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十六歲的哈夫特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在集中營里,他被迫與其他囚犯進行生死拳擊賽,以娛樂黨衛(wèi)軍軍官。比賽血腥而殘酷。只有獲勝,才能活下去。輸了,就要面對死亡的懲罰。
憑借著自己驚人的勇氣和毅力,哈夫特從慘無人道的集中營中幸存,最終移民美國,成為了一名真正的職業(yè)拳擊手。
后記
集中營的拳擊手
馬丁·克勞斯的報道
由于為納粹黨衛(wèi)軍打拳賽, 赫茨科·哈夫特得以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幸存下來。20 世紀40 年代末,他用哈利·哈夫特這個名字,和當時最出色的重量級拳擊手比拼,其人生故事獨一無二。但他在納粹時代的可怕經(jīng)歷并非個例:納粹政府的集中營中曾關押過許多拳擊手,大部分都被殘忍地殺害了。
生死一線
20 世紀40 年代初,納粹集中營關押著來自歐洲各地的拳擊手,他們受盡虐待,被迫打比賽供納粹黨衛(wèi)軍軍官取樂。幾乎每一個納粹集中營里都有這種變態(tài)的運動形式。特萊西恩施塔特的足球比賽還有自己的一套規(guī)則。除此之外還有手球比賽,奧斯維辛集中營甚至設有體操單杠。
很長一段時間,集中營內(nèi)的體育競技活動不為人知。柏林的歷史學家維羅妮卡·施普林曼已研究了好幾年“集中營體育運動”這一課題。她指出有大量報道的歷史價值還未被歷史學者正確評估過。施普林曼認為,軍工業(yè)需要強壯的勞力,這促使集中營開展體育競技活動,也解釋了為什么有一些犯人能夠保持身體健康。自1942 年起,很多集中營的納粹領導者將集中營視為一種經(jīng)濟生產(chǎn)單位。
拳擊在這一大背景下顯得尤為特別,這項運動事關生死——是十分殘暴的施虐秀。很多世界級拳擊手,如蠅量級世界冠軍“揚”·佩雷茲和拳擊冠軍萊昂·埃弗拉提被迫為納粹士兵比賽。優(yōu)秀的業(yè)余拳擊手如撒拉莫·阿魯奇和雅克·拉遜,頂級拳擊手如路克利·特羅爾曼和基德·弗蘭西斯,奧運會運動員海因茨·勒維和伊穆勒·曼迪,以及新手如諾亞·克里格和赫茨科·哈夫特等都被迫參賽。
幾十年來,這段歷史一直不為人知,仿佛這些人不曾存在,F(xiàn)在,記者和歷史學家記錄了部分拳擊手的故事,但其他拳擊手的故事僅剩下一些信息碎片,有時候甚至連最基本的生平都不全。弗萊堡的歷史學家迪特姆·布萊金從漢堡附近的諾伊加姆集中營紀念遺址了解到:“在諾伊加姆關押過一些獲得過奧運會獎牌和國際獎項的拳擊手,其中有一位來自法國的黑人,可惜我們至今不知道他的姓名!
赫茨科·哈夫特的苦難之路
人們對赫茨科·哈夫特的故事較為了解,他到美國之后化名哈利·哈夫特,也曾用過赫爾舍和赫茨卡這兩個名字。2003 年,78 歲的赫茨科·哈夫特向兒子講述了60 年前自己在德國集中營的故事。他兒子將他的故事記錄下來,供世人閱讀。盡管有些細節(jié)經(jīng)過仔細研究后與史實有出入或者讓人懷疑。但正如出版商伯納德·M. 拜耶所言:“這并不能動搖故事的真實性和驚心動魄程度!卑瑐·斯科特·哈夫特所著的傳記《哈利·哈夫特:奧斯維辛幸存者與洛基的挑戰(zhàn)者》和萊因哈特·克萊斯特的圖像小說《奧斯維辛的拳擊手》展現(xiàn)了哈夫特的人生故事,不可思議,但十分可信。
1925 年7 月28 日,赫茨科·哈夫特出生于波蘭的貝爾哈特夫,一座靠近羅茲的中等工業(yè)城市。父親莫伊什·哈夫特是個水果販,每天從農(nóng)民手里買來水果運往城市。母親名叫云達·哈夫特。1939 年9 月1 日,德國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貝爾哈特夫屬于第一批襲擊目標,城市被德國空軍轟炸。10 月5 日,城市被德軍占領,當?shù)鬲q太居民被關進猶太區(qū)強制勞動。1941 年赫茨科被運往波茲南和斯切林的工作營。1943 年9 月2 日,赫茨科被運往波赫尼亞中轉營,后到達奧斯維辛集中營。
赫茨科·哈夫特的囚犯編號為144738,被文在小臂上。但這一天從波赫尼亞抵達奧斯維辛的三千囚犯,包括赫茨科本人,沒有在集中營的文件上留下任何記錄。這并非是唯一一次“疏忽”。由于受到殘害人數(shù)眾多,很多名字,集中營已放棄記錄。
之后赫茨科被運往西里西亞地區(qū)的亞沃日諾,這里離卡托維茲約二十公里。囚犯們被送到這里挖煤,在這里,赫茨科開始打拳擊。他受到一名納粹黨衛(wèi)軍軍官的保護,其姓名不可考,在艾倫·哈夫特的傳記和本書中稱他為施耐德。
隨著蘇聯(lián)軍隊向前推進,亞沃日諾的囚徒被迫向西轉移,踏上死亡行軍之路,赫茨科和他的哥哥佩雷茨也在其中。第一次行軍始于1945 年1 月17 日,目標是下西里西亞地區(qū)的格羅斯羅森集中營。很快這里也被清空,所有囚徒被迫再度開始死亡行軍,目的地是德國巴伐利亞地區(qū)的弗洛森堡集中營。兄弟二人于1945 年2 月13日到達,留下了官方記錄。根據(jù)官方記錄,1945 年3 月16 日,哈夫特兄弟被運往斯圖加特附近的雷昂貝格。當他們再度被迫進行死亡行軍,前往考夫林和米勒多夫分營時,赫茨科成功逃跑。佩雷茨則到達該營地,后來被美軍解放。
赫茨科·哈夫特對戰(zhàn)洛基·馬西安諾
戰(zhàn)后, 赫茨科最初留在了巴伐利亞,1946 年,在萬名觀眾面前,獲得猶太拳擊大賽冠軍。此后他前往美國。1948 年,他作為職業(yè)拳擊手開始了新的人生。起初他的事業(yè)非常成功,連勝10 場,且大部分是一拳制勝。緊接著他遭遇了一連串失敗,1949 年7月18 日在羅德島的禮堂,赫茨科在第三局被一拳打敗,結束了他的職業(yè)生涯。這場比賽中,他的對手是日后鼎鼎大名的重量級拳擊世界冠軍洛基·馬西安諾。很難確認這場比賽是不是如赫茨科所說被犯罪組織操縱。一方面馬西安諾確實受到黑手黨的保護,但他也是20 世紀優(yōu)秀的重量級拳擊手之一,曾經(jīng)打敗過喬·路易斯和阿里。赫茨科職業(yè)生涯的21 場比賽中共有13 場勝,其中8 場一拳制勝;8 場敗,其中5 場被一拳制勝。艾倫·哈夫特表示記錄父親的回憶相當困難!拔腋赣H是一個文盲,他只能讀讀漫畫和報紙上的體育比分列表。”因此哈利·哈夫特也無法借助歷史文獻和資料來確認自己的回憶。整整60 年,他一直試圖將這段回憶深埋。艾倫·哈夫特形容父親是一個“殘忍而暴力的人”,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他才理解“父親這一生遭受的一切苦難”。傳記的美國版出版時,哈利·哈夫特尚在人世。他于2007 年11 月3 日在佛羅里達州過世。
萊因哈特·克萊斯特
1970年出生于德國科隆地區(qū),畢業(yè)于明斯特平面設計學校,1996年定居柏林。
1994年,克萊斯特還未畢業(yè),就發(fā)表了圖像小說《洛夫克拉夫》,包攬德國諸多漫畫獎項。之后他的創(chuàng)作重心開始偏向圖像小說,1998年出版了黑白圖像小說《美利堅》。2006年出版的傳記圖像小說《約翰尼·卡什,我看見黑暗》被翻譯成十二種語言,這部有關鄉(xiāng)村歌手約翰尼·卡什的作品攬獲了全世界諸多漫畫獎項。2008年,克萊斯特在古巴旅行了四周,之后出版了圖像游記《哈瓦那,我的古巴之旅》(2008),這次四個星期的旅行更為之后的傳記圖像小說《卡斯特羅》(2010) 打下了基礎。該作品氣勢恢弘,將半個世紀的古巴革命風云落筆成章。2011年3月至9月《奧斯維辛的拳擊手》在《法蘭克福匯報》上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