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jié)中的新中國史》是一部簡明通俗的新中國史。它以“一年一事”的寫法,從波瀾壯闊的新中國史中精選70個“大事件”,以精湛的“工筆畫”筆法挖掘歷史細節(jié),深情描繪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新中國一路走來的“大寫意”畫卷。 《細節(jié)中的新中國史》作者用精煉的故事化語言、鮮為人知的“小細節(jié)”全景呈現(xiàn)這些大事件的決策與形成過程,清晰勾勒出新中國從開國大典到新時代的歷史脈絡。 《細節(jié)中的新中國史》視野開闊,特別是一些細節(jié)的書寫,給人以歷史的溫度,讓讀者在敘述中觸摸新中國的滄桑巨變和歷史性成就,進而體會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從勝利不斷走向勝利的成功密碼。 《細節(jié)中的新中國史》資料宏富,圖文并茂,是一部既有理論深度又有歷史細節(jié)的簡明新中國史。
自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以來,新生的人民共和國披荊斬棘,風雨兼程,走過了70多年的光輝歷程。70多年來,憑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豪情,中國站起來了;靠著“殺出一條血路”的氣概,中國富起來了;在“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奮斗中,中國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從創(chuàng)設政權、建設新中國到不斷推進改革開放,中國走過了一條艱難曲折、上下求索之路,最終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輝煌成就,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回顧新中國70多年來的奮斗歷程,有許多值得人們永遠銘記的歷史時刻、精彩瞬間和經(jīng)典片斷。很多事情,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看似清楚,實則模糊。在盡人皆知的重大事件背后,往往隱藏著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jié)。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取得了長足進展,很多史料已相繼被披露,許多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已經(jīng)厘清。為了學好黨史國史,把最新研究成果集中介紹給大眾,我們編寫了這本大眾讀物——《細節(jié)中的新中國史》。本書結構上按照每年選取一個重大事件、重大決策或重大問題的形式編排,內(nèi)容涵蓋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文化、社會、科技等各個方面。力求通過揭示歷史細節(jié),用生動形象、充滿正能量的故事勾勒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詩般的崢嶸歲月,讓讀者尤其是年輕讀者更好地了解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中國社會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們參考了大量相關圖書、報刊及其他文獻,借鑒和吸收了其中的研究成果,引用了許多相關回憶和口述文獻,雖然在篇后已經(jīng)注明,但恐有疏漏,在此一并致謝。
由于我們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誤或不當之處,敬請廣大讀者和業(yè)內(nèi)專家斧正。
編者
張神根,歷史學博士,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信息資料館館長,研究員。長期從事中共黨史和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參與《中國共產(chǎn)黨新時期簡史》《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與跨世紀的中國》《執(zhí)政中國》《中國共產(chǎn)黨的九十年》《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第二卷)》等重要圖書的編寫。個人代表作有《世紀的輝煌》《從十六大到十八大的中國》等。
張倔,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長期致力于黨史人物的研究和寫作。參與撰寫《中國共產(chǎn)黨新時期歷史大事記》《中國共產(chǎn)黨90年重大事件始末》等著作。
1949年:開國
1950年:婚姻自當家
1951年:“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1952年:反腐肅貪第一案
1953年:“156項工程”
1954年: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名稱由來
1956年:“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1957年:天塹變通途
1958年:解決臺灣問題的“一綱四目”構想
1959年:“工業(yè)學大慶”
1960年:“人工天河”紅旗渠
1961年:荒原變綠水青山
1962年:七千人大會上作自我批評
1963年:“向雷鋒同志學習”
1964年:“四個現(xiàn)代化”宏偉目標的提出
1965年:“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
1966年: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
1967年:“二月抗爭”
1968年:坦贊鐵路見證中非友誼
1969年:珍寶島反擊戰(zhàn)
1970年:“東方紅一號”橫空出世
1971年:“乒乓外交”傳佳話
1972年:中日邦交正;
1973年:周恩來親筆起草的任職通知
1974年:“世界第八大奇跡”
1975年:一顆種子改變世界
1976年:玉泉山中央政治局緊急會議
1977年:恢復高考
1978年:真理標準與“兩個凡是”的交鋒
1979年:“小康”中國
1980年:“正義的審判”
1981年:科學評價毛澤東
1982年:“雛鳳清于老鳳聲”
1983年:“鄧六條”
1984年:開放14個沿海城市
1985年:“百萬大裁軍”
1986年:“863計劃”出臺的背后
1987年:“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
1988年:海南建省辦特區(qū)
1989年: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形成
1990年:浦東開發(fā)開放
1991年:打破西方國家制裁
1992年:春天的故事
1993年:“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jīng)濟”
1994年:“分稅制”改革
1995年:“領導干部的楷!
1996年:“大京九”
1997年:所有制理論的重大突破
1998年:眾志成城戰(zhàn)洪魔
1999年:西部大開發(fā)
2000年:“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2001年:扣人心弦的中國入世談判
2002年:“大國重器”蛟龍?zhí)枂友邪l(fā)
2003年:科學發(fā)展觀
2004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005年:告別“皇糧國稅”
2006年:天路
2007年:與時俱進新黨章
2008年:百年夢圓
2009年: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2010年:成功舉辦上海世博會
2011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
2012年:太空穿針
2013年:“精準扶貧”
2014年:中國文藝發(fā)展的“黃金時代”正在到來
2015年:“巡視利劍”展鋒芒
2016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
2017年:選人用人不搞“劃票打鉤”
2018年:勢如破竹開新局
《細節(jié)中的新中國史》: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即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中國的歷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篇章!“國號”簡稱曾有一場爭論
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的新政協(xié)籌備會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名問題已經(jīng)得到圓滿解決。但是,還有一個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的簡稱問題,需要仔細斟酌。原來,在起草《共同綱領》草案時,根據(jù)部分代表提議,考慮到應照顧人民的傳統(tǒng)和習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稱后面,加了一個“簡稱中華民國”的括注。這在政協(xié)代表中引起了很大爭論。
新政協(xié)籌備會常務委員會對是否取消國名簡稱持慎重態(tài)度,特別注意聽取當年追隨孫中山為建立中華民國而奮斗的老前輩的意見。為此,1949年9月26日,周恩來和林伯渠聯(lián)名邀請了二三十位辛亥革命以來有影響的代表人物,在東交民巷六國飯店舉行午宴。周恩來作為東道主,開宗明義地說,今天請來赴宴的,除幾個人外,都是辛亥革命時期的長輩。我們國家有句古話,叫做“就教長者”,今天主要是就國號簡稱問題來專門聽取各位長者意見的。
周恩來點題之后,民主建國會的黃炎培第一個發(fā)言。他說,由于教育落后,老百姓感情上習慣用“中華民國”,一旦改掉,會引起不必要的反感。留個簡稱,是非常必要的。他還說,政協(xié)會議5年一屆,5年之后,我們再來除掉,并無不可。
接著,國民黨元老廖仲愷的夫人何香凝發(fā)言。她說,中華民國是孫中山革命的一個成果,那是用許多烈士的鮮血換來的。關于改國號問題,我個人認為,如果能照舊用它,也是好的;如果大家不贊成,我就不堅持我的意見。
這時,海外愛國華僑領袖、年逾八十的司徒美堂激動地站起來要求發(fā)言,他說:
我是參加辛亥革命的人,我尊重孫中山先生,但對于“中華民國”4個字,絕無好感。理由是中華民國,與民無涉。22年來更是給蔣介石與CC派(中統(tǒng)簡稱)弄得天怒人怨,真是痛心疾首。我們試問,共產(chǎn)黨所領導的這次革命是不是跟辛亥革命不同?如果大家認為不同,那么我們的國號應叫中華人民共和國,拋掉又臭又壞的中華民國的爛招牌。國號是一個極其莊嚴的東西.一改就得改好,為什么要5年之后才改?語云“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令不行”。仍然叫作“中華民國”,何以昭告天下百姓?我們好像偷偷摸摸似的,革命勝利了,連國號也不敢改。我堅持反對什么簡稱,我堅決主張光明正大地用中華人民共和國。
司徒美堂的話鏗鏘有力、暢快淋漓,在座者感同身受,都報以熱烈的掌聲。大家顧不上滿桌的豐盛菜肴,紛紛發(fā)言。人口學家馬寅初教授立即表示支持司徒美堂的意見;陳嘉庚也表態(tài),大家對中華民國絕無好感,當然,落后的人會一時不習慣,過些時候就好了。周恩來把這些意見匯總后送政協(xié)主席團常委會,經(jīng)常委會決定,去掉了國號后面“中華民國”的簡稱。開國大典
1949年10月1日,北京。這是一個民族向百余年戰(zhàn)亂和屈辱歷史的告別,這是一個民族在歡呼中煥發(fā)新生的日子,這是新中國的開國大典。
清晨,激動得整夜沒合眼的人們,懷著興奮的心情從北京的四面八方向天安門廣場集合。上午10時,天安門廣場上已經(jīng)是人山人海,參加開國大典的30萬軍民已齊聚天安門廣場。熱情的歡呼聲、嘹亮的歌聲此起彼伏,人們翹首期待著偉大歷史時刻的到來。
這一天的北京,秋高氣爽,風和日麗。56歲的毛澤東身著黃色呢料中山裝,精神飽滿,神采奕奕。當他出現(xiàn)在天安門城樓時,全場立即沸騰起來。
當年參加開國大典的女攝影家侯波回憶道:
大概下午2點50分,毛澤東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乘車到了天安門城樓下,從天安門城樓左側(cè)一步步走上來。當毛主席踏上最后一個臺階時,大喇叭里傳來播音員丁一嵐和齊越的聲音:“毛主席來了!毛主席來了!”軍樂奏響《東方紅》……我趕緊把相機對準了毛主席,一邊拍一邊往后退,還要不斷地調(diào)整焦距和光圈,生怕誤了每一個重要的鏡頭,那可就犯下了大錯誤。當《東方紅》第三遍奏完的時候,毛主席和其他領導人正好到達了天安門正當中的位置。下午3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林伯渠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開始。在群眾的歡呼聲中,毛澤東走到麥克風前,朝廣場深深地望了一眼,用他那帶著湖南口音的洪亮聲音,向全中國、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頓時,廣場上歡聲雷動,群情激昂。占人類總數(shù)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當家作主了!
60年后,侯波回憶起當時的盛況,仍然激動不已:
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時,我覺得主席講話的聲音比平常有點變調(diào),就是激動了。主席講這些話的時候,大家都流著眼淚,我當時也感動得流了眼淚,大家心情都非常激動。在天安門城樓上有1000多人,大家都眼含著熱淚,慶祝有這么一天。城樓下30萬歡騰的群眾更是情緒高昂。人群、旗幟、彩綢、鮮花匯成了喜慶的海洋。
接著,在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雄壯旋律中,毛澤東神情莊重,用力按動了通往電動旗桿的電鈕,第一面耀眼奪目的五星紅旗順著旗桿冉冉升起。
升旗儀式結束后,毛澤東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之后舉行盛大閱兵式,在全場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中,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受閱部隊列成方陣,邁著威武雄壯的步伐,由東向西分列式通過天安門廣場。與此同時,剛剛組建的人民解放軍空軍14架戰(zhàn)斗機、轟炸機,凌空掠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
閱兵式持續(xù)近3個小時。天色已晚,長安街華燈齊放,群眾游行開始了。走在游行隊伍最前面的是工人,京郊農(nóng)民緊隨其后,后面是機關干部、青年學生的游行隊伍。當群眾游行隊伍經(jīng)過主席臺時,人們都高興地歡呼:“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毛主席萬歲!”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探身欄桿外,不停地向廣場上的群眾揮手致意,并在擴音機前大聲高呼:“同志們?nèi)f歲!”“人民萬歲!”聽到毛澤東的聲音,游行的群眾熱淚盈眶,他們不自覺地放慢了步伐,有的甚至停下來向天安門上翹首,想把毛澤東看得清楚些,再清楚些。播音員的催促聲已經(jīng)不起作用,只是由于走在后面的游行隊伍的推動,前面的隊伍才戀戀不舍地從天安門前緩緩走過……
夜晚的廣場上,人們依舊熱情洋溢、載歌載舞,盡情地歡度新中國的第一個夜晚,歌聲、口號聲像海潮一樣起伏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