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交際圈風光無限的老七已步入中年,在親密好友重病離世之后,還是堅持在臺北鬧區(qū)獨自守著“美樂地”酒吧。曾經(jīng)被一個大學生傷得很深的他,對于追求了大半生的愛情,仍然懷著哀怨的心情。
小鐘在高中時被同學姚誘惑,卻也讓他初次嘗到情欲的滋味。大學時期他和姚再次相遇,姚的身邊多了好同學阿崇,學姐Angela,四人之間的感情復雜曖昧,似假還真。對姚的不解,對未來的迷茫,這些青春的悸動,隨著美好黃金年代的逝去,不堪回首。
在便利店打工的阿龍,默默守護女友小閔,打算存夠錢之后,小兩口一起開一間進口服飾店。他一直懷揣著一個令他困惑羞恥的秘密不愿正視,直到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對面酒吧的老板倒臥在店內(nèi)……
通過這些主要角色的回憶和懺情告白,一種特殊邊緣身份的集體記憶和情感結(jié)構(gòu),在郭強生兼具宏觀與微觀的筆下深刻地展現(xiàn)了出來。
《斷代》是臺灣中生代重要小說家郭強生構(gòu)思二十年的得意之作,為郭強生首次引進大陸的作品,也是郭強生繼前兩本小說《夜行之子》《惑鄉(xiāng)之人》之后,持續(xù)狀寫同志世界的癡嗔貪怨、探勘情欲版圖的曲折詭譎,對時間、生命流逝做更進一步省思的經(jīng)典作品。
《斷代》的故事背景,時空承接白先勇的經(jīng)典同志小說《孽子》,從八〇年代的臺灣社會寫起,一路寫到二十一世紀的當代,在時代的劇烈變遷之間,縱向描繪了一個世代的同志形象。郭強生借這本作品,拋出“愛是什么?”“同志/我的存在究竟是什么?”等提問,讓我們通過這些問題更清楚地看見自己。
《斷代》以推理小說的手法展開,由三條看似關(guān)聯(lián)薄弱的敘事線入手,在同志世界中表演偽裝、真假莫辯的氛圍里,通過各個角色的心理活動或成長回憶,構(gòu)筑出一個個撲朔迷離、引人入勝的謎題,直至故事的末尾讀者一窺故事背后的真相,方得恍然大悟。書中不僅對因同志身份而被迫處于社會邊緣的心理刻畫入微,更觸及了成長、衰老、死亡及死后的“游魂”,運用這些元素,對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愛情,完成了一種立體而獨到的詮釋。
仿佛在癡昧/魑魅的城邦 王德威
我需要愛情故事——這不過是我求生的本能,無須逃脫。(《夜行之子》(臺北:聯(lián)合文學,二〇一〇),頁九三。)
郭強生是臺灣中堅代的重要小說家,最近幾年因為同志議題小說《夜行之子》(二○一○)《惑鄉(xiāng)之人》(二○一二)以及散文專欄而廣受好評。即將推出的《斷代》代表他創(chuàng)作的又一重要突破。在這些作品里,郭強生狀寫同志世界的癡嗔貪怨、探勘情欲版圖的曲折詭譎;行有余力,他更將禁色之戀延伸到歷史國族層面,作為隱喻,也作為生命最為尖銳的見證。郭強生喜歡說故事。他的敘事線索綿密,充滿劇場風格的沖突與巧合,甚至帶有推理意味。然而他的故事內(nèi)容總是陰郁濃麗的,千回百轉(zhuǎn),充滿幽幽鬼氣。這些特征在新作《斷代》里達到一個臨界點。
郭強生的寫作起步很早,一九八七年就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集《作伴》。這本小說集收有他高中到大學的創(chuàng)作,不乏習作痕跡,但筆下透露的青春氣息令人感動。之后《掏出你的手帕》《傷心時不要跳舞》題材擴大,基本仍屬于都會愛情風格。九○年代中郭強生赴美深造戲劇,學成歸來后在劇場方面打開知名度。他雖未曾離開文學圈,但一直要到《夜行之子》才算正式重新以小說家身份亮相。
《夜行之子》是郭強生暌違創(chuàng)作十三年后的結(jié)集,由十三篇短篇組成。故事從紐約華洋雜處的同志世界開始,時間點則是九一一世貿(mào)中心大樓爆炸的前夕。這個世界上演轟趴、嗑藥、扮裝,還有無止無休的情欲爭逐。但索多瑪?shù)目駳g驅(qū)散不了人人心中的抑郁浮躁,不祥之感由一個臺灣留學生的失蹤展開,蔓延到其他故事。這些故事若斷若續(xù),場景則由紐約轉(zhuǎn)回臺北的七條通、二二八公園。郭強生筆下的“夜行之子”在黑暗的淵藪里放縱他們的欲望,舔舐他們的傷痕。青春即逝的焦慮、所遇非人的悲哀,無不摧折人心。他們渴望愛情,但他們的愛情見不得天日。就像鬼魅一般,他們尋尋覓覓,無所依歸。
《惑鄉(xiāng)之人》是郭強生第一部長篇小說。借由一位“灣生”日籍導演在七○年代重回臺灣拍片的線索,郭強生鋪陳出一則從殖民到后殖民時期的故事。時間從一九四一年延續(xù)到二○○七年,人物則包括“灣生”的日本人、大陸父親、原住民母親的外省第二代,再到美籍日裔“二世”。他們屬于不同的時代背景;但都深受國族身份認同的困擾。他們不是原鄉(xiāng)人,而是“惑”鄉(xiāng)人。
而在身份不斷變幻的過程里,郭強生更大膽以同志情欲凸顯殖民、世代、血緣的錯位關(guān)系。對他而言,只有同性之間那種相濡以沫的欲望或禁忌,才真正直搗殖民與被殖民者之間相互擬仿(mimicry)(“擬仿”[mimicry]當然出自霍米·巴巴[Homi Bhabha]后殖民論述的批判詞匯。)的情意結(jié)。誰是施虐者,誰是受虐者,耐人尋味!痘筻l(xiāng)之人》也是一部具有鬼魅色彩的小說。真實與靈異此消彼長,與小說里電影作為一種魅幻的媒介互為表里。
至此,我們不難看出郭強生經(jīng)營同志題材的野心。他一方面呈現(xiàn)當代、跨國同志眾生相,一方面從歷史的縱深里,發(fā)掘湮沒深處的記憶。當年以《作伴》《傷心時不要跳舞》知名的青年作家盡管異性愛情寫起來得心應手,但下筆似乎難逃啼笑因緣的公式。閱讀《夜行之子》《惑鄉(xiāng)之人》這樣的小說,我們陡然感覺作家現(xiàn)在有了年紀,有了懺情的沖動。他的故事夸張艷異之余,每每流露無可奈何的凄涼。他不僅訴說熾熱的愛情,更冷眼看待愛情的苦果;闹嚺c虛無彌漫在他的字里行間。隱隱之間,我們感覺這是“傷心”之人的故事,仿佛一切的一切不足為外人道矣。
郭強生,1964年生,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yè),美國紐約大學(NYU)戲劇博士,目前為臺灣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曾獲時報文學獎、金鼎獎、臺灣文學金典獎、開卷好書獎、九歌年度小說獎、金石堂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獎等多項大獎肯定。已出版作品包括短篇小說集《夜行之子》,長篇小說《惑鄉(xiāng)之人》《斷代》,散文集《就是舍不得》《何不認真來悲傷》《我將前往的遠方》,文學論著《文學公民》等。
1 人間夜
2 關(guān)于姚……
3 舊 歡
4 重 逢
5 在迷巷
6 沙之影
7 夢魂中
8 勿忘我
9 癡 昧
10 癡 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