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是書名傳忠錄者,系仿效景岳。張景岳為明代大醫(yī),其所著《景岳全書》首章為“傳忠錄”,統(tǒng)論陰陽六氣,先賢可否,凡三卷。初讀此書,對“傳忠”二字不甚理解,“傳”尚可,無非傳授、表達之義;“忠”實難揣摩,難道著一卷書,寫給讀者們看,還要有耿耿忠心,如臣子忠于皇上一樣?不懂則考稽于文字,《說文》(《說文解字》)曰:“忠,敬也,盡心曰忠。”當有盡心盡力之義;再細看《景岳全書》傳忠錄三卷,論述之間,確可看出景岳先生撰著的耿耿忠心之精神高度。于是肅然起敬,仿效景岳,著《程丑夫臨床用藥傳忠錄》一書。
醫(yī)本治病之道,行醫(yī)者治病救人以濟世,治病以臨床療效為第一位,而要提高療效,一是識病明證,二是遣方用藥。識病之法,中醫(yī)以辨證精準為要;遣方用藥,則以精準切證為要,已故尊師歐陽锜教授要求弟子“臨證用藥要絲絲入扣”。要達到用藥的這種精準高度,為醫(yī)者須熟知藥性功用、用法用量。
惜目前《藥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學教材等書,多僅記其主要功用,有些精華之處卻已遺漏,或者視而未見,這對學習者在臨床用藥時不無影響。如藁本,現(xiàn)《藥典》載其“祛風散寒,除濕止痛。用于風寒感冒,巔頂疼痛,風濕痹痛”,但《別錄》(《名醫(yī)別錄》)載:藁本療“婦人疝瘕,陰中寒腫痛,腹中急……辟霧露”,驗之臨床,對婦人陰痛,外觸霧霾發(fā)病,用之確有療效。又如桃仁,李時珍謂“除皮膚血熱燥癢”,現(xiàn)在多書均不見載,以致皮膚過敏或其他皮膚頑疾,諸君少識使用桃仁之妙處。況尚有諸多有效之藥,舍而不載者。
是以不揣愚鈍,愿將五十余年行醫(yī)遣藥經(jīng)驗及吾父祖輩之用藥心得,加以整理;并在常閱醫(yī)藥古籍中對讀有所感、或已仿效應用而有所驗者,精心摘選,即自己臨證用藥心得及讀書心得,集錄成冊,以為傳忠。
程丑夫
己亥仲春于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第一章 解表藥
解表藥為發(fā)散外邪,治療表證為主的藥物。本類藥物多為辛散輕揚之品,主入膀胱經(jīng)、肺經(jīng)。以發(fā)汗祛邪為主要作用,同時可用于宣肺利水、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瘡等。古賢治療表證,多從足太陽膀胱經(jīng)入手,以太陽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襲,太陽首當,觀《傷寒論·太陽病》篇即知。但今之醫(yī)者,治療表證,動輒宣肺解表,不知肺乃手太陰經(jīng),為三陰經(jīng)之一,表證顯非直中可言,何以舍陽就陰而治表證,自宜思量。解表藥有風寒解表藥、風熱解表藥兩類,風寒解表以麻黃、桂枝為代表,風熱解表則以柴胡、葛根為代表。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解表藥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發(fā)汗、解熱、鎮(zhèn)痛、抑菌、抗病毒及祛痰、鎮(zhèn)咳、平喘、利尿等作用。部分藥物還有降壓及改善心腦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
第一節(jié) 風寒解表藥
風寒解表藥性味多辛溫,辛可發(fā)散,溫可祛寒,故以發(fā)散肌表風寒邪氣為主要作用。主治風寒表證,癥見惡寒發(fā)熱,無汗或汗出不暢,鼻塞流涕,頭身疼痛,脈浮緊等。部分發(fā)散風寒藥分別兼有祛風止癢、止痛、止咳平喘、利水消腫、消瘡等功效,又可用于治療風疹瘙癢、風濕痹證、咳喘以及水腫、瘡瘍初起等兼有風寒表證者。
本類藥物中,以麻黃、桂枝發(fā)表散寒作用最強;荊芥、防風則辛溫偏平,作用緩和。
麻黃
本品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干燥草質(zhì)莖。主產(chǎn)于山西、河北、甘肅、遼寧、內(nèi)蒙古等地。秋季采割綠色的草質(zhì)莖,曬干,除去木質(zhì)莖、殘根及雜質(zhì),切段。生用、蜜炙或搗絨用。
【別名】山麻黃、海麻黃、木麻黃、草麻黃、華麻黃、龍沙、卑相等。
【性味歸經(jīng)】味辛、微苦,性溫。歸肺、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發(fā)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于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蜜麻黃潤肺止咳,多用于表證已解,氣喘咳嗽。[《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簡稱《藥典》)2015年版]
《本草正義》:“是為治感第一要藥!
【特殊用法】
1破癥堅積聚。(《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2祛風止癢,用于風疹瘙癢。
3散目赤腫痛:觀《眼科奇書》四味大發(fā)散治外障風寒目疾用麻黃配伍藁本、蔓荊子、細辛、生姜。(《本草綱目》)
4提高心率,配伍附子、細辛等用于心動過緩。
5升高血壓。
6配伍:得肉桂,治風痹冷痛。佐半夏,治心下悸;寒氣泄也。佐射干,治肺痿上氣;寒氣外包,火氣不通達故痿。使石膏,出至陰之邪火。為石膏之使。(《得配本草》)
7現(xiàn)代研究:麻黃具有緩解支氣管痙攣、抗過敏、抗癌(改變癌細胞膜結構)、興奮中樞神經(jīng)、升血壓、抑制流感病毒、促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轉陰等作用。
【心法心得】麻黃的一切功效均由辛溫宣肺而來,解表、利水、平喘、止癢、通痹、散結、提高心率七大功效,用之恰當,取效甚捷。然平喘須配綠茶,散結通痹須配白芥,提高心率須仿陽和湯法。
【注意事項】①表虛自汗、陰虛盜汗、肺腎虛喘均當慎用。②高血壓、心動過速者禁用。③中毒劑量為30克。④李時珍曰:“張仲景治傷寒,無汗用麻黃,有汗用桂枝!
【用法用量】2~10克。解表生用,平喘蜜炙用,止汗用麻黃根。
第一章解表藥 /00
第一節(jié)風寒解表藥00
麻黃00
桂枝00
荊芥00
防風00
紫蘇00
羌活00
白芷00
藁本00
香薷00
細辛00
蒼耳子0
辛夷0
生姜0
蔥白0
第二節(jié)風熱解表藥0
柴胡0
葛根0
桑葉0
菊花0
薄荷0
升麻0
牛蒡子0
蔓荊子0
浮萍0
蟬蛻0
淡豆豉0
木賊0
第二章清熱藥 /0
第一節(jié)清熱燥濕藥0
黃芩0
黃連0
黃柏0
梔子0
苦參0
龍膽0
秦皮0
白鮮皮0
第二節(jié)清熱瀉火藥0
石膏0
寒水石0
知母0
蘆根0
天花粉0
淡竹葉0
夏枯草0
決明子0
谷精草0
密蒙花0
青葙子0
第三節(jié)清熱解毒藥0
金銀花0
連翹0
大青葉0
板藍根0
青黛0
貫眾0
蒲公英0
紫花地丁0
野菊花0
重樓0
漏蘆0
土茯苓0
魚腥草0
大血藤0
敗醬草0
射干0
山豆根0
馬勃0
青果0
木蝴蝶0
白頭翁0
馬齒莧0
鴉膽子0
半枝蓮0
白花蛇舌草0
山慈菇0
白蘞0
第四節(jié)清熱涼血藥0
地黃0
玄參0
牡丹皮0
赤芍0
紫草0
水牛角0
第五節(jié)清虛熱藥0
青蒿0
白薇0
地骨皮0
銀柴胡0
胡黃連0
第三章瀉下藥 /0
第一節(jié)攻下藥0
大黃0
芒硝0
番瀉葉0
蘆薈0
第二節(jié)潤下藥0
火麻仁0
郁李仁0
第三節(jié)峻下逐水藥0
甘遂0
紅大戟0
芫花0
商陸0
牽牛子0
巴豆霜0
第四章祛風濕藥 /0
第一節(jié)祛風寒濕藥0
獨活0
威靈仙0
川烏0
草烏0
蘄蛇0
木瓜0
蠶沙0
伸筋草0
尋骨風0
松節(jié)0
海風藤0
青風藤0
路路通0
第二節(jié)祛風濕熱藥0
秦艽0
防己0
桑枝0
豨薟草0
海桐皮0
絡石藤0
老鸛草0
絲瓜絡0
第三節(jié)祛風濕強筋骨藥0
五加皮
桑寄生
狗脊
千年健
鹿銜草
第五章化濕藥 /
藿香
佩蘭
蒼術
厚樸
砂仁
白豆蔻
草豆蔻
草果
第六章利水滲濕藥 /
第一節(jié)利水消腫藥
茯苓
薏苡仁
豬苓
澤瀉
冬瓜皮
香加皮
枳椇子
螻蛄
第二節(jié)利尿通淋藥
車前子
滑石
木通
通草
瞿麥
萹蓄
地膚子
海金沙
石韋
冬葵子
燈心草
萆薢
第三節(jié)利濕退黃藥
茵陳
金錢草
虎杖
垂盆草
地耳草
雞骨草
第七章溫里藥 /
附子
干姜
肉桂
吳茱萸
小茴香
丁香
高良姜
胡椒
花椒
蓽茇
蓽澄茄
第八章理氣藥 /
陳皮
青皮
枳殼
枳實
木香
沉香
檀香
川楝子
烏藥
荔枝核
香附
佛手
玫瑰花
薤白
大腹皮
甘松
九香蟲
柿蒂
第九章消食藥 /
山楂
神曲
麥芽
稻芽
萊菔子
雞內(nèi)金
阿魏
第十章驅蟲藥 /
使君子
苦楝皮
檳榔
雷丸
鶴虱
榧子
第十一章止血藥 /
第一節(jié)涼血止血藥
小薊
大薊
地榆
槐花
側柏葉
白茅根
苧麻根
第二節(jié)化瘀止血藥
三七
茜草
蒲黃
花蕊石
降香
第三節(jié)收斂止血藥
白及
仙鶴草
紫珠葉
棕櫚炭
血余炭
藕節(jié)
第四節(jié)溫經(jīng)止血藥
艾葉
炮姜
灶心土
第十二章活血化瘀藥 /
第一節(jié)活血止痛藥
川芎
延胡索
郁金
姜黃
乳香
沒藥
五靈脂
第二節(jié)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
丹參
紅花
桃仁
益母草
澤蘭
牛膝
雞血藤
王不留行
凌霄花
第三節(jié)活血療傷藥
土鱉蟲
馬錢子
自然銅
蘇木
骨碎補
血竭
兒茶
劉寄奴
第四節(jié)破血消癥藥
莪術
三棱
水蛭
斑蝥
穿山甲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藥 /
第一節(jié)溫化寒痰藥
半夏
天南星
白附子
芥子
皂莢
旋覆花
白前
貓爪草
第二節(jié)清化熱痰藥
川貝母
浙貝母
瓜蔞
竹茹
天竺黃
前胡
桔梗
胖大海
海藻
昆布
黃藥子
海蛤殼
浮海石
青礞石
瓦楞子
第三節(jié)止咳平喘藥
苦杏仁
紫蘇子
百部
紫菀
款冬花
馬兜鈴
枇杷葉
桑白皮
葶藶子
白果
第十四章安神藥 /
第一節(jié)重鎮(zhèn)安神藥
朱砂
磁石
龍骨(龍齒)
琥珀
第二節(jié)養(yǎng)心安神藥
酸棗仁
柏子仁
靈芝
首烏藤
合歡皮
遠志
第十五章平肝息風藥 /
第一節(jié)平肝潛陽藥
石決明
珍珠母
牡蠣
紫貝齒
赭石
刺蒺藜
生鐵落
第二節(jié)息風止痙藥
羚羊角
牛黃
鉤藤
天麻
地龍
全蝎
蜈蚣
僵蠶
第十六章開竅藥 /
麝香
冰片
蘇合香
石菖蒲
第十七章補虛藥 /
第一節(jié)補氣藥
人參
西洋參
黨參
太子參
黃芪
白術
山藥
白扁豆
甘草
大棗
刺五加
絞股藍
紅景天
蜂蜜
第二節(jié)補陽藥
鹿茸
紫河車
淫羊藿
巴戟天
仙茅
杜仲
續(xù)斷
肉蓯蓉
鎖陽
補骨脂
益智
菟絲子
沙苑子
蛤蚧
核桃仁
冬蟲夏草
胡蘆巴
韭菜子
陽起石
紫石英
海馬
第三節(jié)補血藥
當歸
熟地黃
白芍
阿膠
何首烏
楮實子
龍眼肉
第四節(jié)補陰藥
北沙參
南沙參
百合
麥冬
天冬
石斛
玉竹
黃精
明黨參
枸杞子
墨旱蓮
女貞子
桑椹
龜甲
鱉甲
第十八章收澀藥 /
第一節(jié)固表止汗藥
麻黃根
浮小麥
第二節(jié)斂肺澀腸藥
五味子
烏梅
五倍子
訶子
石榴皮
肉豆蔻
赤石脂
禹余糧
第三節(jié)固精縮尿止帶藥
山茱萸
覆盆子
桑螵蛸
金櫻子
海螵蛸
蓮子
芡實
第十九章涌吐藥 /
常山
瓜蒂
附錄藥名筆畫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