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在將譯稿交付出版之前,我想表達對《行為科學研究方法(第四版)》原作者的敬意!格拉維特博士,美國當代最著名的統(tǒng)計學家,擅長統(tǒng)計學、實驗設計和認知心理學課程的講授,這些課程往往是選擇心理學為主修方向的學生最感頭痛的。佛澤諾博士(也是一位女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羅克波特學院心理學副教授,潛心于對成人和兒童的學習行為進行細致的實驗分析,這或許對當今中國心理學研究生隊伍中占絕對多數(shù)的女性準心理學家有所啟示。正如格拉維特博士和佛澤諾博士想告訴我們的,方法類課程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盡管美國學生和中國學生一樣,大多會抱怨方法類課程難學,但其實,這在相當程度上是緣于對科學本身的“敬畏”!
通讀全書,分明可以感到作者不僅對行為科學研究過程非常熟悉,而且諳熟教法,富有熱情又細致周到,娓娓道來,全然不覺方法類課程的枯燥難學了。我只感到像是一次愜意的旅行,從研究的起點到論文的發(fā)表,中途偶有小憩,卻是一氣呵成!全書內(nèi)容按照行為科學研究的實際過程來組織,將研究過程劃分為十個步驟,并對研究中的倫理學問題和資料分析進行了概括性討論。具體地說,全書內(nèi)容可以分為以下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既是方法類課程學習的導引,又是行為科學研究的初步思想訓練(包括第一章到第三章的內(nèi)容)。作者首先分析了科學研究方法的性質(zhì),比較了科學研究的主要方法類型,描繪了行為科學研究的全過程,并將其劃分為十個步驟。接著,作者詳細分析了文獻檢索的過程和進行有效的課題選擇時應注意的問題。毫無疑問,一個好的研究設想是研究工作取得成功的關鍵,而選擇一個真正感興趣的主題領域甚至是成就一個專家的關鍵。格拉維特和佛澤諾所描述的尋找研究設想的過程是一個由大及小、由一般到具體的過程,為行為科學研究的入門者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最后,作者簡明地介紹了行為科學研究中的倫理學問題。倫理學問題涉及:人類被試和非人類被試的權益保護問題;研究者的誠實問題,要求研究者公正客觀地報告研究過程和結果,包括對合作者工作成績的認可和尊重;抄襲問題,或者不客氣地說,就是剽竊問題,這不僅是道德問題,而且是法律問題。
第二部分:研究設計的基本問題,主要討論變量的界定與測量、被試的選擇和研究的效度(包括第四章到第六章的內(nèi)容)。研究設計的第一個基本問題是變量的界定與測量。變量測量是行為科學研究的基本技術,研究中往往需要根據(jù)研究目的確定測量目標,而為了保證測量的可操作性,需要對測量變量進行界定。行為科學研究中用于測量的量表包括稱名量表、順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四種,這些量表對行為的測量能力存在差異。研究設計的第二個基本問題是被試的選擇。選擇被試的目的在于以無偏的、有代表性的樣本的測量結果來推斷總體,保證研究結果的推廣價值。研究設計的第三個基本問題是研究的效度,有較高效度的研究結果才是能夠反映行為規(guī)律的,才是有價值的。作者詳細討論了研究的效度評估及其可能的影響因素,包括外部效度和內(nèi)部效度。研究設計中,要充分考慮來自被試的、研究過程的、研究方法本身的等各種因素對效度可能造成的損害。
第三部分:對行為科學研究的基本研究設計進行分析和討論,包括描述性研究設計、相關性研究設計、實驗研究設計(包括第七章到第九章的內(nèi)容)。描述性研究設計是一切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一種研究設計,但在行為科學領域,描述性研究設計具有其獨特性,一般包括觀察性研究設計、調(diào)查性研究設計和個案研究設計三種類型。相關性研究設計多是作為初步研究而出現(xiàn),它可以有效地發(fā)現(xiàn)變量間的共變關系,卻難以驗證變量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要想比較可靠地驗證變量間的因果關系,需要使用實驗研究設計。實驗研究設計的本質(zhì)在于操縱自變量,控制額外變量,觀測并記錄因變量,以揭示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因此,實驗研究設計追求研究的高的內(nèi)部效度,但這常常又意味著研究外部效度的降低。研究者為了克服實驗研究設計的缺陷,使實驗環(huán)境的現(xiàn)實性最大化,以增加結果的外部效度,常使用兩種標準的研究,即模擬研究和田野研究。在多數(shù)情況下,研究的外部效度和內(nèi)部效度存在對立,不同的研究設計也存在不同水平的外部效度和內(nèi)部效度,需要研究者根據(jù)研究目的和測量性質(zhì)進行權衡,選擇適宜的研究設計。
第四部分:實驗研究設計,主要有被試間研究設計、被試內(nèi)研究設計、非實驗和準實驗研究設計、析因設計和單被試研究設計(包括第十章到第十三章和第十五章的內(nèi)容)。被試間研究設計和被試內(nèi)研究設計是單因素實驗設計的兩種基本類型。前者使用兩個或多個獨立的被試樣本,驗證單個因素對被試行為變量的影響,要特別留心個體差異對研究內(nèi)部效度的損害;后者則使用一個樣本,采用重復測量的方法驗證單個因素對被試行為變量的影響,要特別留意順序效應或時間關聯(lián)因素對研究內(nèi)部效度的損害。單因素實驗設計的外部效度始終是值得懷疑的,因為行為變量常常受到多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在復雜統(tǒng)計技術變得容易的今天,采用多因素的析因設計是必要和可行的,它不僅能顯示單個因素對行為變量的效應(主效應),而且也能顯示多變量對行為變量的交互效應,提高了研究的內(nèi)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作者對多變量析因設計中的交互效應進行了透徹解析。此外,單被試研究設計也是值得注意的,因為在某些領域,研究個案與研究成組樣本同樣重要和有價值,比如臨床研究。
第五部分:研究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和研究報告的撰寫(包括第十四章和第十六章的內(nèi)容)。這是研究活動接近結束,但依然非常重要的階段。實驗研究本身和觀測資料的意義,需要經(jīng)過一系列的整理、分析和解釋,特別是進行統(tǒng)計分析。研究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包括描述性統(tǒng)計和推斷性統(tǒng)計,前者是對研究資料的組織與概括,后者是實現(xiàn)樣本資料對總體規(guī)律的預測或推斷。有不少研究者,由于資料統(tǒng)計分析的困難,研究設計與研究實施受阻。第十四章介紹了行為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便于學習者和研究者快速查閱和參照。對于那些沒有系統(tǒng)學習過統(tǒng)計學課程的讀者來說,這部分內(nèi)容提供了令人驚喜的捷徑。第十六章詳細介紹了《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中對研究報告寫作的規(guī)范要求,這些要求幾乎成為國際心理學界的通用寫作規(guī)范格式。對中國讀者來說,可以結合中國主要的心理學專業(yè)期刊《心理學報》《心理科學》等來閱讀此章。
除上述十六章的內(nèi)容之外,作者提供的附錄B恰是一份簡明的統(tǒng)計方法手冊,可以幫助部分研究者快速掌握常用的統(tǒng)計分析技術。
格拉維特博士和佛澤諾博士的《行為科學研究方法(第四版)》顯然是以心理學研究過程為主線,同時兼顧了其他行為科學領域的研究方法,比如實驗法、準實驗法、單被試研究、描述性研究、相關性研究等,這些都是教育學、經(jīng)濟學、管理學、臨床醫(yī)學等領域通用的研究方法,所以本書的出版可以為諸多領域的大學生(包括研究生)提供很好的方法類課程教材或自學讀本。本書深入淺出的表達,使本來難學和枯燥的內(nèi)容變得輕松易懂了。我很愿意將此書介紹給國內(nèi)相關專業(yè)的大學生,介紹給相關領域的專業(yè)人士。
書稿的翻譯是一項集體勞動,我的多位研究生參加了翻譯和審校工作,他們是張寧、楊春慧、張凱璇、張嫣然、彭舒雨、吳珊,還有另一同事指導的研究生解曉娜同學、南京郵電大學外語學院的鄧海燕同學也參加了此書的翻譯與審校工作。具體分工是:
初譯分工:
鄧 鑄:第一章、第二章、第十五章、附錄A、附錄B、術語表;
鄧海燕:第三章;
張凱璇:第四章;
解曉娜:第五章、第六章;
莊瑜璐:第七章;
楊春慧: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
張 寧:第一章、第八章、第十二章;
張嫣然:第十三章;
鄧海燕:第十四章;
解曉娜:第十六章。
審校:
鄧 鑄 張 寧 鄧海燕
初譯工作完成后,由我和張寧、鄧海燕分工對照原文逐章進行了審讀和訂正。在形成了完整的翻譯文稿后,由張寧通讀了全部書稿,提出了許多修訂意見。
在校樣形成后,研究生團隊又對全部書稿進行了審校和修訂,他們是劉啟慧、毛思瑜、劉子星、徐天琪、張琪、吳金金、祁艷、崔曉青、康琳琳、岳茂婕、林菁、鄧海燕、魏良玉等。
全部譯稿最后由我審定形成定稿提交出版社,因此書中如有遺漏和翻譯錯誤,責任全在我,我會虛心等待來自原作者、出版社和讀者的批評,并在此書再版時加以更正。此書在翻譯和出版過程中,得到上海教育出版社謝冬華先生、王蕾編輯的大力幫助,因為他們的辛勤和富于智慧的工作,此本好書才得以高質(zhì)量地出版,在此衷心致謝!
鄧鑄
2020年1月
于南京師范大學隨園校區(qū)
弗雷德里克·J.格拉維特 (Frederick J. Gravetter)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羅克波特學院心理學榮譽退休教授。在布羅克波特學院任教時,專門教授統(tǒng)計學、研究設計和認知心理學課程。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數(shù)學學士學位,在杜克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除發(fā)表一些研究論文之外,格拉維特博士還與其他學者合作出版了《行為科學的統(tǒng)計學》(Statistic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和《行為科學的統(tǒng)計學精要》(Essentials of Statistic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羅妮安·B.佛澤諾
(Lori-Ann B. Forzano)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羅克波特學院心理學副教授。在紐約州立大學獲得心理學學士學位,并于1992年在該校獲得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研究興趣在條件作用與學習領域,特別是,成人與兒童的學習行為、自我控制與沖動等問題。研究成果發(fā)表在《行為實驗分析雜志》(Journal of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Behavior)、《學習與動機》(Learning and Motivation)和《心理學通報》(The Psychological Record)上。
主譯簡介
鄧鑄,心理學博士,教授。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院長,江蘇省心理健康與認知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心理學會理事,中國心理學會普通心理和實驗心理專業(yè)委員會、社區(qū)心理學專業(yè)委員會委員,江蘇省心理學會理事長、教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等!缎睦韺W報》《心理科學》《心理與行為研究》《心理技術與應用》等期刊編委和審稿人。主要從事思維基本理論、問題解決、兒童思維發(fā)展等研究,發(fā)表論文70余篇。承擔心理學專業(yè)本科生、研究生“實驗心理學”“心理學研究方法”“思維心理學的理論與實驗”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先后編撰出版《應用實驗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tǒng)計學與SPSS應用》等高校教材8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