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一片萌芽》是“當代中國生態(tài)文學讀本”系列的第19本,也是深圳特區(qū)建立四十周年特輯。包含小說、散文、翻譯、詩歌、評論等多種文體,內容大多揭示了與自然割裂的現(xiàn)代文明尤其是城市生活的枯燥壓抑,表達了傾聽自然、回歸田園的生命理想。
《傾聽一片萌芽》中的小說有的表達了對環(huán)保的訴求,如唐詩的《美好》;有的表達了在快節(jié)奏的深圳都市生活中,人們對親密人際關系的渴望,如汪破窯的《強記store》。散文有的寫深圳內及周邊的風光和人文風景,如《蓮花山上》《未曾錯過的光明》;有的回顧了自己從外地來深圳打拼的歲月,如《入深記》;有的如劉儲來則回顧了故鄉(xiāng)的原風景。其他體裁的文章,如評論、詩歌、翻譯作品,則大多和自然環(huán)境的話題掛鉤,很好地契合“生態(tài)文學讀本”這一主題。恰逢深圳特區(qū)建立四十周年,《傾聽一片萌芽》不啻為獻給故鄉(xiāng)的一份厚禮。
恍然間,我到深圳已經五年了。五年足以認識一個地方。深圳是個很容易認識的城市,也是一個非常難以下結論的城市。今年是深圳建市四十周年。對人來說,四十歲是不惑之齡,對一個城市來說,也到了成熟之齡。從深圳的四十年來看,全國沒有哪個城市有比她更大的變化,從漁村到國際化都市是她最令人吃驚的變化。我倒是覺得,深圳真正令人吃驚的是,經過四十年時間,她的成熟不體現(xiàn)于老成、不體現(xiàn)于世故,而體現(xiàn)在她的激情始終沒有消退。
激情是年輕的體現(xiàn),只是對深圳來說,她的骨骼已經長大,她的視野已經開闊。西方有句名言,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句話內含的意思,是今天無數(shù)先進的技術和物質文明,都是經由一代代人的一代代努力才能完成的。羅馬能成為歐洲的“永恒之城”,經過了數(shù)千年的歲月風霜和文化沉淀。同理,深圳的四十年遠遠不是她的終點,但無疑是她重要的歷史分水嶺。
站在這道分水嶺上,我們可以回看深圳的過去,更可以遠眺她的將來。甚至,我們會覺得她的過去短暫,她的未來迢遙。一個人能走向遠方,前提是他有足夠的準備與耐心;一個城市要走向遠方,則不僅要有準備、有耐心,還要有屬于她的文化。
與充滿歷史感的城市如北京、上海、西安相比,深圳的文化基礎不占優(yōu)勢,但有目共睹的是,在四十年的時光中,深圳始終在堅持不懈地塑造和累積自己的文化厚度。我剛到深圳之際,最直接的震動就是深圳有數(shù)十種刊物在全市的各個區(qū)爭奇斗艷,這是深圳極為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有現(xiàn)象就有根基。此外,還有來自全國的大量作家、藝術家選擇深圳為自己的扎根之地。之所以如此,不外乎深圳能敞開自己的胸襟,迎接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文化和文學的聲音。
深圳的文學里,蘊含一種飽滿的激情。
所以,在深圳成立四十周年之際,我們?yōu)槌尸F(xiàn)這一激情,編輯了這期深圳作家和寫深圳作家的專號。本卷作品經過我們的精挑細選和反復斟酌。這里展示的作品不一定是恰到好處的最佳之作,但它們的共同特色是充滿了熱愛,充滿了一片有力的萌芽之聲。
我一直以為,世上最美的聲音就是萌芽的聲音。萌芽代表了生根,代表了出土,代表了立場,代表了堅定,代表了希望,代表了美好。
身在深圳,我們愿意傾聽這一片萌芽之聲,更愿意更多的讀者和我們一起,認真地傾聽,并獻上由衷的祝福。
叢書主編遠人,系中國作協(xié)會員,有詩歌、小說、散文、評論等近千余件作品散見于《人民文學》《中國作家》《詩刊》等海內外百余家刊物,出版?zhèn)人著作17部。多次獲獎。現(xiàn)為深圳市光明區(qū)作協(xié)主席。
小說唐 詩 / 美 好 003汪破窯 / 強記store 017非虛構王國華 / 蓮花山上 035劉 煒 / 未曾錯過的光明 044廖立新 / 入深記 055翻譯[美]約翰·繆爾 董繼平 譯 / 高山探索記 079藝術遠 洋 / 羅伯特·哈斯的自然詩學:從《亞當?shù)奶O果園》談起 101遠 人 / 和大自然的生命相遇(外一篇) 119特稿汪樹東 / 當代中國生態(tài)文學的價值訴求 153光明劉 罡 / 腦電波(小說) 149劉儲來 / 故鄉(xiāng)的原風景(散文) 177李雨欣 / 夜晚是一個孩子(組詩) 191文本與繹讀李 立 / 沿著綿延起伏的山丘(組詩) 199凌之鶴 / 萬水千山讀不厭,別有天地在人間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