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78 元
叢書名:馬克思主義學院望道書系 , 教育與傳播·“近思”文獻讀本
- 作者:嚴金強,肖巍 編
- 出版時間:2019/12/1
- ISBN:9787201157986
- 出 版 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F124-53
- 頁碼:232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新常態(tài)是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fā)展所呈現出的階段性特征。如何認識和理解這一階段性特征,推動經濟社會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續(xù)的方向發(fā)展,這既是理論問題也是現實問題!缎鲁B(tài)與轉型發(fā)展》選編了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市場與政府的關系、深化改革增強制度效益、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轉型、促**等增進社會和諧五個方面的相關文獻,既包括政策決策者為解決經濟發(fā)展問題所施行的具體舉措,也包括國內外學者研究經濟發(fā)展的經典文獻。對這些思想成果的匯編,可為解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面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提供理論參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在已發(fā)生歷史性變化的基礎上又面臨許多新變化新課題。中國積極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努力為促進世界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新動力新方案,積極推進全球治理體系和治理方式的變革。與此同時,為了保證中國發(fā)展堅持正確的方向,國家領導人發(fā)表了很有針對性也很有分量的講話,并論證了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在這些論述的指導和鼓舞下,意識形態(tài)領域出現了令人振奮的新氣象。但是如何構建反映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潮流、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fā)展需要的意識形態(tài),仍然是我們要認真對待并積極做好的事情。
在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必須正視若干挑戰(zhàn):
一是由資本主導的現代生產生活方式的挑戰(zhàn)。資本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勢的“物化”力量,科學技術的巨大成就所標榜的所謂“價值中立”“工具理性”和效用(功利)主義,往往使人們喪失了對為什么要這樣做的價值追問。物質日益豐富和技術更新換代、生活標準的提高、消費觀念的刷新,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通過各種手段刺激起來的消費欲望也在吞噬著勞動的快樂,淹沒了人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向往,導致出現相當普遍的價值迷失現象。
二是數字技術和網絡傳播方式的挑戰(zhàn)。數字技術發(fā)展和網絡傳播方式的增多大大拓展了人們的視野,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激活了人們的參與熱情,也促使人們對公共話題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信息選擇多樣性和價值取向多元化,在相當程度上沖擊了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導向和控制力,弱化了大眾尤其是青年人對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網絡強大的滲透功能也為各種勢力的價值觀傳播提供了技術條件,“互聯網+”時代意識形態(tài)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的難度不可低估。三是全球化及其“逆襲”帶來的外來思想挑戰(zhàn)。冷戰(zhàn)終結,直接導致人們對于蘇聯解體大相徑庭的認知和解釋,反映了價值觀層面的嚴重困惑。在全球化跌宕起伏的過程中,西方價值觀憑借著先進技術和話語權優(yōu)勢,通過各種政策主張有所表現而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但由于安全、氣候、移民、核控等一系列全球治理問題陷入困境,地方性的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催生了新型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和激進主義的思想溫床,甚至出現了某些極端勢力。
四是與我國發(fā)展轉型改革開放不適應的各種社會思潮挑戰(zhàn)。我國社會基本矛盾已經發(fā)生變化,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尤為突出,利益多元化和價值觀疏離也已是不爭的事實。文化保守主義刻意強調某些與現代化精神格格不入的東西,并把它們當作抑制現代病、克服人心不古的“良藥”;歷史虛無主義否定歷史進程的必然性,否定中國現代化艱難探索和中國革命的偉大意義,否定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合法性;發(fā)展轉型還遇到創(chuàng)新能力、改革動力、政策執(zhí)行力不足的困擾,出現了明里暗里否定改革開放的思潮,以及令人擔憂的蔓延之勢。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致力于解決各種“發(fā)展以后的問題”,但相對于經濟建設、制度建設作為國家建設的“硬件”比較“實”,文化建設、意識形態(tài)建設作為國家建設的“軟件”仍然比較“虛”,意識形態(tài)建設能否取得實效,就要看其是否既能反映“發(fā)展以人民為中心”這個原則,又能用主流意識形態(tài)引領各種社會思潮,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意識形態(tài)的“最大公約數”,還要靠我們一起努力。
嚴金強,1983年1月生,浙江衢州人,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理事,上海市陽光學者。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全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等省部級課題多項,在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多篇,出版著作(包括合著)多部。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數理政治經濟學。
一、關于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
1.認識新常態(tài)
2.適應新常態(tài)
3.引領新常態(tài)
4.五問中國經濟
5.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二、市場與政府的關系
1.“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
2.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
3.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國家干預理論
4.保羅·薩繆爾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領域
5.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政府經濟行為的利與弊
6.維托·坦茨:政府未來的經濟職能
三、深化改革增強制度效益
1.增長必須是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
2.約翰·洛克斯·康芒斯:制度決定論之“法制決定論”
3.卡爾·波蘭尼:市場制度的演進
4.西奧多·舒爾茨:制度與人的經濟價值
5.林毅夫:新結構經濟理論與發(fā)展戰(zhàn)略選擇
6.柯武剛、史漫飛:經濟發(fā)展:制度變革的作用
四、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轉型
1.加快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
2.約瑟夫·熊彼特:創(chuàng)新經濟理論
3.道格拉斯·C.諾斯:制度創(chuàng)新與經濟收益
4.邁克爾·波特:政府制定產業(yè)政策的前提
5.埃德蒙·菲爾普斯:現代經濟的創(chuàng)新活力之源
6.《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的意見》(節(jié)選)
五、促進平等增進社會和諧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阿瑪蒂亞·森:貧窮與富裕
3.阿瑟·奧肯:在一個有效的經濟體中增進平等
4.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另一種世界是可能的
5.托馬斯·皮凱蒂:勞動與資本收入的不平等及其解決
6.安格斯·迪頓:逃離不平等,我們能做些什么?
7.中國扶貧議程的演進
參考文獻
版權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