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1905年,他26歲,大學畢業(yè)已經5年,在瑞士專利局工作。當時他已結婚,有一個男孩,家累不輕。然而,他卻利用業(yè)余時間,在一年之中發(fā)表了5篇劃時代的物理學論文,創(chuàng)造了科學史上的一大奇跡。
本書由美國波士頓大學愛因斯坦研究中心主任施塔赫爾主編并詳撰導言。書中匯編了上述5篇經典性論文,包括愛因斯坦的博士論文, 論布朗運動的論文,兩篇奠定狹義相對論的論文,以及關于量子假說的論文,并對每篇論文作出背景說明、加上編者注,卷首則冠以當代數學、理論物理學名家羅杰??彭羅斯撰寫的序言。因此,本書對于了解愛因斯坦在20世紀初的原始思想及其如何改變物理學的面貌,不僅有很高的文獻價值,而且還有更為深刻的啟迪作用。
“哲人石”,架設科學與人文之間的橋梁
“哲人石叢書”對于同時鐘情于科學與人文的讀者必不陌生。從1998年到2018年,這套叢書已經執(zhí)著地出版了20年,堅持不懈地履行著“立足當代科學前沿,彰顯當代科技名家,紹介當代科學思潮,激揚科技創(chuàng)新精神”的出版宗旨,勉力在科學與人文之間架設著橋梁!掇o! 對“哲人之石”的解釋是:“中世紀歐洲煉金術士幻想通過煉制得到的一種奇石。據說能醫(yī)病延年,提精養(yǎng)神,并用以制作長生不老之藥。還可用來觸發(fā)各種物質變化,點石成金,故又譯‘點金石’!睙捊鹦g、煉丹術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都有悠久傳統,現代化學正是從這一傳統中發(fā)展起來的。以“哲人石”冠名,既隱喻了科學是人類的一種終極追求,又賦予了這套叢書更多的人文內涵。
1997年對于“哲人石叢書”而言是關鍵性的一年。那一年,時任上?萍冀逃霭嫔缟玳L兼總編輯的翁經義先生頻頻往返于京滬之間,同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今國家天文臺)熱衷于科普事業(yè)的天體物理學家卞毓麟先生和即將獲得北京大學科學哲學博士學位的潘濤先生,一起緊鑼密鼓地籌劃“哲人石叢書”的大局,乃至共商“哲人石”的具體選題,前后不下十余次。1998年年底,《確定性的終結——時間、混沌與新自然法則》等“哲人石叢書”首批5種圖書問世。因其選題新穎、譯筆謹嚴、印制精美,迅即受到科普界和廣大讀者的關注。隨后,叢書又推出諸多時代感強、感染力深的科普精品,逐漸成為國內頗有影響的科普品牌。
“哲人石叢書”包含4個系列,分別為“當代科普名著系列”、“當代科技名家傳記系列”、“當代科學思潮系列”和“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系列”,連續(xù)被列為國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點圖書,目前已達128個品種。叢書出版20年來,在業(yè)界和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受到讀者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并頻頻獲獎,如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中國科普作協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金獎、全國十大科普好書、科學家推介的20世紀科普佳作、文津圖書獎、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佳作獎、《Newton-科學世界》杯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上海圖書獎等。
約翰·施塔赫爾(John Stachel),美國物理學家、科學哲學家。1958年獲史蒂文斯理工學院物理學博士學位,1964年至退休任波士頓大學物理學教授兼愛因斯坦研究中心主任,《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文集》的首任主編。
001 — 中文版說明
003 — 序言 羅杰·彭羅斯
009 — 百年紀念版導言 約翰·施塔赫爾
057 — 英文版出版者前言
001 — 導言
021 — 第一篇 愛因斯坦論測定分子大小的博士論文
032 — 論文1 分子大小的新測定
051 — 第二篇 愛因斯坦論布朗運動
062 — 論文2 熱的分子動理論所要求的靜止液體中懸浮小粒子的運動
073 — 第三篇 愛因斯坦論相對論
090 — 論文3 論動體的電動力學
121 — 論文4 物體的慣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嗎?
125 — 第四篇 愛因斯坦關于量子假說的早期工作
134 — 論文5 關于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試探性觀點
151 — 譯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