:不管有無器官上的缺陷,兒童的自卑感都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事實,因為他們身體弱小,必須仰賴成人生活,而且一舉一動都受成人控制。當兒童們利用這種自卑感作為逃避他們能夠做的事情的借口時,他們便會發(fā)展出精神病的傾向。如果這種自卑感在以后的生活中繼續(xù)存在下去,它便會構成“自卑情結”。因此,自卑感并不是變態(tài)的象征,而是個人在追求優(yōu)越地位時的一種正常的發(fā)展過程。
此時,弗洛伊德認為阿德勒的觀點是對自我心理學(Ego Psychology)的一大貢獻,可是卻覺得它未談及本我(id)和超我(superego)等部分,而且所謂的補償作用也只是自我的一種功能而已。這時候,阿德勒的觀點尚未自成一個獨立的系統(tǒng),然而,當阿德勒主張補償作用是其中心思想時,弗洛伊德便與他勢同水火了。
起初,兩人還彼此容忍對方,可是當弗氏要求阿德勒登在其學刊上的文章要先受榮格(Jung)檢查時,他們正式鬧翻了。弗氏致信《心理分析學刊》發(fā)行人,要他把學刊封底阿德勒的名字除掉,否則就把弗氏自己的名字去掉!維也納心理分析學會為了阿德勒的觀點曾經(jīng)開了許多次會,由于弗洛伊德和其他許多人都堅持阿德勒的觀點無法見容于心理分析學派,阿德勒便率領他的一群跟隨者退出心理分析學會,而另組“自由心理分析研究學會”,并自稱其研究為“個體心理學”。
在和弗洛伊德決裂之后,阿德勒摒棄了弗氏泛性論的心理分析觀點,他認為這是對性的迷信,并以社會的概念來解釋男性欽羨。他并不否認潛意識動機的實在性,但是他卻比弗氏更重視自我的功能。他也不否認夢的解釋有其重要性,不過他卻認為夢是解決個人問題的一種方法,而不像弗氏那樣,事事都以性來解釋。例如俄狄浦斯情結的發(fā)生,他也認為只是被寵壞的孩子對母親的依賴而已。當然,性欲是存在的,不過它和饑餓或口渴一樣,這種生物學上的因素只有在追求優(yōu)越地位時,才能進入心理學領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阿德勒曾在奧國軍隊中服役,充當軍醫(yī)。之后,他又曾在維也納的教育機構中從事兒童輔導的工作。此時,他發(fā)現(xiàn)他的觀點不僅適用于父母和子女間的關系,而且可涵蓋師生關系。
1920年左右,阿德勒已經(jīng)聲名遠揚了。在維也納,有許多學生和跟從者包圍著他,他和他們一起度過了許多時光。然后,他便周游各國,到處講學。1926年,阿德勒初抵美國,受到熱烈歡迎。1927年,他受聘為哥倫比亞大學講座教授。1932年,他又受聘為長島醫(yī)學院教授。1934年,阿德勒決定在美國定居。次年,他創(chuàng)辦了《國際個體心理學學刊》。1937年,阿德勒受聘赴歐洲講學。由于四處爭聘,他有時甚至一天之內要分赴兩個城市演講。由于過分勞累,他終于因為心臟病突發(fā)而死于蘇格蘭阿伯丁市的街道上。
阿德勒一生著作豐富,而此書著成于阿德勒思想最成熟的1932年,書中包括了阿德勒最主要的思想。由于譯者水平所限,書中疏漏之處,尚祈讀者不吝指正。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xiàn)代自我心理學之父。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jīng)癥問題,但也是精神分析學派內部第一個反對弗洛伊德心理學體系的人。其一生著作頗豐,主要著作有《自卑與超越》《生活的科學》《人類面臨的挑戰(zhàn)》《神經(jīng)癥的性格》《神經(jīng)癥問題》《理解人類本性》等。
譯者序 001
第一章 生活的意義
1.生活對于我們的意義 003
2.人生的三大事實 005
3.社會情感 008
4.童年對人生的影響 012
5.童年記憶的重要價值 017
6.合作的重要性 020
第二章 心靈與肉體
1.心靈與肉體的交互作用 025
2.情感影響發(fā)展 028
3.身形、性格與心智 040
第三章 自卑感和優(yōu)越感
1.自卑情結 047
2.追求優(yōu)越感 054
3.設立有意義的目標 058
第四章 早期的記憶
1.理解記憶 069
2.關于早期記憶的六個案例 072
3.行為的根源——早期記憶 081
第五章 夢
1.關于夢 091
2.弗洛伊德學派與夢 093
3.個體心理學派與夢 095
4.夢的構成 099
5.常見的夢 103
第六章 家庭的影響
1.母親的影響 117
2.父親的角色與責任 127
3.為人父母 132
第七章 學校的影響
1.教育的變革 149
2.教師的角色 150
3.課堂里的合作與競爭 155
4.天賦與習得 158
5.區(qū)分孩子的個性 161
6.顧問會議的工作 167
第八章 青春期
1.什么是青春期 173
2.心理特征 173
3.生理特征 174
4.青春期的掙扎 175
5.青春期的性意識萌芽 180
6.正視青春期 184
第九章 犯罪及其預防
1.犯罪心理 189
2.罪犯的類型 199
3.合作的重要性 206
4.如何矯治犯罪行為 216
第十章 職業(yè)
1.平衡生活的三條系帶 227
2.職業(yè)的早期訓練 229
3.影響職業(yè)選擇的其他因素 231
4.對待職業(yè)的態(tài)度 235
第十一章 人及其同伴
1.人類需要團結 241
2.利己主義 243
3.過失犯罪 249
4.社會興趣和社會平等 249
第十二章 愛情與婚姻
1.愛情、合作與社會興趣的重要性 255
2.夫妻是平等的伙伴關系 258
3.不適合結婚的人 265
4.婚姻觀與人生觀 270
阿德勒年譜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