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導論(2020版)/新經典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系列教材
定 價:39.9 元
叢書名:新經典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系列教材
- 作者:王立弟 等 著,藍純 編
- 出版時間:2020/7/1
- ISBN:9787521317923
- 出 版 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H31
- 頁碼:264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本書是供英語專業(yè)學生使用的語言學初級教材。全書共分11章,系統(tǒng)介紹語言學的基礎知識。本書的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有趣,將語言學的知識如講故事般娓娓道來。教材在傳輸知識的同時注重啟發(fā)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進一步進行深入學習。教材釋例豐富,而中英文兼顧,充分體現(xiàn)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編寫理念。本教材經過多年試用,在此基礎上精雕細作,日臻完善。
適讀人群 :英語專業(yè)學生 本書系統(tǒng)介紹語言學的基礎知識。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有趣,將語言學的知識如講故事般娓娓道來。教材在傳輸知識的同時注重啟發(fā)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進一步進行深入學習。教材釋例豐富,而中英文兼顧,充分體現(xiàn)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編寫理念。
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為本科生開設語言導論課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筆者還是一名大三學生時,就有幸選修了劉潤清教授主講的這門課程,至今仍記得劉老師在闡述linguisticrelativity(語言相對論)時,提到阿拉伯語有很多關于“駱駝”的詞匯,愛斯基摩語有很多關于“雪”的詞匯,而漢語的親屬稱呼(kinship terms)相比英語要豐富得多。這些有趣的知識宛如為我掀開蓋簾,讓我看到了鏡子里面奇妙的語言世界。
光陰荏苒。十多年后,筆者完成了在香港的學業(yè),回到英語學院,有些驚訝地得知在劉老師退休之后,語言導論課仍在開設,而且有了一個老中青相結合的新的授課隊伍。授課老師以講座的形式開設這門課程,每位老師根據自己的專長承擔一到兩講,在教了兩到三輪之后,根據學生的反饋將講義寫成章節(jié),然后再通過新一輪的教學對初稿進行檢驗和提高。在吳一安老師和王立弟老師的主持下,英語學院語言學研究中心申報了語言導論課的211項目。
其后幾年間,吳老師和王老師因為承擔了新的教學、科研和行政任務,相繼離開了編寫隊伍。因為他們的信任,將各位主講教師的心血之作匯編成書的責任最后落在筆者身上。在此我想就本書的編寫特點做幾點說明:
首先,因為我們的授課對象是毫無語言學基礎的英語專業(yè)大學三年級學生,不是語言學專業(yè)的研究生,所以在內容的選取上我們力求視角盡可能寬,而切入盡可能淺。一方面我們避免過多出現(xiàn)phonetics,phonology,morphology,syntax,semantics,pragmatics等語言學術語,有些艱深的內容我們只是一帶而過(比如把phonology,morphology,syntax并在第二章The Structures of Language里講);另一方面我們有意強調能引起學生興趣和共鳴的語言的不同側面,所以對于Origins of Language,Language and Power,Language and Gender等設置了專門的章節(jié)進行介紹。
其次,由不同的教師共同承擔一門課程、合編一部教材可以集各家之長,但各人授課方式、寫作風格上會存在差異。為了避免在匯編成書時產生各自為陣、丟失主線的情況,筆者在后期統(tǒng)稿時做了很大的努力,力求使各章在體例、結構、語言風格上保持前后一致。
給本科生開設語言學課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們的學生在中學、大學十幾年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并沒有機會接觸語言學,他們對語言學的印象就是“那是講授枯燥的語法規(guī)則的課程”。很多學生抱著這種先人為主的偏見無可奈何地走進語言學課堂(因為在北外英語學院,這是英語專業(yè)的必修課),從一開始就將腦袋鎖起來,拒不接受任何信息。所以教師在課程之初需要花費很多心思,不動聲色地讓學生豎起耳朵、張開眼睛、開動大腦。只有在學生解除了戒備和抗拒之后,他才會愿意接受課堂上老師傳授的知識,進而參與到互動活動中,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感受語言學的魅力。
在這一點上,北外英語學院的語言導論課只是邁出了第一步。筆者和本書各章的作者愿意與各校老師進行切磋,我們期待著您的寶貴意見。
本書各章的作者如下:王立弟撰寫第1、2章,高原撰寫第3章,蔣素華撰寫第4章,藍純撰寫第5、11章,林巖撰寫第6章,晏小萍撰寫第7章,陳亞平撰寫第8、10章,金利民撰寫第9章。
最后我想對吳一安老師和王立弟老師的無私支持,對參與編寫的每一位老師的通力合作,對本書責任編輯胡偉春老師的認真嚴謹真誠地說一句:謝謝你們!
藍純,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0年畢業(yè)于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1993年獲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語言學碩士學位,2000年獲香港理工大學英語語言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認知語言學、語用學、修辭學、翻譯。已出版專著及教材十部,包括A Cognitive Approach to Spatial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2003)、《語用學與〈紅樓夢〉賞析》(2007)、《語言導論》(2007)、《語言學概論》(2009)、《修辭學:理論與實踐》(2010)),其中《語言導論》被評為2008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語言學概論》被評為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并在相關知名期刊上發(fā)表眾多論文,其中包括《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導讀》、《Pragmatics導讀》、《認知語言學與隱喻研究》和《從認知角度看漢英空間隱喻》;另有譯著四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20余篇。2004年獲霍英東教育基金高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獎。目前面向研究生承擔的主要課程有語用學、認知語言學、修辭學;面向本科生承擔的主要課程有語音、語言學概論。
Chapter 1 Properties of Language
Chapter 2 The Structures of Language
Chapter 3 Meaning of Language
Chapter 4 Origins of Language
Chapter 5 Language in Use: 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
Chapter 6 Language and Power
Chapter 7 Language and Gender
Chapter 8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
Chapter 9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hapter 10 Language and the Brain
Chapter 11 Language, Metaphor and 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