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獨特的歷史的和批判的視角提供了一篇關于日常生活理論的導論,作者探究了日常生活諸概念,從格奧爾格·席美爾的文化社會學,通過1930年代的民意調(diào)查項目到米歇爾·德塞爾托等人的當代理論的發(fā)展歷程。
序言與致謝
第一章 塑造日常
第二章 論證
第三章 席美爾:日常生活的斷片
第四章 超現(xiàn)實主義:日常中的奇跡
第五章 本雅明的垃圾美學
第六章 民章調(diào)查:關于日常生活的科學
第七章 亨利·列斐伏爾的日常生活的辯證法
第八章 米歇爾·德塞爾托的日常生活的詩學
第九章 后記:日常生活與文化研究的未來
參考書目
索引
第一章 塑造日常
對日常進行調(diào)查
已經(jīng)無處可以逃辟了:如果想要發(fā)動對那些關注日常生活的人的理論活動進行一次調(diào)查,其前提條件是關注日!白陨怼。如果想要追溯一下“日常”這個費人思量的進程在從19世紀末葉到20世紀末葉期間是如何被一群風格各異的知識分子推動的,我們就有必要千方百計地估測這個詞確定的分量、因為在西方文化中通行的“日常生活”的觀念是以許多不同的面目出現(xiàn)的,所以,很快就出現(xiàn)了一個困難:“日常生活”的含義模棱兩可,模糊。一方面,它指的是那些人們司空見慣、反反復復出現(xiàn)的行為,那些游客熙攘、摩肩接踵的旅途,那些人口稠密的空間,它們實際上構(gòu)成了一天又一天(但是并不對它們作出判斷)。這是和我們切的那道風景,我們隨時可以觸摸、遭遇到的世界。但是,從這種可量化的意義中潛生暗長出另一種意義:日常作為價值和質(zhì)——日常狀態(tài),這種意義從來都不遠遠晚于前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