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包括4冊,以可愛的形象、貼合0-2歲孩子發(fā)展特點、認知水平的情節(jié)設置來結構故事,關注小寶寶的認知與情感:
《媽媽在哪兒呢?》通過小雞、小狗、小貓和小豬尋找媽媽的情節(jié),講述動物母子的匹配,親子情感;
《抓住啦 啊嗚》以大象、猴子、變色龍獲取食物的方式引發(fā)孩子的好奇心,*終落實到小寶寶的抓握動作;
《會飛了 會飛了》講述一只小鳥從破殼而出到嗷嗷待哺再到可以獨立飛行的故事;
《圓圓的是誰呀?》中,小貓、刺猬、小蛇、小蟲子都可以變成圓圓的,是怎么變的呢?故事趣味十足,讓寶寶獲得猜測與發(fā)現(xiàn)的驚喜。
·日本著名繪本作家和歌山靜子作品,動物形象可愛。
·故事情節(jié)充滿游戲性,翻頁有驚喜,引發(fā)孩子的好奇心。
·角色設計多是動物親子,滿足嬰兒對依戀的情感需要。
·語言簡單重復,象聲詞豐富生動,適合0-2歲牙牙學語的寶寶。
·鮮明色彩、粗黑線條的獨特美術風格,培養(yǎng)寶寶審美情趣。
好的低幼繪本是寶寶與寶寶之間的對話
資深閱讀推廣人 徐靜琰
這套低幼繪本的作者是日本著名作家、插畫家和歌山靜子。說到低幼繪本,看似簡單,創(chuàng)作起來并不容易,要想做得好就更難了。它既要考慮低幼寶寶的認知和發(fā)展特點,又要在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題材中融入童趣和設計,讓寶寶不僅能看懂、讀起來有趣味,同時還能獲得認知的發(fā)展。我想,和歌山靜子老師正是深諳了其中的奧秘,才會創(chuàng)作出一套又一套讓寶寶們百讀不厭的低幼繪本。這個奧秘不是簡單的經(jīng)驗總結或套路應用,而是作者真正去關注了寶寶,心中住著寶寶,并將這個寶寶自然地融入到了書中。
這套書中有的故事充滿了親子間的溫情。比如《媽媽在哪兒呢?》講述的是寶寶找媽媽的故事?床坏綃寢,對小寶寶來說可能是最可怕的事情了。不僅對小寶寶是如此,對任何動物寶寶來說也是一樣。故事中,作者細致地描述了動物寶寶與動物媽媽叫聲的不同,以及每種動物親子間不同的親昵方式。而所有這些背背和抱抱,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寶寶和媽媽共處的樣子,寶寶們看到這樣的畫面,會很自然感受到和媽媽在一起時的柔軟和溫暖,獲得共鳴。而《會飛了 會飛了》講述了小鳥的成長故事。仔細看會發(fā)現(xiàn),從小鳥破殼而出、在窩里嗷嗷待哺,到慢慢可以自己飛行和捉蟲子,畫面上小鳥羽毛的顏色變化了,文字里小鳥的叫聲也變化了。我們敏感的小寶寶會在這樣的圖文里,感受對媽媽的依戀、對成長的渴望,整個故事都洋溢著暖暖的愛意和成長的喜悅。
當然,講給小寶寶聽的故事,不僅要溫情、有愛,還要滿足寶寶認知發(fā)展的需要。在《圓圓的是誰呀?》中盡管每樣形狀都是圓的,但作者精心選擇了不同的觸覺體驗:毛茸茸、滑溜溜、扎扎的……故事是兩拍子的設計,一問一答,翻頁之后必有驚喜,讓整個認知的過程充滿挑戰(zhàn)和趣味。與此不同,《抓住啦 啊嗚》則是一個三拍子的故事。作者用寶寶熟悉的食物做線索,巧妙借用猜謎的形式來講故事;寶寶不自覺地跟隨線索走,根據(jù)畫面的提示,去猜測后面出場的是誰;每次讀到抓住啦,啊嗚,都會激起一個小小的情緒高潮。1、2、3,1、2、3……寶寶在這個往復的節(jié)奏中愉快地習得:想要把食物吃到嘴里,先抓住都是前提,盡管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抓握方式。但是,變色龍的出場打破了生活中關于食物的定義,寶寶也因此認識到:啊,原來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也不一樣!。
這套小書有紅黃藍綠四個顏色,秉承了作者一貫的畫風,黑色加粗的輪廓線,讓每個角色更加鮮明;重復的句式和大量擬聲詞的出現(xiàn),念起來朗朗上口,充滿語言的趣味。相信當寶寶們讀著這些書時,就如同與書中的寶寶對話,他們年齡相仿,他們對一切充滿好奇,在他們眼中一切都很美好,他們們互相陪伴、互相啟發(fā),一起快樂地成長!
和歌山靜子,1940年生于日本京都、武藏野美術大學設計專業(yè)。插畫家、繪本作家,日本兒童出版美術家聯(lián)盟會員,F(xiàn)居住于神奈川縣逗子市。善于從自己的育兒生活中獲取靈感,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適合低幼寶寶看的嬰兒圖畫書,幫助他們親近自然。主要作品有《點點點》《我喜歡跑步》《向日葵》《咚嘟咕咚》《我是鳥》等。
《媽媽在哪兒呢?》
《抓住啦 啊嗚》
《會飛了 會飛了》
《圓圓的是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