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宰相周必大退歸故里廬陵,率眾收集歐陽修作品,相互編校,編訂《歐陽文忠公集》,成書153卷,內(nèi)含居士集50、外集25卷、易童子問3卷、外制集3卷、內(nèi)制集8卷、表奏書啟四六集7卷、奏議集18卷、雜著述19卷、集古錄跋尾10卷、書簡10卷,另有附錄5卷。此次影印所用底本為宋慶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3至6、38至44、61至63、95、134至143以明抄本配補,鈐有“乾學”“雙鑒樓收藏宋本”等印記,曾為徐乾學、傅增湘等名家收藏,今藏國家圖書館。此本問世后歷代翻刻不斷,為歐陽修文集153卷版本系統(tǒng)中的祖本,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本書為《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之一種,為了更好體現(xiàn)原本的效果,兼顧讀者閱讀體驗,本書正文用70克黃膠、保留真灰印刷。數(shù)百年來底本流傳的滄桑痕跡,藏書家印章、題跋等,均真實可見,層次分明。
本書裝幀風格保持叢書的一致性,簡單大方。定價低廉,使更多讀者能夠一睹善本風采。版心設計在遵照叢書編輯標準的基礎上,做了適當調(diào)整,更加美觀。頁碼用漢字置于書口下方,與底色對齊,這都是細節(jié)用心之處。在書前加入底本原書的收藏單位和板框尺寸,便于讀者了解和著錄相關(guān)信息。雖然是平裝書,但仍然采用鎖線膠訂,利于長時間的保存,滿足部分讀者的長期收藏愿望。
歐陽修(一〇〇七—一〇七二),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屬江西)人。四歲喪父,家境貧寒,母以蘆稈畫地教其識字。宋仁宗天聖八年(一〇三〇)登進士第,授將仕郎、試秘書省校書郎,充西京留守推官。任職期間,與錢惟演、梅堯臣、尹洙、謝絳等詩酒唱和,後人稱之爲洛陽創(chuàng)作群體。景祐元年(一〇三四)召試學士院,授宣德郎、試大理評事,兼監(jiān)察御史,充鎮(zhèn)南軍節(jié)度掌書記、館閣?,參與編纂《崇文總目》。景祐三年(一〇三六),因直言爲范仲淹辯護,貶夷陵縣令。次年,量移爲乾德縣令。寶元二年(一〇三九)起復舊官,以鎮(zhèn)南軍節(jié)度掌書記權(quán)武成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次年,奉詔還京復職,旋擢太子中允,又改集賢校理。慶曆二年(一〇四二),外放滑州通判。慶曆三年(一〇四三)還京爲太常丞、知諫院,旋以右正言知制誥。慶曆五年(一〇四五),權(quán)真定府事。因諫官錢明逸彈劾,貶知滁州。而後歷知揚州、潁州、應天府。皇祐四年(一〇五二),丁母憂,歸潁州守制。至和元年(一〇五四),喪服期滿,權(quán)判流內(nèi)銓,擢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嘉祐二年(一〇五七)以翰林學士知貢舉,排抑當時科場流行的險怪奇澀之“太學體”,爲科場和文壇帶來平易流暢之新文風。嘉祐三年(一〇五八),以龍圖閣學士權(quán)知開封府。嘉祐五年(一〇六〇)官至樞密副使,六年(一〇六一)改任參知政事。神宗時改外任,出知亳州、青州、蔡州等。熙寧四年(一〇七一)以太子太師致仕,居潁州。次年卒,謚文忠。
歐陽修性格剛直張揚,《宋史·歐陽修傳》稱其“天資剛勁,見義勇爲,雖機井在前,觸發(fā)之不顧”。仕途經(jīng)歷四十多年,政治立場鮮明,始終堅持正直爲官、坦蕩做人的原則,以“先憂後樂”的精神關(guān)心國事民生,遇事敢言敢做,充分展現(xiàn)了封建社會士大夫以天下爲己任的優(yōu)良政治品格。然而,歐陽修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仕途事功成績平平。歐陽修杰出的貢獻在於文化建設方面,如參與編纂《崇文總目》,主持修撰《新唐書》《新五代史》,利用權(quán)知貢舉身份滌蕩科場文風等等。
歐陽修生平還有極其豐富的詩詞文賦創(chuàng)作,一直被推尊爲北宋中葉文壇之領袖人物。南宋宰相周必大退歸故里廬陵,率衆(zhòng)收集歐陽修作品,相互編校,定爲《歐陽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內(nèi)含《居士集》五十卷、《外集》二十五卷、《易童子問》三卷、《外制集》三卷、《內(nèi)制集》八卷、《表奏書啓四六集》七卷、《奏議集》十八卷、《雜著述》十九卷、《集古録跋尾》十卷、《書簡》十卷,另有《附録》五卷。周必大慶元刻本問世之後,歷代翻刻不絶,遂成爲歐陽修文集衆(zhòng)多版本中占主導地位的一百五十三卷系統(tǒng)的祖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據(jù)國家圖書館所藏宋慶元二年(一一九六)周必大刻本影印出版,收入《國學基本典籍叢刊》中,以饗學界。是本框高二十一點五厘米,寬十五點四厘米。每半葉十行,行十六字,白口,左右雙邊。首尾基本完整,中缺二十五卷(卷三至六、三十八至四十四、六十一至六十三、九十五、一百三十四至一百四十三),配以明鈔本。此本鈐有“乾學”“雙鑑樓收臧宋本”等印記,可證曾爲徐乾學、傅增湘等名家收藏,彌足珍貴。
歐陽修今存詩歌約八百六十餘首,是“宋調(diào)”的開創(chuàng)者之一。歐陽修一生奔走仕途,積極發(fā)揮“詩言志”的創(chuàng)作功能,抒寫政治懷抱和主張。如《食糟民》《晏太尉西園賀雪歌》《邊戶》等等,議論時政,關(guān)懷民生,展現(xiàn)詩人之胸襟抱負。歐陽修更多的詩歌是表達宦海風波之喜怒哀樂的多種情感體驗!皬]陵事業(yè)起夷陵”(莊有恭詩),歐陽修仕途最初之挫折是貶官夷陵,詩歌中有關(guān)宦海浮沉的感慨驟然增多。最爲膾炙人口的《戲答元珍》,在“春風疑不到天涯”之嗟歎憂慮中,卻表達了“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的樂觀精神,這與宋人仕途相對暢達的經(jīng)歷相關(guān)。幽默樂觀是“宋調(diào)”的品質(zhì)之一,在歐陽修詩歌中已經(jīng)有很好的表現(xiàn)。仕途順暢之後,歐陽修的詠物詩增多,議論化加強,如嘉祐二年(一〇五七)鎖院創(chuàng)作,“長篇險韻,衆(zhòng)製交作……間以滑稽嘲謔,形於風刺”(《歸田録》卷二),大都是此類詠物之作。通過歐陽修等人的創(chuàng)作努力,宋人“以文字爲詩,以才學爲詩,以議論爲詩”的創(chuàng)作特徵漸漸得以定型。
歐陽修詩文兼善,今存散文五百餘篇,躋身“唐宋八大家”之列。歐陽修早年爲科舉功名,學習“時文”寫作,深知“時文”堆砌怪誕之弊病,拳拳服膺韓愈文章,曾立志“當盡力於斯文”(《歐陽修全集》卷七三《記舊本韓文後》),承繼并弘揚韓愈古文運動之精神。歐陽修進入仕途之後,以畢生的努力實踐著自己的創(chuàng)作主張,其大量的散文創(chuàng)作、排抑“太學體”的作爲,都是這種實踐的具體表現(xiàn)。特別能夠體現(xiàn)其文學成就的是記體散文,如《醉翁亭記》《有美堂記》《豐樂亭記》等等。這些文章,清麗通達,曉暢明白,不僅記載了當?shù)氐牡乩盹L景、時風民俗,而且將自己仕途顛簸的感慨融入其中,表現(xiàn)了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風貌。如“醉翁”形象當然有仕途失意的牢騷,結(jié)尾滁人“前者呼,後者應”的游樂景象,又充分證實了“醉翁”之政績,歐陽修的政治自信和樂觀開朗表露無遺。受科舉策文寫作之訓練,歐陽修的政論文觀點鮮明,邏輯嚴密,條理清晰,論説明白,如《朋黨論》《縱囚論》《爲君難論》等。歐陽修識拔的人才王安石、曾鞏、蘇軾、蘇轍、蘇洵等,皆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與歐陽修一起最終奠定了古文牢不可破的地位。蘇軾説北宋當時的評價是“歐陽子,今之韓愈也”(《六一居士集敘》),這是對歐陽修在詩文革新運動中核心地位的充分肯定。
歐陽修存詞近二百四十首。他沿襲“花間”與南唐的傳統(tǒng),是北宋較早公開謳歌男女情愛的詞人。又以多種題材入詞,爲蘇軾等豪放之作導夫先路。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歐陽修詞不避俚俗,在現(xiàn)存的近二百四十首詞作中俚俗詞約有七十多首。這些詞淺易明白,生動細膩,與柳永的創(chuàng)作努力方向一致,爲宋詞注入新鮮的生命活力。在詞史上“晏歐”并稱,歐陽修是北宋詞第一個高峰創(chuàng)作期的代表作家。
綜上所述,歐陽修在文學創(chuàng)作領域的貢獻是巨大的,他是北宋文壇第一位文學巨匠。
諸葛憶兵
二〇一八年八月
歐陽修(一〇〇七—一〇七二),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廬陵(今屬江西)人。歐陽修生平有極其豐富的詩詞文賦創(chuàng)作,一直被推尊為北宋中葉文壇的領袖人物。南宋宰相周必大退歸故里廬陵,率眾收集歐陽修作品,編校成書,定為《歐陽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內(nèi)含《居士集》五十卷、《外集》二十五卷、《易童子問》三卷、《外制集》三卷、《內(nèi)制集》八卷、《表奏書啟四六集》七卷、《奏議集》十八卷、《雜著述》十九卷、《集古録跋尾》十卷、《書簡》十卷,另有《附録》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