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關于侵權責任法的體系化教科書,旨在全面系統、詳細深入的對侵權法的所有領域和問題進行探討;具有強烈的作者個性化色彩,除通說和主流觀點外,作者在個人見解上也不吝著墨。案例的大量運用,是本書的特色,作者從浩如煙海的案例中遴選實踐中的各類問題,并加以細致分析。此外,本書大量運用二維碼嵌入,將案例、法規(guī)、參閱文獻等嵌入紙質教材中,突破篇幅限制,嘗試從平面媒體閱讀轉換為全媒體閱讀,提升閱讀體驗和閱讀樂趣。
《侵權責任法》(第二版)自2015年9月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以來,承蒙理論界同仁與實務界人士的厚愛,先后印刷多次,銷售近3萬冊,不少法律院系也將其作為侵權法課程的指定教材或列為必讀書目。2017年和2019年,《侵權責任法》(第二版)還先后榮獲第四屆中國法學優(yōu)秀成果獎著作類三等獎、北京市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由于《民法典》已經頒布,將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加之近年來我國侵權法的理論和實踐又有不少新的發(fā)展,作者在參與民法典編纂工作的過程中也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觀點,故此,《民法典》通過之后,作者花費數月時間對本書進行了全面修訂,形成了《侵權責任法》(第三版)。
我國《民法典》的侵權責任編是在《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等法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關于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眾多司法解釋的基礎上,為適應社會經濟發(fā)展和全面依法治國的需要,進行增刪修改而成,既有傳承性,又有創(chuàng)新性。
所謂傳承性,就是充分尊重民事立法和司法的歷史延續(xù)性,對原來的《侵權責任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釋中科學合理的、符合實際需要的體系結構、規(guī)則制度加以保留,并予以完善。所謂創(chuàng)新性,意味著《民法典》侵權責任編不僅要滿足當前的現實需要,更要滿足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故此,需要以《民法典》編纂為契機,澄清一些錯誤觀點或片面認識,突破既有規(guī)則體系的局限,以勇敢的姿態(tài),確立新的規(guī)則與制度,為我國侵權法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嶄新空間。總體而言,我國《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的創(chuàng)新之處可歸納為以下八個方面:第一,區(qū)分了侵害與損害,明確了歸責原則是損害賠償責任而非所有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將侵權責任編規(guī)范的侵權責任集中在損害賠償責任。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承擔方式在性質上屬于*權請求權,分別由《民法典》物權編和人格權編予以相應規(guī)定。第二,對公平責任的適用進行限制,將其限定于法律明確規(guī)定的情形,從而防止司法實踐中不分是非對錯,息事寧人,濫用公平責任的情形。第三,根據社會生活實踐的需要,增加了自甘冒險、自助行為和好意同乘等減責、免責事由的規(guī)定。第四,完善了責任主體的特殊規(guī)定,明確了用人單位、接受勞務一方對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提供勞務一方的追償權;新增了定作人責任的規(guī)定;細化了網絡侵權責任中的通知規(guī)則,規(guī)定了錯誤通知的賠償責任等。第五,完善了產品責任,明確了銷售者承擔的是無過錯責任。第六,對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的主體作出了更細致的規(guī)定。第七,新增了生態(tài)破壞責任,有利于生態(tài)文明的建設。第八,對建筑物和物件損害責任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了修改和完善,調整了規(guī)范順序,同時對社會關注的拋擲物和墜落物致害事件進行了全方位的規(guī)范,更好地保護廣大人民群眾“頭頂的安全”。
程嘯,法學博士,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院副院長;2017年度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兼任最高人民法院執(zhí)行特邀咨詢專家、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訴訟監(jiān)督案件專家委員會委員、云南省委法律顧問、北京市不動產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第三屆法律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仲裁委員會(北京國際仲裁中心)仲裁員等。2008年5月至2009年9月,榮獲德國聯邦總理獎,在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歐洲法研究所進行學術研究。2012年6月至9月,獲洪堡基金會的資助,在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法學院進行學術研究。
先后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權威核心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一百余篇。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法制日報》等報刊雜志上發(fā)表文章數十篇。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課題等國家和省部級課題七項,橫向課題十余項。
獨著著作:《侵權責任法》《擔保物權研究》《不動產登記法研究》《侵權責任法教程》《民法原理與規(guī)范解釋》《侵權行為法總論》《保證合同研究》《物權法·擔保物權》《證券市場虛假陳述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中國抵押權制度的理論與實踐》等。其中,《侵權責任法(第二版)》榮獲北京市“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中國法學會“第四屆中國法學優(yōu)秀成果獎”專著類三等獎;《不動產登記法研究》榮獲北京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中國法學會“第三屆中國法學優(yōu)秀成果獎”專著類二等獎;《侵權行為法總論》榮獲中國民法學研究會第四屆“佟柔民商法發(fā)展基金青年優(yōu)秀研究成果獎”、清華大學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侵權責任法教程(第二版)》榮獲清華大學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
合著著作:《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及實施細則的理解與適用(第二版)》(與尹飛、常鵬翱合著)、《民法學》(與王利明、楊立新、王軼合著)、《民法總論》(與崔建遠等合著)、《物權法》(與崔建遠等合著)、《中國物權法教程》(與王利明、尹飛合著)。其中,《民法學》一書榮獲2008年度教育部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