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像一條陷在金魚缸里的金魚,真實世界在玻璃的另一邊。
丈夫突然離開后,她來到丈夫生前寫作的小屋整理舊物。這位昔日再熟悉不過的身邊人,竟有這些她從不知曉的過去;而她的心里,還有另一塊不敢觸碰的地方郁結(jié)著……
這里是世界盡頭的愛爾蘭凱里,住著想離風和海洋更近的他,替母親放牧、玩著樂隊但更想好好寫詩的他,還有害怕一個人待著、靠工作尋求安慰的他。
活在魚缸里的她,會不會因此有什么不一樣?
一場突如其來的失去,一座世界盡頭的小島,一次與過往的漫長告別。
英國“當代伍爾夫”、藝術(shù)家、詩人、小說家蘇??哈伯德動人杰作,《衛(wèi)報》《倫敦雜志》《愛爾蘭時報》一致好評。
《十一種孤獨》《島》譯者陳新宇傾心翻譯:“每個人的心靈之旅,說到底都是孤獨的,你陷落、迷失在過去,沒人聽得到你撕心裂肺的呼喊,只能靠自己摸索,抓住那根通往未來的繩索,奮力掙脫黑暗。哈伯德通過這本小說向我們展示真正的孤獨意味著什么。”
新銳設(shè)計師汐和,搭配紐約視覺藝術(shù)學院畢業(yè)插畫師Shelia Liu,合力呈現(xiàn)“魚缸中的她”望向現(xiàn)實世界的朦朧視角。
精巧平裝,封面采用意大利進口紙“亞特蘭蒂斯羅紗”,磨砂質(zhì)感,閱讀體驗升級;環(huán)襯選用清新日本和紙Aqua Blue;內(nèi)文輕型紙柔軟護眼,流暢翻閱,可輕松攜帶出街。
2018年春天,我應譯林出版社之邀,著手翻譯《活在魚缸里的她》(書名直譯為《雨歌》)。那時候,對我來說,蘇 ?? 哈伯德還是一個陌生的名字,我便在網(wǎng)上搜索有關(guān)這本書、這位作者的信息。原來,蘇 ?? 哈伯德是英國藝術(shù)評論家、詩人兼作家,除了藝術(shù)評論時常見諸報紙雜志外,她已出版三本詩歌集、三本長篇小說和一部短篇小說集。
這是一本充滿藝術(shù)氣息、詩歌般優(yōu)美的小說,是哈伯德2018年的新作,亦是她的第三本小說。哈伯德自己說,當她第一次見到愛爾蘭西海岸的那一刻,她的心漏跳了一拍,她立即愛上了那片土地。此后,她多次去愛爾蘭,對愛爾蘭日漸熟悉,荒涼的巖石、海灘、風雨中的田野沼澤,那個地方及那里的人們,一些故事、若干樂曲,慢慢沉入她的心中。那片美麗的土地,仿佛隔絕在當前這個后現(xiàn)代的世界之外,在這里,人的身體和靈魂都舒緩起來。作為一名作家,她懷著尊敬與不安之情,開始構(gòu)思、創(chuàng)作這本小說。愛爾蘭有太多優(yōu)秀作家,哈伯德不愿自己的小說變成偽愛爾蘭小說,她希望這本書是一個外人、一個英國女人寫給愛爾蘭這片土地的一封情書。
小說出版后,評論界一致好評!缎l(wèi)報》稱其為關(guān)于失落與告別的哀歌!稅蹱柼m時報》說哈伯德對愛爾蘭自然景觀的描述準確、美好而動人!秱惗仉s志》稱小說具有“獨特而美麗的情感特質(zhì),其精致的文體散發(fā)出耀眼的光芒”。《猶太紀事》稱贊這部小說是“對愛、失落和為人父母的細微、動人的探索”。哈伯德本人也說這本小說反映了她永恒不變的主題:愛、失落和救贖。
而我讀來,只覺得這是一本關(guān)于孤獨的書,書中的人物,或因環(huán)境所致,或出于自己的選擇,無不孤獨。瑪莎 ?? 卡西迪,失去了兒子和丈夫,這雙重失落令她身份缺失,她不再是母親,不再是妻子。她背負著過去的沉重負擔來到愛爾蘭,整理新近去世的丈夫的筆記、書信和日記,重新認識丈夫、解讀婚姻、理解自己。離婚兩次的商人尤金、一直單身的農(nóng)夫派迪,都不愿跟女人走得太近,科爾姆還茫茫然不知何去何從。而小說中的那些大家庭、少兒時期的友誼,只存在于回憶之中,存在于遙遠的過去。只有孤獨一直在敘述中回響;相反,不管何時,哈伯德筆下的人物走入社交場景,如尤金的新年晚會、布蘭登的葬禮,或本地的小酒館、集市,那些場景全都混亂無序,那些人個個局促糟糕。
小說除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四位人物之外,另有一條暗線,即中世紀遠赴斯凱利格島苦修的修士們。愛爾蘭人的靈魂里到底有什么東西,修士們?yōu)槭裁匆サ剿箘P利格那寸草不生的巖石上尋找那種極致的孤獨。他們在逃避什么魔鬼?他們逃避親密,是不是因為愛太脆弱易受傷害?瑪莎想人與人之間是何等晦暗不明。在我們的黑暗時刻,彼此之間能提供的安慰又是何等之少,別人無法回應我們內(nèi)心最深處的需要。她與丈夫不正是因為對方無法安慰自己的喪子之痛而產(chǎn)生隔膜,越走越遠的嗎?慢慢地,她逐漸懂得布蘭登在暴風雨中尋找港灣的需求。她理解修士們認為靈魂比身體更重要,他們否認物質(zhì)上的需求是為了令自己更圣潔,更接近上帝。她慢慢地懂得,孤獨,像水晶、像冰,自有其純凈之處,她學會獨處。斯凱利格那塊巨石屹立在海上,是許多世紀之前苦修僧侶們的路標,也是瑪莎的路標,修士們的旅程就是瑪莎自我救贖旅程的真實寫照。每個人的心靈之旅,說到底都是孤獨的,你陷落、迷失在過去,沒人聽得到你撕心裂肺的呼喊,只能靠自己摸索,抓住那根通往未來的繩索,奮力掙脫黑暗。哈伯德通過這本小說向我們展示真正的孤獨意味著什么。
小說開篇的三句引言,分別來自弗吉尼亞 ?? 伍爾夫的小說《到燈塔去》、莎士比亞的《冬天的故事》和愛爾蘭諺語,這三條引言正是愛與失去的沉思與哀歌,在整本書中交織回響。從讀到它們的那一刻起,它們也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與伍爾夫的《到燈塔去》一樣,燈塔、沒能履行但終將信守的諾言,是整部小說的核心隱喻,哈伯德引用了《到燈塔去》中的一句話,甚至將它寫進自己的小說里。孩子是永遠的孩子,留在過去;諾言是永遠的諾言,以待實現(xiàn)。虛空,也不過只是個理由。在這個故事里,我感受到這些話語后面隱藏的痛苦與悲哀。然而,哈伯德沒有止步于孤獨與傷感,在美麗如畫的愛爾蘭西海岸,在偏僻的小村里,痛苦與悲哀得到了疏解,瑪莎不但理解原諒了丈夫,厘清了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更是敞開心扉,與兒子的替身、詩人兼音樂家科爾姆發(fā)展了一段忘年情誼;科爾姆開始追尋自己的夢想;派迪最終與妹妹生活在一起,保持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保住了愛爾蘭古老文化。所以,這本小說不僅僅是失落與孤獨的故事,更是一個關(guān)于放手、療傷和救贖的故事。
愛爾蘭西海岸的景色是這本小說不可忽視的中心,就像約克郡的沼澤地區(qū)在艾米莉 ?? 勃朗特的《呼嘯山莊》中的作用一樣,它成為一種隱喻,是失去、渴望和欲望的隱喻。哈伯德是作家更是詩人,這種小說語言優(yōu)美,不以情節(jié)取勝,而以文字見長。哈伯德寫瑪莎失去愛子時的痛苦,細膩真實,感人至深。透過她的文字,我們看到了冬天的愛爾蘭、凱里地區(qū)那荒涼的景致、被雨水浸透的鄉(xiāng)村田野,大西洋狂風巨浪掀起的海水似乎濺到我們身上!坝旮琛保菒蹱柼m之歌。這部小說,是對逐漸消失的舊時光的一支贊歌。
由于譯者水平有限,譯文雖經(jīng)多次檢查,勉求忠實,不過,是否能完全呈現(xiàn)哈伯德充滿詩人氣質(zhì)的優(yōu)美文字,心中實在忐忑。這是一本安靜、沉思的小書。如果有一天,讀者在書店的某個角落、某個書架上與它邂逅,帶它回家,閱讀它,那譯者耗費的時日,也就得到了回報。
陳新宇
2019年12月26日于多倫多
蘇??哈伯德(Sue Hubbard),英國藝術(shù)評論家、小說家、詩人,文章常見于Time Out雜志、《新政治家》、《獨立報》、《星期日時報》等。寫有三本詩集、三部小說和一部短篇小說集。詩歌在BBC電臺朗誦,長詩《歐律狄刻》橫貫倫敦滑鐵盧車站!痘钤隰~缸里的她》是她的第三部小說。
公元520年 凱里
2007年12月29日,星期六
星期天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天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2009年6月21日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