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泉吟社研究(修訂本)》分為八章,主要圍繞月泉吟社的外在屬性、本體屬性和影響三個方面展開。
導論部份簡要回顧了月泉吟社的研究現(xiàn)狀,提出寫作緣由、研究方法、思路、意義,以及本文主要的創(chuàng)新之處。
第1章、第2章、第3章是月泉吟社研究。第1、2章是月泉吟社形成的時代背景、思想基礎以及文化淵源研究。與以往成果重考證的研究方法不同,第三章側重文學和文化角度,疏理月泉吟社成員的主要事跡,分析成員的創(chuàng)作特色和文學主張,揭示月泉吟社與元詩“宗唐得古”的關系。第四、第五、第六章是《月泉吟社》詩集研究,此部份主要從意象特征、內容主旨、詩學主張進行剖析,深化了宋元之際詩壇研究。
第七章是《月泉吟社》的版本調查和版本傳承源流研究。全面考察歷代收藏、記錄、刊刻、出版的情況,調查相關的簡目著錄、經(jīng)眼錄、題跋書志等,記錄并比對常見版本的特征。結合吳氏家譜、浦陽方志和明清以來的題跋書志等,疏理《月泉吟社》版本的傳承源流。第八章是月泉吟社及《月泉吟社》的定位研究,即從詩歌發(fā)展史和詩社發(fā)展史來揭示月泉吟社的地位和影響。
《月泉吟社研究》為鄒艷同學的博士學位論文,是沿著我的博士論文《南宋遺民詩人群體研究》有關章節(jié)進行大力開拓和深入研究的又一新成果,標志著月泉吟社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國詩人雅集,自東晉永和九年(353)王羲之等一觴一詠于蘭亭以來,至唐宋便進入發(fā)展期,而宋末元初的浦江月泉吟社,不僅是文學史上第一個規(guī)模大、組織嚴、詩作豐富的詩社,其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發(fā)生的數(shù)千南宋遺民的詩歌大聯(lián)唱,實質上還是向蒙元統(tǒng)治者發(fā)起的一次政治抗爭。這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也是浦江縣歷史上有文字記載以來最值得稱道的一樁盛事。月泉吟社的遺址在我的故里,吟社的重要組織者方鳳是我的二十四世祖,因此我對月泉吟社的歷史一直很關注,對它的研究也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由于這些原因,兼以月泉吟社在宋元遺民文化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我在做博士學位論文《南宋遺民詩人群體研究》時,最為用心剖析的事例就是浦江月泉吟社。遺憾的是,我完成這篇博士學位論文后,便于1997年7月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重新回到了先秦漢魏六朝諸子學研究上,而對浦江月泉吟社的進一步研究已無暇顧及,然于心實有所不甘。故自2002年招收博士研究生以來,所定研究方向雖皆在諸子學方面,但我還是破例招收了鄒艷同學,讓她沿著我的博士論文有關章節(jié)的基本思路,全力研究浦江月泉吟社,并擬定其學位論文題目為《月泉吟社研究》。
鄒艷同學本為唐宋文學碩士,后又在江西南昌大學中文系擔任古典文學科研和教學工作,從事古代文學研究已有十余年之久,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豐富的科研經(jīng)驗,科研成果相當豐富,故而讓她來完成《月泉吟社研究》,實為理想人選。鄒艷既列我門下,果能不負我之所望,心無旁騖,全力投入對月泉吟社的研究,而我亦悉心指導,盡可能予以幫助,提供各方面的文獻資料,包括我所藏整部《浦陽仙華方氏宗譜》,使她順利完成了《月泉吟社研究》的撰寫工作,并獲得了專家們的充分肯定。
細審《月泉吟社研究》,著者能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對月泉吟社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從詩史、詩社、遺民文學三個方面彌補了以往文學史之不足。全書深入考察了月泉吟社形成的舊社基礎和時代背景、該詩社的組織形式及一系列活動情況,又結合浦江獨特的地域文化及幾大家族的歷史變遷等來分析,使月泉吟社研究全面而又深入,較真實地展現(xiàn)了該社的歷史面貌。著者既能從地域、家族等歷史文化視角來分析研究對象,也能縱向觀照研究對象承前啟后的主要脈絡走向,多有突破和創(chuàng)獲。其中對月泉吟社在詩歌史上的影響、意義、定位等相關問題的探討,著者每有開拓性的見解,尤其值得肯定。
《月泉吟社研究》是第一部全面研究該詩社的專著,無論從選題還是內容上看,均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著者嘗試著用文學、民俗、歷史、美學及綜合互證的研究方法,將文獻與批評相結合,史實與藝術剖析相結合,在廣泛考證文獻的基礎上展開分析和評價,提出了許多新見解。著者還多次到浦江縣走訪月泉吟社舊址,重視實證考察,占有許多第一手資料,因此該著所得出的結論也具有相當高的可信性和很強的說服力。我相信,此書的面世,定能引起業(yè)內人士的廣泛關注,也一定會大大推動浦江縣對月泉歷史文化的開發(fā)。
月泉在浦江舊縣城西二里,其泉隨月為之消長,自朔至望則盈,自望至晦則退,而從宋元建書室(院),尤其是至元二十三年月泉吟社集會以來,其聲名更是遠播海內,實為浦江文脈之所系和浦江文化對外傳播的最重要窗口。但自晚清以降,社會動蕩不已,月泉及其書院漸被廢棄,甚或野兔出沒其中,農夫耕種其上,浦陽千年文脈,已是不絕如縷。故一邑有識之士,無不感到痛心。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先負笈北國,后復求學南土,偶歸故里,必與鄉(xiāng)賢有所過從,言談之間,每以鄉(xiāng)邦不能開發(fā)月泉文化為憾,故痛罵有司者恒有之。
然近十年來,隨著國家文化大環(huán)境的不斷改善,和邑人呼聲的日益高漲,月泉文化的開發(fā)終于有了新的進展。2010年5月4日下午,我應浦江縣宣傳部、文化局、文聯(lián)等部門的盛情邀請,在縣府會堂“月泉講壇”開壇儀式上作了一場題為《月泉吟社的歷史地位》的講演,使沉寂七百年之久的月泉講壇得以重現(xiàn)人間,于是浦江各界人士對月泉吟社和月泉文化有了更為深刻甚至全新的認識。2012年6月,浦江縣委辦公室、浦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聯(lián)合下文《關于建立浦江縣月泉文化遺址建設工程領導小組的通知》,標志著月泉文化已進入實質性開發(fā)階段。值此之際,鄒艷博士的專著《月泉吟社研究》又得以在人民出版社出版,更為月泉文化的開發(fā)助以一臂之力。欣喜之余,特作斯序,以為祝賀。
鄒艷,女,1975年12月生,江西萍鄉(xiāng)人,南昌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華東師范大學文學博士。1999年至2002年師從華東師范大學陳文華教授攻讀碩士學位。2008年至2011年師從華東師范大學方勇教授攻讀博士學位。自2002年碩士應屆畢業(yè)以來,在江西南昌大學中文系擔任古典文學的科研和教學工作。目前已在《文藝理論研究》、《江西社會科學》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近二十篇。主編了《江西古文》(合),參與編寫《中國文化概論》(漢語大辭典出版社)、《江西省人物志》等。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項,省級課題三項。
序
導論
第一章 從月泉舊社到月泉吟社
一、月泉吟社名稱的由來
二、月泉吟社的規(guī)模特色
三、月泉吟社形成的時代背景
四、月泉吟社形成的思想基礎
第二章 從浦江望族看月泉吟社的形成
一、浦江聚族“同居”的世風——以吳氏家族和鄭氏家族為例
二、簪纓蟬聯(lián)不絕、清節(jié)素風傳家的方氏家族
三、方氏家族的處士精神與富春江的人文氣息
四、開金華詩學之盛的方鳳
五、吳氏、方氏兩大家族的聯(lián)合——以吳渭、方鳳為軸心
第三章 月泉吟社主要成員及其交游創(chuàng)作
一、月泉吟社的成員考證
二、月泉吟社主要成員介紹
三、月泉吟社主要成員的交游創(chuàng)作
第四章 月泉吟社競賽詩作的意象特征
一、月泉吟社競賽詩作的意象概述
二、月泉吟社競賽詩作對傳統(tǒng)意象的運用與詮釋
三、月泉吟社競賽詩作的意象組合
第五章 月泉吟社征詩宗旨和競賽詩作的情思內涵
一、《春日田園雜興》之題“趣”
二、月泉吟社競賽詩作的情思內涵
三、從評詩者的思想看月泉吟社的征詩宗旨——以謝翱為中心
四、對陶淵明精神的新發(fā)掘及意義——兼談南宋遺民在陶淵明接受史上的新貢獻
五、余論:月泉吟社的征詩主旨與征詩規(guī)模的關系
第六章 月泉吟社的《詩評》和“評詩”——從王士禎重新排名說起
一、王士禎重新排名探析
二、月泉吟社的《詩評》
三、月泉吟社的評詩準則
四、月泉吟社主要成員與元詩“宗唐得古”傾向
第七章 月泉吟社的影響
一、月泉吟社對后世詩社的影響
二、月泉吟社在詩歌發(fā)展史上的地位
三、月泉吟社競賽詩作在后世的傳存
結語
附錄
一、表1:月泉吟社成員表
二、表2:宋元吳溪吳氏家族成員仕宦表
三、《月泉吟社詩》常見版本的比較
四、《月泉吟社詩》的版本調查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