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我加入了美國科學促進會旗下《科學》周刊的新聞部。我被安排寫作有關科學事務的報道,我將要面對的,是科學的一個特殊領域。我要寫的,并非關于科學的內容,而是科學中的政治。
這兩者當然差別巨大,盡管它們不無關聯?茖W的內容存在于研究和實驗的過程和結果中,而政治則存在于人、研究機構和研究過程當中,由他們來決定要研究什么,由誰、在何處、在何種情況下進行研究,以及研究結果將被用來做什么。科學的內容,集中在實驗室里,而有關科學的政治,則在委員會的辦公室里。
科學的實質內容,是科學的根本。但是,政治除了被科學獨特的傳統所影響的部分則不是科學所獨有。就像農業(yè)、軍事、勞工、商業(yè)或民權運動一樣,科學當中也存在既得利益、精英、受壓迫者、同盟者、老板,以及愛恨情仇?茖W政治與其他政治沒有實質上的不同。倒是科學政治更隱蔽些,而且在我看來,通常更加斯文,也許從威廉·華茲華斯那里借用一句話來形容它會很合適:雖有充沛的力量去懲罰、去征服,但它不粗糲、不刺耳。
無論如何,這本書是有關科學政治的。不過,即使是這一點也還需要進一步說明一下。它是關于科學的一個特定的部分純科學(pure science)的,或者如它經常被稱為的,是關于基礎研究(fundamental research)的。本書只限于純科學,原因有兩個。首先,我在《科學》雜志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純科學的政治上,這本書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那些年我所積累起來的知識。其次,非純科學即應用科學和技術的政治已經在報刊和各種大部頭的研究著作中獲得了很多有力的關注。空間、原子能和軍事技術等不會缺少人們的關注。另一方面,雖然我在研究中也接觸到了許多前人的研究,但我相信在純科學的政治方面還有一些重要的領域迄今為止仍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就是為什么我要寫一本關于科學與政府的書,擅自把它加入此類已經過于臃腫的書籍清單當中。
閱讀這份清單的大部分內容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在科學和政府這個主題上占主導地位的有兩個思想流派。第一個我稱之為純潔之孕主義(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ist),第二個我稱之為腐敗主義(the Corruptionist)。前者普遍看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簡稱二戰(zhàn))后科學與政府關系日益緊密中的智慧、精華和必然性,而后者則看到從內部對財政資金的掠奪和對民主程序的篡奪。
作為純潔之孕主義的例子,我們可以看一下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物理學院院長哈維·布魯克斯的話,他寫道:在基礎科學家中,在科學信譽和優(yōu)先權的問題上,有一個受到整個科學界強力認可和約束的、嚴厲的道德準則。在向政府提供科學建議的客觀性上,它提供了一個雖不成文、但受到類似認可和約束的準則榜樣……如果說有任何有關科學問題的政策觀點占主導地位的話,這也是由事件的邏輯而非由任何一群特定的顧問所強加的。①
另外一派的例子則是芝加哥大學前校長羅伯特·哈欽斯,他指出:基于長期痛苦的觀察,我的觀點是,教授們做得比其他人要更差一些,而科學家則比其他教授更差一些……很少有科學欺詐行為,這是因為科學家可以每天欺騙他的妻子、他的同事、大學校長和雜貨商,再進行科學欺詐的話可就愚不可及了……一個科學家所受的教育有限。當他35歲時,他的學位論文為他贏得諾貝爾獎,他突然變得無所事事……除了耗盡余生變成自己所討厭的人之外,他別無選擇。②
我的目的不是采納或探究上述任何一種觀點,而是既不帶尊敬的態(tài)度,也無玩世不恭心態(tài),去研究純科學的政治,以確定它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運轉的。
丹尼爾·S·格林伯格
1967年7月于華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