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1BZW124)結項鑒定“優(yōu)秀”的最終成果。本書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論和價值結構學說、現代性理論、文化學和意識形態(tài)理論研究中國現代革命文學的價值構成、價值結構的關系特征,以及“革命文學”價值結構的現代性,及其對當代國家價值觀形成的意義。
紅“革命文學”是20世紀中國主義革命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從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論出發(fā),認為紅“革命文學”存在著一個四維的結構,即信仰價值、審美價值、社會文化價值和道德倫理價值。各個維度之間,是一種對立統(tǒng)一,并不存在著的排斥關系,更不能從審美中心主義出發(fā)否定“革命文學”的信仰價值。“革命文學”作為中國現代紅革命的歷史記憶,是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基礎和價值基礎。
本書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評審“”成果。
方維保: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安徽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先后在《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爭鳴》等學術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15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規(guī)劃基金《現代“革命文學”價值結構研究》(11BZW124)(評審鑒定為“”);兩次獲安徽省社會科學獎(文學類)。著有《紅意義的生成:20世紀中國左翼文學研究》《中國現代敘事文學的情感與敘述》《消費時代的情感印象:中國當代文學與批評的文化觀照》《當代文學思潮史論》《荊棘花冠:蘇雪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