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我真的坐不住了:骨科醫(yī)生讓你上班更輕松
這是幾乎每個上班族都曾體驗過的疼痛。長時間低頭看手機導致的頸椎疼痛、頭暈、頭疼甚至手指麻木。長時間坐姿導致的腰痛,當腰痛來襲,讓你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走幾步就“腰部發(fā)沉”,坐久了就“直不起腰”,讓人想大喊一聲:我真的坐不住了!等到下班了,想跑幾步鍛煉身體,膝蓋就開始不聽話地咔咔作響。大部分人第一反應就是關節(jié)炎,其實更多的疼痛不適是來自長期活動日積月累的勞損。
普通人面臨這三種疼痛,不了解病癥,不懂得保護,不清楚方法。孫悅禮將告訴你一些你的診斷醫(yī)生不會跟你說的事,好好跟你講講頸椎病、腰椎病和膝關節(jié)的疼痛原因、治療方案,知曉這幾個部位的作用與薄弱環(huán)節(jié),避免一些可預見性的損傷。
1、作者是知乎十萬關注者信任的骨科醫(yī)生孫悅禮,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骨科醫(yī)學博士。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用通俗的語言好好跟你講講頸椎病、腰椎病和膝關節(jié)的疼痛原因、治療方案,知曉這幾個部位的作用與薄弱環(huán)節(jié),避免一些可預見性的損傷。
2、為久坐上班族量身定制。長期低頭看手機、持續(xù)坐姿導致的脖子痛,久坐導致的腰痛,不恰當?shù)倪\動方式導致的關鍵痛,在這本書里都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3、醫(yī)學權威專家傾情推薦。中國中醫(yī)骨傷科學會會長施杞認為,“頸椎病、腰椎病和膝骨關節(jié)炎,逐漸成為臨床最常見的骨退行性病變!边@些類型疾病的發(fā)病也逐漸年輕化,這本書的意義顯得格外重要,“孫博士結合生動手繪配以簡明文字,帶大家了解頸腰膝等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不同的應對方法,傳播性更廣的科普對于疾病的防治有著重要意義。”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營養(yǎng)系副教授高翔如是說。
孫悅禮,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骨科醫(yī)學博士,曾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生物醫(yī)學工程作為博士后參與NASA宇航員失重狀態(tài)下的骨量維持的研究。
目前在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脊柱病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參與國家中醫(yī)臨床研究基地的臨床工作和科研項目。研究方向主要為慢性骨退行性疾病的防治以及急性肌骨組織損傷的修復。業(yè)余時間愛好畫畫,并結合這一特長投身科普數(shù)年,在知乎上筆耕不輟,把自己掌握的骨科和康復醫(yī)學知識,用手繪示意圖的方式來講解和分享,著有知乎專欄《桑小尼畫說賤骨頭》,擁有10萬關注者,累計閱讀量1300萬,收獲9萬多次贊。
不了解病癥
“頸椎曲度變直”,無傷大雅卻又擾人心神 \\\ 2
脖子轉動時“咔咔”作響是怎么回事? \\\ 4
肌肉勞損之后頸椎開始退變 \\\ 6
最輕的頸椎病——頸型頸椎病 \\\ 7
頸型頸椎病和落枕 \\\ 7
為什么頸椎病會導致手麻? \\\ 9
肩頸后側的感應網 \\\ 10
放射到手指的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 \\\ 11
為什么頸椎病會引起頭暈頭痛? \\\ 12
影響大腦供血的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 \\\ 14
頸椎病也會影響血壓和心率嗎? \\\ 16
冰與火的“開關” \\\ 16
癥狀多變的頸椎病——交感型頸椎病 \\\ 17
頸椎病也會引起癱瘓嗎? \\\ 17
最重的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 \\\ 18
頸椎病的認識及對策 \\\ 19
各型頸椎病的預后效果如何? \\\ 21
頸椎病為什么容易復發(fā)? \\\ 22
關于頸椎病有哪些認識誤區(qū)? \\\ 24
不懂得保護
如何保養(yǎng)頸部的靜態(tài)穩(wěn)定? \\\ 26
生理曲度的“直與彎” \\\ 29
爬行到直立的負擔 \\\ 30
脊柱側彎和曲度消失的幕后黑手 \\\ 31
三根承重支柱 \\\ 33
如何加強頸部的動態(tài)平衡? \\\ 36
各司其職的肌肉部隊 \\\ 36
不良姿勢時的頸椎受力 \\\ 47
包治百病? \\\ 48
學生白領坐坐好 \\\ 50
老司機們好好開 \\\ 56
枕頭和頸椎 \\\ 58
高枕真的無憂嗎? \\\ 58
低枕睡眠更護頸? \\\ 59
如何選擇和調節(jié)枕頭的高度? \\\ 59
頸托、頸圍和頸環(huán) \\\ 60
戴鈦圈可以治療頸椎病嗎? \\\ 61
頸圍、頸托有什么作用? \\\ 61
頸椎病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項 \\\ 63
頸椎病患者的脖子更怕冷? \\\ 63
頸椎病患者摔跤更危險 \\\ 64
患頸椎病了,還能跳健身操嗎? \\\ 65
不清楚方法
頸部自查小貼士 \\\ 66
壓痛的地方就是頸椎出問題的地方嗎? \\\ 66
脖子可以轉到哪里才到位? \\\ 68
骨科醫(yī)生在醫(yī)院里是怎么查脖子的 \\\ 68
解密頸椎X線片 \\\ 71
看頸椎核磁共振時,我們在看什么? \\\ 75
椎間盤也有使用壽命? \\\ 75
椎間盤的生命源泉 \\\ 76
營養(yǎng)怎么運到椎間盤里去? \\\ 77
膨出、突出和脫出 \\\ 78
頸椎間盤突出癥 \\\ 80
椎間盤突出的影響有多壞 \\\ 83
椎間盤的液壓和身高的早晚波動 \\\ 85
頸椎的韌帶護衛(wèi)群 \\\ 86
頸部的動態(tài)平衡系統(tǒng) \\\ 92
變硬的韌帶沒彈性 \\\ 93
頸椎不好會高位截癱嗎? \\\ 94
如何選擇恰當?shù)闹尾弊臃椒ǎ? \\\ 95
牽引治療真的能減負嗎? \\\ 96
手法治療可不是簡單的“大保健” \\\ 98
頸椎病患者是不是都適合推拿治療? \\\ 100
扳脖子手法危險嗎? \\\ 102
在家如何安全地給頸部按摩? \\\ 104
什么時候治療脖子最好? \\\ 107
頸椎病是不是也“藥不能!? \\\ 108
頸椎病到底要不要開刀? \\\ 109
頸椎病手術有哪些選擇? \\\ 112
“前路”還是“后路”? \\\ 113
“融合”還是“非融合”? \\\ 114
“開放”還是“微創(chuàng)”? \\\ 116
如何預防頸椎病的發(fā)生和加重? \\\ 117
頸部日常鍛煉推薦 \\\ 119
不了解病癥
慢性腰痛的預警信號 \\\ 126
急性腰部扭傷和勞損 \\\ 126
按壓敏感的肌筋膜炎 \\\ 128
腰椎也會關節(jié)炎? \\\ 131
痛到直不起腰是怎么回事? \\\ 132
那些眼熟的腰椎問題 \\\ 135
骨量過多的腰椎骨質增生 \\\ 135
骨量不足的腰椎壓縮性骨折 \\\ 137
腰椎骨密度說了算 \\\ 140
腰椎滑脫和椎管狹窄 \\\ 141
如雷貫耳的腰椎間盤突出癥 \\\ 143
不懂得保護
容易引起腰痛的姿勢 \\\ 147
首當其沖的“北京癱” \\\ 147
前凸后翹的唐老鴨 \\\ 151
“稍息”省力不合理 \\\ 154
伏案工作會背鍋 \\\ 155
帆船、桅桿和纜繩 \\\ 157
錯綜復雜的腰肌 \\\ 158
正確姿勢拯救你的腰 \\\ 162
“站著說話不腰疼” \\\ 164
哪些拉伸動作容易傷到腰? \\\ 165
對腰友好的床墊如何選? \\\ 170
腰部支撐度和床墊材質 \\\ 171
睡眠舒適度和睡覺姿勢 \\\ 172
挑一個適合自己的床墊 \\\ 173
腰托是把雙刃劍 \\\ 175
如何選一個合適的腰托 \\\ 176
選購腰托小貼士 \\\ 179
不清楚方法
X線上看腰椎 \\\ 180
正常腰椎的X線片 \\\ 180
從腰椎高度判斷骨折 \\\ 181
從腰椎輪廓發(fā)現(xiàn)骨質增生 \\\ 182
從椎體間隙推測椎間盤變性 \\\ 182
從排列判斷腰椎滑脫 \\\ 183
核磁共振上看腰椎 \\\ 184
核磁共振上的腰椎組合 \\\ 185
影像和癥狀哪個更重要? \\\ 185
日常腰部自查說明 \\\ 186
扭腰到位了嗎? \\\ 186
腰的問題反映在了腿? \\\ 188
祝您好孕——產后腰痛預防手冊 \\\ 189
產后怎么糾正姿勢 \\\ 189
適合產后的鍛煉方法 \\\ 190
產后恢復怎樣預防腰痛? \\\ 191
哺乳期腰痛了能吃止痛藥嗎? \\\ 192
關于腰痛的治療保健誤區(qū) \\\ 192
腰椎手術的風險和選擇 \\\ 193
骨質增生、骨質疏松和補鈣 \\\ 195
藥酒能治腰痛嗎? \\\ 196
腰部鍛煉推薦 \\\ 198
不了解病癥
膝關節(jié)的彈響聲是哪里來的? \\\ 206
膝關節(jié)發(fā)出這些彈響聲,可能是出問題了 \\\ 208
運動前為什么膝蓋會有摩擦聲? \\\ 209
運動后為什么膝蓋前外側會痛? \\\ 210
膝關節(jié)有哪些不一樣的疼痛? \\\ 214
急性外傷后的疼痛 \\\ 215
髕骨后側的疼痛 \\\ 216
只在早晨出現(xiàn)的疼痛 \\\ 217
秋褲防不住的關節(jié)炎 \\\ 217
從滑膜炎到膝關節(jié)炎 \\\ 218
骨性關節(jié)炎 \\\ 221
感染性關節(jié)炎 \\\ 223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 226
痛風性關節(jié)炎 \\\ 228
膝蓋發(fā)涼怎么辦? \\\ 230
膝蓋發(fā)涼可能與營養(yǎng)代謝有關 \\\ 230
怎么讓膝蓋不發(fā)涼? \\\ 231
X型腿和O型腿 \\\ 232
X型腿是怎么形成的? \\\ 232
O型腿是怎么形成的? \\\ 234
X型腿和O型腿可以矯正嗎? \\\ 235
交叉韌帶撕裂手術后,還能恢復運動嗎? \\\ 238
前交叉韌帶撕裂是怎么回事? \\\ 239
前交叉韌帶撕裂了應該怎么辦? \\\ 240
手術后多久可以恢復運動? \\\ 241
不懂得保護
跑步時怎么保護膝蓋? \\\ 242
有哪些傷膝蓋的跑步動作? \\\ 242
正確的跑步姿勢 \\\ 243
如何通過鞋底磨損推測跑步姿勢? \\\ 245
鍛煉哪些肌群可以讓跑步更穩(wěn)健? \\\ 246
怎么選一雙適合跑步的鞋子? \\\ 249
結構還是材料?跑鞋底的減震性能 \\\ 250
前腳掌還是后腳跟?鞋底坡差的發(fā)力奧秘 \\\ 251
穿高跟鞋會引起膝關節(jié)疼嗎? \\\ 254
徒步時怎么保護膝蓋? \\\ 257
負重徒步為什么膝蓋容易疼? \\\ 257
為什么說上山容易下山難? \\\ 258
關于負重徒步的一些護膝建議 \\\ 259
如何騎行不傷膝? \\\ 260
騎行的姿勢和關節(jié)的負荷 \\\ 260
坐墊的高度與踩踏的發(fā)力 \\\ 261
選一對好護膝 \\\ 264
選護膝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 264
不同護膝功能各異 \\\ 265
專注保護的硬護膝 \\\ 266
輕便牢固兼顧的軟護膝 \\\ 267
簡約清爽的髕骨帶 \\\ 268
是時候給膝關節(jié)來一次大保養(yǎng)了 \\\ 269
膝關節(jié)的門軸原理 \\\ 269
強化鍛煉從加固韌帶開始 \\\ 270
維持膝關節(jié)穩(wěn)定的大腿肌群 \\\ 271
大腿肌群的鍛煉方法 \\\ 272
不清楚方法
X線上看膝關節(jié) \\\ 275
正常膝關節(jié)正面的X線片 \\\ 275
髕骨——膝關節(jié)杠桿的支點 \\\ 277
膝關節(jié)間隙和邊緣與關節(jié)炎診斷 \\\ 278
核磁共振上看半月板 \\\ 280
膝關節(jié)特有的半月板 \\\ 281
半月板的損傷分級 \\\ 284
核磁共振上的韌帶損傷和髕骨軟化 \\\ 288
膝關節(jié)兩組重要的韌帶 \\\ 288
不同韌帶撕裂的核磁共振表現(xiàn) \\\ 291
髕骨軟化癥是怎么回事? \\\ 293
髕骨軟化可以緩解嗎? \\\ 294
髕骨“出軌”易軟化 \\\ 295
膝關節(jié)的自查方法 \\\ 296
膝關節(jié)活動度自查 \\\ 297
髕骨對線的檢查方法 \\\ 298
膝關節(jié)傷后如何判斷交叉韌帶是否撕裂 \\\ 299
膝蓋不舒服到底要鍛煉還是靜養(yǎng)? \\\ 300
什么時候要鍛煉? \\\ 301
什么時候要靜養(yǎng)? \\\ 301
膝蓋不適到底熱敷還是冷敷? \\\ 302
細水長流的熱敷 \\\ 302
簡單粗暴的冷敷 \\\ 304
硫酸軟骨素和氨糖對膝關節(jié)有用嗎? \\\ 305
膝關節(jié)封閉注射的常用藥物 \\\ 306
膝關節(jié)的關節(jié)鏡手術 \\\ 307
半月板切除微創(chuàng)手術 \\\ 308
關節(jié)游離體摘除 \\\ 309
關節(jié)滑膜切除術 \\\ 310
骨贅清除術 \\\ 310
前交叉韌帶重建術 \\\ 311
不同材料的人工膝關節(jié)置換術 \\\ 312
膝關節(jié)手術后的康復 \\\ 313
后記 \\\ 315
頸椎痛
說起頸椎病,很多人都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一個中老年人身上的慢性骨科疾病。隨著社會發(fā)展,人們生活工作節(jié)奏不斷加快,頸椎病正從一種老年病轉變?yōu)橐环N常見的職業(yè)病,很多年輕白領和長期伏案人員成了頸椎病的高發(fā)人群。
我們都知道頸部是頭部到軀干的唯一連接通道, 脊柱作為軀干的支架,椎體依靠椎間盤以及大量的韌帶、肌群維系,在各種復雜活動中保持靈活和穩(wěn)定。而在這個狹小的通道中,密集穿梭著神經、血管和脊髓,當它們的正常運作被頸椎的疾患干擾后,就會發(fā)生各不相同的問題,雖然大部分人將其視為“頸椎病”。
因此,對于頸椎病的預防和治療,最重要的是查明原因。本章將圍繞頸椎復雜精細的結構,帶大家重新認識“頸椎病”。
不了解病癥
“大夫,你摸摸看我脖子后面,是不是有一點突出來呀,平時轉頭的時候就在咔嗒咔嗒響,這個嚴重嗎?”
“大夫,我前陣子落枕,做了按摩后,脖子就一直很僵,低頭看一小會兒手機就開始不舒服,怎么辦?”
“大夫,我上周做的體檢,報告說我的頸椎輕度增生,曲度變直,這是怎么回事呢?”
頸椎病?崎T診開張以來,這些問題堪稱病人咨詢的前三名,而這類情況恰恰是頸椎病早期的報警信號。
許多年輕人都是典型的“頸椎曲度變直”患者。忙碌的工作節(jié)奏讓人養(yǎng)成了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條的習慣,但也把人困在了辦公桌椅前的“一畝三分地”。職場人肩頸沒個小毛病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白天伏案盯屏幕,路上低頭玩手機,回家沙發(fā)上各種癱,長時間下來,脖子僵硬酸痛都算是小事兒了,嚴重點還會頭暈眼花,四肢麻木;蛟S都忘記了有個健康的肩頸是什么樣的體驗了吧。
雖說那些肩頸不適、頭暈眼花的癥狀常被我們忽略,但定期做體檢后,看到報告單上的“增生”“萎縮”“變性”這些字眼,會實實在在地讓我們擔驚受怕。信息泛濫的時代,人們更習慣獲取文字化的信息,卻總是忽略切身的感受,而大部分恐慌和擔心,都來自對自己身體的不了解。
那么,頸椎曲度為什么會變直呢?
頸椎曲度變直最常見的原因是頸部韌帶松弛硬化?赡苁墙洺W嚧蝾瘯r候的“搖頭晃腦”減弱了韌帶彈性,也可能是長期坐著低頭看手機讓頸部韌帶提前老化:與之相伴的是,你的脖子會在轉動時非常頻繁地發(fā)出聲響。
根據(jù)頸椎變直的原因,可以將其分成前傾式和后仰式兩類。
前傾過度的頸椎變直,上頸段之間互相貼得很緊,容易造成椎間關節(jié)紊亂,壓迫周圍神經引起頭痛的癥狀;下頸段因為前側過度屈曲導致后側距離被拉大,造成頸椎后側韌帶牽拉過度,破壞下頸段的穩(wěn)定性。
后仰過度的頸椎變直恰好與之相反,上頸段后側韌帶被拉開,頭部轉動時穩(wěn)定性會受到影響;而下頸段之間會貼得很緊,椎間關節(jié)紊亂,壓迫穿行其中的神經,會引起肩背部和上肢的麻木。
常常和頸部曲度相伴發(fā)生的,是活動頭部時頸部發(fā)出的“咔咔”響聲,這個彈響來自過度拉伸的頸部。當頸椎曲度變直時,相應的韌帶受到牽拉,就容易變性,表現(xiàn)為形態(tài)上變厚、質地上變硬。當頸部活動時,這些變性的韌帶相互摩擦撞擊,就會發(fā)出咔嗒的聲響。
當你感覺到頸部僵硬不適時,按揉頸部會摸到頸部后側肌肉當中有個硬塊隆起,頸部酸脹感日益加重,甚至無法堅持在辦公桌前連續(xù)工作超過一個小時,中途抬頭會發(fā)出一連串的聲響,那就表示你的頸部已經需要保養(yǎng)了。
此時,正確的做法是,先去專業(yè)的醫(yī)院拍一個頸椎X線。通過X線片可以大致看到頸椎整體曲度是否發(fā)生了改變,頸椎椎體之間的空隙是否異常,頸椎椎體的邊緣是否平整。如果發(fā)現(xiàn)密度增高的鈣化影,同時還有不同程度的曲度異常,那就意味著頸椎已經發(fā)生了退行性改變,隨時會發(fā)展成頸椎病,一定要引起重視,先從糾正錯誤的姿勢開始。
頸椎常規(guī)狀態(tài)的“中立位”,應該是抬頭正視前方的姿勢,此時頸椎椎體通過曲度支撐、頸部的韌帶和肌群在動靜平衡中協(xié)同分工,最高效率地起到維持頸部穩(wěn)定的功能。
而在生活中,看手機、用電腦、寫字,我們常常采用低頭和前傾的不良姿勢,導致頸椎在非常規(guī)狀態(tài)下受到不均勻的力。為了維持這種非常規(guī)姿勢,韌帶已被過度地拉長而失去了張力,此時這里的小肌群就會承擔起任務,通過枕下肌群的牽拉,使頭部能在低頭狀態(tài)下保持穩(wěn)定。然而肌肉發(fā)力所需的能量較大,因此很難長時間維持,肌肉疲勞后,頸后的酸脹感就出現(xiàn)了。
當肌肉無法提供足夠的力量來支撐頸部時,為了支撐住頸椎在低頭狀態(tài)下的穩(wěn)定,韌帶會逐漸增厚變硬,椎體表面會長出“骨刺”,椎體之間的關節(jié)也會為了使互相之間的接合更結實而變形。這些局部加固破壞了原有的頸椎形態(tài),增厚、突出、硬化等改變容易壓迫到附近的神經、血管、脊髓,引起更嚴重的癥狀,由此可見這類代償機制總是會“好心幫倒忙”。
韌帶硬化和骨質增生的硬度和它們形成的時間有關。根據(jù)各區(qū)域受力大小,骨贅一般最早出現(xiàn)在受力集中的第五、第六頸椎,所以這些區(qū)域的韌帶、椎體變性程度比較重。不巧的是,這里恰恰游走著許多非常重要的神經、血管和脊髓,受到異常骨質增生和增厚硬化的韌帶的壓迫和刺激,就會引起各種各樣的癥狀。
因為頸部肌群普遍細小,力量有限,頸部很難長期依賴它們來維持平衡,時間一久,頸部后側肌群就容易勞損僵硬,甚至發(fā)涼,病理學中稱之為“痙攣”。用手摸摸自己后頸部,如果觸感冰涼僵硬,轉頭時會有微微的刺痛聲,那你就很可能已經患上頸椎病了。這種病位僅停留于頸部肌群、韌帶和關節(jié)囊軟組織的急性損傷頸椎病,被統(tǒng)稱為“頸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是最輕的一類頸椎病,主要表現(xiàn)都在肌肉層面,頸部僵硬疼痛,肩背部肌肉受到牽拉時感到疼痛,都是頸型頸椎病常見的癥狀表現(xiàn)。
因為現(xiàn)在的科學技術還沒有辦法通過影像觀察到肌肉的細微拉傷和變化,所以對這類型頸椎病的診斷,主要依賴臨床醫(yī)生對病人的物理檢查結果。根據(jù)頸部在不同方向的活動范圍,就可以大致推測出頸部的哪些肌群出了問題,和頸椎的關聯(lián)有多大。
低頭轉頭時,頸部活動的姿勢會把已經勞損的肌群拉得更長,疼痛會隨之變得更加厲害。來門診做檢查的時候,醫(yī)生往往會首先看病人頸部活動范圍,急性頸型頸椎病患者的頸部活動范圍幾乎為零,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和落枕很像——為了保證頭可以轉到想轉的方向,肩膀也會協(xié)助脖子一起活動,低頭抬頭也會讓肩膀一起前傾后仰,時間久了就會造成肩背部肌肉痙攣。當按壓肩頸交會的地方時,會出現(xiàn)強烈的痛感,這就表示不良的姿勢已經在肌肉層面引起了一些勞損,如果不及時糾正,會帶來更嚴重的頸椎椎體退變。
大部分人晚上睡覺姿勢不好,第二天起床后就會覺得脖子似乎哪里不對勁,轉動脖子到某個角度時總會感到僵硬、刺痛,經驗告訴自己:“我落枕了。”
落枕,其實就是頸部局部肌群的拉傷,一般是因為頸部肌肉受到突然快速的暴力拉拽或者長時間持續(xù)的力,突然扭頭或長時間異常姿勢都會引起肌肉拉傷。落枕的問題,起于肌肉,也僅存在于肌肉。
因為單純是肌肉的拉傷,所以落枕的壓痛點大多不在肌肉較少的頸部正后側(頸椎棘突),而主要集中于肌肉較豐富的區(qū)域,比較常見的是在頸后兩側與肩膀交接的區(qū)域。落枕后在這里會有壓痛點,用手指輕揉壓痛點,還可以感覺到條束樣的肌肉拉傷和痙攣的狀態(tài)。
而頸型頸椎病,如前所述,不僅限于頸部肌肉問題,還包括韌帶、關節(jié)囊等多種軟組織的急性損傷,同時也可能存在椎間盤退化變性、頸椎椎體不穩(wěn)、小關節(jié)紊亂等慢性骨退行性病變。在更加復雜的病理改變過程中,不良姿勢、勞累、受涼,就像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樣,引發(fā)頸椎病,通過連鎖反應產生一系列癥狀,頸后側壓痛和活動受限只是其中之一。
如果有肩頸背部酸痛、發(fā)沉等不適癥狀,X線片報告說明,頸椎的生理弧度已經發(fā)生了改變,這就表明除了頸部肌群出現(xiàn)問題以外,頸椎的椎間關節(jié)也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不穩(wěn)和松動,此時就可以被確診為頸型頸椎病了。根據(jù)實際發(fā)病誘因、癥狀體征和X線片,單純的一過性[ 指某一臨床癥狀或體征在短時間內出現(xiàn)一次,往往有明顯的誘因。
]的落枕和積累已久的頸型頸椎病是很容易區(qū)分的。
我們不能放過明確的診斷,但也不能降低診斷“門檻”來過度治療。對于落枕而言,充分的休息和熱敷都有助于使被拉傷而痙攣的肌群得以放松,待疼痛感不影響活動范圍時,通過循序漸進地進行拉伸,就能有效緩解這種酸脹僵硬的不適感。
椎間盤突出和椎體骨質增生都容易對附近的神經、血管帶來壓迫和刺激,壓迫刺激到神經,會引起麻木和疼痛的癥狀。因為頸椎有許多節(jié)段,不同節(jié)段的神經所支配的身體區(qū)域也不同,加之韌帶、骨刺、突出的椎間盤對神經壓迫的程度有輕有重,所以頸椎病表現(xiàn)出的癥狀多種多樣,病人與病人之間的差異也比較大。
當頸部神經受到刺激時,最早期出現(xiàn)的癥狀是頸部短暫不適、疼痛或者活動受到限制。隨著頸椎兩側神經根受到的壓力加重,除了頸部局部的癥狀以外,還會出現(xiàn)放射到上肢的疼痛、麻木,甚至出現(xiàn)手指抓握無力的癥狀。
大部分人都是先發(fā)現(xiàn)手指發(fā)麻,去查了頸椎,才發(fā)現(xiàn)已經患上頸椎病了。那么,頸椎病為什么會導致手麻呢?
肢體麻木的感覺,主要來自神經信號的傳遞障礙。當椎間盤向后突出壓迫或者刺激神經根的時候,就會使這些神經根和周圍組織出現(xiàn)炎癥水腫,造成根管狹窄粘連,異常神經信號傳遞到手指,就會產生麻木的感覺。根據(jù)手臂麻木位置的不同,醫(yī)生就可以反過來推測是哪一節(jié)段的頸椎結構壓迫到了神經根。
比如第六頸椎附近的神經根受累時,前臂橈側(大拇指一側)和大拇指會出現(xiàn)麻木。第七頸椎附近的神經根受累時,小指、無名指會有麻木感。因為第六、第七頸椎很近,大拇指、小指、無名指的麻木通常會并存,所以會合并導致手指握力下降。而感覺神經纖維的敏感性較高,又會造成在癥狀上手指麻木都會較早出現(xiàn)。
因神經根受壓而引起局部疼痛和放射麻木感的頸椎病,被稱為“神經根型頸椎病”,這是最常見的頸椎病類型。
早期的癥狀主要是頸痛和頸部酸脹僵硬。疼痛或麻木會沿著神經根的走行和支配區(qū)放射,因為神經根的壓迫需要一定的角度和力度,所以“根性癥狀”的出現(xiàn)、緩解與病人的體位、姿勢有明顯關系。
當你感到手麻頸痛的時候,建議先去醫(yī)院找專業(yè)醫(yī)生對頸部做個系統(tǒng)的檢查,確定神經是否受壓?受壓程度多大?部位在哪里?必要時,可以再拍個X線片,來排除一些更嚴重的頸椎滑脫、扭傷等問題。神經根型頸椎病的X線片通常會出現(xiàn)頸椎曲度變直,它是頸型頸椎病的進階版,頸部肌群僵硬不適是對學生和上班族的第一次警告。如果對自己的脖子不予重視,仍然長期保持低頭姿勢,頸椎問題就很容易加重,發(fā)展為神經根型頸椎病。
當椎動脈受到壓迫或者刺激時,就有可能出現(xiàn)頭痛、頭暈、眼花等癥狀,這種來自頸部的眩暈被稱為頸性眩暈。眩暈發(fā)作時,同樣是天旋地轉的感覺。眩暈程度會隨著頸椎病的發(fā)展而加重,而且跟頸部姿勢改變也有著直接的關系。
正常活動時,頸椎的屈伸范圍并不會影響到椎動脈的張力,更不會引起供血障礙。當頸部向一側旋轉或者側屈的時候,就會把另一側椎動脈拉長,使椎動脈變細、張力變大,減小了這一側輸送到大腦的血流量。正常人在側屈頭部時,主要依靠一側椎動脈來保證大腦、脊髓、神經根的正常血液供應。
對于一側椎動脈狹窄(來自內部堵塞或外部擠壓)的病人,當另一側椎動脈因為頸部側屈活動過程被拉長變細后,兩側的椎動脈就都基本不能向大腦和脊髓提供足夠的血液,只需要幾秒鐘的缺血,就會引起眩暈的癥狀。
為了便于分類,國內大部分醫(yī)生會采用椎動脈型頸椎病來給這類會引起頭暈的頸椎病進行診斷命名。
如果用電腦久了就會出現(xiàn)頭暈眼花的癥狀,隨著頸部姿勢糾正,血供恢復,癥狀就會很快緩解,那很有可能是患上椎動脈型頸椎病了。這時你需要盡早去醫(yī)院確診。通過頸動脈彩超,進一步明確頭暈的癥狀是否來自頸部,而不是更嚴重的情況——來自大腦內。
在結構上,血管和神經不一樣,血管是管狀的,而神經是纖維集束狀的,類似于水管和光纖網線的差別。當血管受到壓迫或刺激后,即使被壓扁了,它的形變也并非不可逆,還是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進行自我調節(jié)。因此,只要積極治療,改善椎動脈及其分支的供血,頸椎病引起的大腦缺血頭暈就會比較容易緩解。
在臨床上,雖然頸椎病引起的心律不齊時有發(fā)生、屢見不鮮,但是大部分人對這個問題仍然缺乏認識。尤其是當病人頸部癥狀不明顯,而心血管問題比較重的時候,往往更容易發(fā)生向錯誤方向診治的情況。有些學者為了對這類情況進行“特別對待”,給這類病癥提出了頸心綜合征這樣的名稱。但是大部分學者認為,頸椎的退行性病變會導致周圍組織產生無菌性炎癥(局部損傷吸引免疫細胞過來修復,修復過程中就會產生炎癥,因為并非是外來的細菌病毒引起的,所以稱之為無菌性炎癥)。這些炎性物質和退行性病變帶來的結構,改變壓迫刺激了神經根和交感神經鏈,從而引發(fā)了一系列人體內的調控紊亂,心血管癥狀正是其中之一。
當頸椎病變使位于橫突前方的頸交感神經受到刺激興奮時,會使冠狀動脈急劇收縮,出現(xiàn)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從而導致病人出現(xiàn)心前區(qū)疼痛、胸悶、氣短、心悸和血壓升高這些類似冠心病的癥狀。如果上中段頸椎發(fā)生病變,會使頸部交感神經受到刺激而興奮,引起心動過速或心動過緩、胸悶和心悸。
頸心綜合征雖然會表現(xiàn)為心悸、胸悶、頭痛、頭暈、失眠、多夢這些類似冠心病的癥狀,但是心臟聽診不會聽到病理性雜音,心電圖檢查也看不到器質性改變的圖形,所以只要仔細排查,頸心綜合征和其他心臟病還是很容易鑒別的。
頸椎失穩(wěn)很容易對頸椎周圍的交感神經末梢造成刺激,引起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因為交感神經末梢分布在頸椎周圍,和神經根不同,它們的分布多而雜、廣而密。由于椎間盤退變和節(jié)段性不穩(wěn)定等因素,交感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往往涉及多臟器。這類癥狀復雜、反復難愈的頸椎病被稱為交感型頸椎病,它的麻煩在于,交感神經分布廣泛,癥狀復雜多變,不像神經根型頸椎病和椎動脈型頸椎病那樣,找到原因就能解決問題。交感型頸椎病是一種全身疾病,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所以醫(yī)生往往只能對癥處理,心律不齊就用心臟藥物,血壓不穩(wěn)就調節(jié)血壓。隨著頸椎壓迫刺激減少,交感癥狀得以緩解,再慢慢停藥觀察。
頸椎結構中,位于椎管里的脊髓是最重要的結構,大腦是中央司令部,四肢是戰(zhàn)場前線,那么脊髓就是最重要的情報網。急性損傷引起的暴力牽扯到脊髓,就會中斷大腦和四肢的聯(lián)系,造成高位截癱的后果。雖然頸椎病逐漸壓迫到脊髓,并不會像運動外傷或車禍那樣引起嚴重的后果,但是脊髓慢性受壓引起的癥狀也不亞于“偏癱”。
脊髓受壓后,四肢會明顯感到使不出力,連系紐扣、寫字這些簡單的精細動作,都會因手指活動不靈活而變得很難完成。胸部可能像被繃帶綁住一樣,走路像踩著棉花,有時候走路、站立都會不穩(wěn)定,甚至大小便都會出現(xiàn)問題。這些都是常見的脊髓受壓一段時間所表現(xiàn)出來的癥狀。當脊髓受到壓迫的時候,頸部那些讓人反應很強烈的疼痛不適的癥狀倒反而不明顯了。
當困擾已久的手麻、頸痛癥狀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難以名狀的無力感時,頸椎病就很有可能已經發(fā)展到最嚴重的脊髓型頸椎病了。
對照一下上述的典型癥狀,如果很接近,那就應該盡早就醫(yī)。醫(yī)生會給病人做一些神經體征檢查,同時還會拍一個核磁共振(MRI)片,來觀察頸椎各結構是否壓迫到了脊髓,以及壓迫程度有多大。
脊髓對于慢性壓迫的耐受性很強,即使核磁共振上看到脊髓前后壓迫得只剩下一半都不到了,患者也有可能沒有癥狀出現(xiàn),這就是脊髓型頸椎病隱匿性較高的原因之一。然而,一旦出現(xiàn)癥狀,疾病進展就會明顯加快。所以及時做頸椎核磁共振確診是最直接、最準確的檢查方法。
即使脊髓型頸椎病被確診,也不要沮喪。目前骨科對該病的治療方法比較多,無論是采取手術治療還是非手術治療,只要積極治療,都可以有效延緩脊髓變性加重的癥狀。
幾乎所有的頸椎病患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頸椎活動功能障礙,比如低頭、仰頭、側屈、旋轉這些動作,總會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活動受限。當頸部活動到某個位置某個角度,就會痛得很明顯。在這個癥狀基礎上,因為不同結構受壓,不同類型的頸椎病會反映出不一樣的癥狀特點。
下圖所反映的是,椎體不同區(qū)域病變對周圍組織所造成的壓迫或刺激。
當神經根被增生的骨贅或者突出的椎間盤壓迫后,早期會出現(xiàn)水腫滲出等炎癥反應,加之椎體活動的牽拉加重了骨贅或椎間盤突出對神經根的刺激,出現(xiàn)的缺血性病變進一步加重了神經根的退行性病變,引起手麻、疼痛等神經癥狀。
脊髓的壓迫可能來自前方突出的椎間盤或增生的骨贅,也可能來自后方肥厚增生的黃韌帶。脊髓的病理變化取決于受壓的程度和時間,壓迫早期會造成血流障礙,局部組織充血水腫,壓久后造成血管痙攣,血管壁增厚,會比較難恢復,癥狀表現(xiàn)為脊髓變性改變,出現(xiàn)感覺障礙為主的癥狀。
椎動脈受壓時,會造成血流動力學異常,同時椎動脈周圍伴行著大量的交感神經,壓迫和刺激也會引起交感神經的反射癥狀,從而刺激椎動脈痙攣,導致供血不足。
無論什么類型的頸椎病,都建議盡早就醫(yī),明確診斷,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因為不同類型的頸椎病發(fā)病原因各異、發(fā)病長短不一,因此在恢復預后方面也會不同,總體而言,頸椎病的預后效果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
對于頸椎病診斷邊緣狀態(tài)的頸型頸椎病,大多數(shù)此類的患者預后較好,只要注意加強防護,避免各種頸椎病的誘發(fā)因素,絕大多數(shù)問題是可以逆轉回去的,癥狀也會得到痊愈。反之,如果持續(xù)增加造成頸椎負荷的各種誘發(fā)因素,那么就有可能使病程延長或進一步加重。
對于神經根型頸椎病,由于神經根受到壓迫的程度不同,影響的部位和預后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單純的頸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大多預后良好;如果突出后和周圍組織形成粘連,就會很難恢復,容易形成殘留癥狀;如果椎間盤突出的同時還伴有骨質增生的話,復雜的病情就會影響預后的情況,一般椎間盤突出不及早干預,拖延太久就會引起骨質增生、椎間關節(jié)紊亂,即使手術治療也很難保證效果良好。
確診的脊髓型頸椎病需要積極治療,單純靜養(yǎng)或放任不管很難消除病因。大家多數(shù)認為脊髓受壓范圍越大的患者預后越差,壓迫到脊髓中央的患者比較嚴重,事實上,如果因為癥狀明顯,病人就醫(yī)及時,往往很早就能控制住癥狀,預后反而較好。
椎動脈型頸椎病大多發(fā)生在中年以后,此時往往會伴隨血管老化硬化、血管內斑塊形成等合并問題,所以不僅要考慮椎動脈型頸椎病所出現(xiàn)的頭暈眼花的癥狀,還要考慮到大腦供血不足和血管硬化等問題,注意全身血脂、血糖、血壓的異常情況。
頸椎病臨床治療過程中,會碰到許多“老病人”,間隔數(shù)周、數(shù)月就要來醫(yī)院一趟,因為頸椎病反復發(fā)作、癥狀擾人,他們的生活質量受到極大影響,在治療過程中也是抱怨頗多。雖說在臨床上沒有什么病可以做到被“根治”,但頸椎病復發(fā)的頻率也比較高,那么頸椎病為什么容易復發(fā)呢?
首先,從頸椎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看,頸椎比胸椎和腰椎的活動范圍要大,活動頻率也更高。頸椎的活動包括前屈后伸、左右側屈、左右側轉、旋轉等多個方向多個關節(jié)的復合運動,較高活動度的代價就是較弱的穩(wěn)定性。胸椎有胸廓、腰椎有腰肌和骨盆等其他結構的協(xié)同支撐,而“自力更生”的頸椎相比較而言就很“勢單力薄”了。
此外,頸椎椎體后側關節(jié)也比胸椎和腰椎更細小,因此穩(wěn)定性會差一些。高活動度和低穩(wěn)定性一旦失去平衡與協(xié)調,頸部過度活動就會引起頸椎失穩(wěn),造成頸椎病復發(fā)。
其次,頸椎椎體骨質增生、椎間盤退變等靜態(tài)結構病變往往是不可逆轉的。當頸椎病發(fā)展到椎間孔、橫突孔結構改變時,對椎動脈、頸神經的壓迫和刺激就很難通過治療解決了,每當椎間孔、橫突孔中增生的“骨刺”接觸到頸神經或椎動脈時,就會引起明顯的癥狀,這也是臨床上非手術治療無法“根治” 頸椎病,使其易于復發(fā)的原因之一。
其實即使是手術治療,也同樣無法防止頸椎病的復發(fā)。因為從生物力學的角度來看,一節(jié)頸椎出問題后,其余頸椎所承擔的負擔都會加重,時間久了其余節(jié)段也會發(fā)生退變。頸椎融合手術后,頸部所受的力會沿著外固定系統(tǒng)傳遞,這種“應力遮蔽”效應會使產生問題的椎體受到較小的外力,而使其余椎體負擔更重,使其余節(jié)段椎間盤相繼發(fā)生問題,產生類似的頸椎病癥狀繼續(xù)復發(fā)。
最后,頸椎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離不開生活方式的管理和糾正。我曾有一位年輕病人,幾乎每天都要熬夜,感到頸部酸脹不適了就過來開一些止痛藥,似乎比咖啡還適合通宵達旦工作。其實不良姿勢和體位是引起頸椎病復發(fā)的重要誘因。如果說治療是在救火的話,那么糾正姿勢、改善不良習慣就是排除火源。如果在治療后仍然沒有改善工作環(huán)境、睡眠體位和習慣姿勢,那么頸椎病的復發(fā)不可避免。
當然,為了避免頸椎病的復發(fā),患者對頸椎病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是最不容忽視的。許多年輕人理所應當?shù)匕杨i椎病視作當代人的“標配”,并不在意,實際上因為繁忙的工作而忽略自己的身體,才是頸椎病復發(fā)的罪魁禍首。
即使再忙,也請記得抽出一點時間調整、休息一下。
頸椎病認識誤區(qū)之一:轉動頸椎時發(fā)出聲響就表示有頸椎病了。
事實上,轉動脖子時頸椎所發(fā)出 “咔咔”的聲響,主要是頸部的韌帶和椎體骨骼發(fā)生摩擦所致,原因可能是椎體發(fā)生了骨質增生,也可能是韌帶增厚,但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頸椎病。
頸椎病認識誤區(qū)之二:脖子和肩部感到酸痛就表示有頸椎病了。
大部分肩頸的酸痛主要是肌肉疲勞所致,真正的頸椎病大多還會伴隨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甚至雙腳走路會有踩棉花的感覺,因此不要把脖子和肩膀的酸痛簡單地當作頸椎病來對待。
頸椎病認識誤區(qū)之三:枕頭低一點或者趴著睡對頸椎好,空調太冷會引起頸椎病。
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高枕并非無憂”,因此有些人反其道而行之,選擇了低枕、記憶枕,甚至直接趴著睡覺。然而,趴著睡覺肯定要把頭部扭向一側,反而會導致頸椎在睡眠時保持彎曲狀態(tài)。其實枕頭的選擇,仰睡還是側睡,關鍵在于要保持頸部正常的生理曲度。
頸椎病認識誤區(qū)之四:倒走、做瑜伽、按摩有助于緩解頸椎病。
頸椎病的病因從醫(yī)學角度來看,是頸椎后側脊髓、兩側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而倒走、瑜伽、按摩都對這些壓迫沒有直接的效果。倒走甚至還會增加不慎摔倒引發(fā)頸椎受損的風險;瑜伽的許多動作如果控制不好力度,會損傷頸椎之間的韌帶;推拿按摩雖然可以緩解肩頸肌群的緊張和痙攣,恢復頸椎活動,但不恰當?shù)陌l(fā)力或復位扳法會加重癥狀,甚至會導致癱瘓。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