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基金項目(編號15YJA740062))的結項成果。本研究以認知語言學、功能語法及現代句法等相關理論為分析工具,基于對馬建忠等先賢關于先秦字詞的語義、語法特性的研究成果的整理,對先秦文獻《荀子》中句法層面“之”字和“其”字結構中的名物化、詞匯層面“者”字和“所”字結構中的名物化以及無形式標記的動詞(“為”“有”)和形容詞(“明”“利”)的名物化等多種情形進行了窮盡性考察,形成了各類名物化更為真實的深層認識,并就名物化的語義基礎、認知動因、及心理機制等認知理據進行了較為深刻的探討。結論客觀、新穎且可信。
張。1967,5),男,漢族,博士,教授,河北工程大學教學名師,中國語用學會理事,河北省高等學校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河北省翻譯協會理事,河北工程大學語言研究所所長及荀子研究所副所長。長年從事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學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外語教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發(fā)表核心期刊語言學類論文多篇,曾獲得省教學成果獎、省教育科研成果獎及省翻譯成果獎。作為主持人完成的語言學課題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規(guī)劃基金項目、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及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項目語言文字專項課題。
第一章 名物化及其相關研究的歷史回顧
第一節(jié) 詞的概念界定
一 國外關于詞的概念
二 國內關于詞的概念
三 古漢語中詞的界定
第二節(jié) 詞類的劃分
一 他山之石
二 現代漢語的詞類劃分
三 古漢語的詞類劃分
第三節(jié) 名詞范疇及其成員
一 兩種范疇觀及其對詞類劃分的影響
二 名詞范疇及其成員
三 古漢語的名詞家族
第四節(jié) 名物化的實質
一 名物化的緣起
二 名物化的思辨
三 名物化的實質
四 古漢語中的名物化
第二章 本書研究的理論框架
第一節(jié) 本書研究的理論視角
一 非范疇化
二 詞匯化和語法化
三 連續(xù)統(tǒng)
四 本體隱喻和概念轉喻
第二節(jié) 本書研究的目標、任務、路線和方法
一 研究目標和任務
二 研究路線和方法
第三章 “之”字結構中的名物化
第一節(jié) “之”字用法概況
一 馬建忠的觀點
二 其他學者的觀點
三 本書的觀點
第二節(jié) “主之謂”結構中的名物化
一 “之”字的“取消句子獨立性”功能
二 “之”字功能爭鳴
三 陳國華(2009)的“名詞性非定式謂詞短語”觀
四 “主+之+謂”結構的功能考察
五 “之”字性質再討論
六 小結
第三節(jié) 其他“之”字結構中的名物化
一 “之”字標記的定中結構
二 “之”字標記的受事前置結構
三 “之”字標記的狀中結構
四 “之”字標記的定語后置結構
五 “之”作指示代詞
六 小結
第四章 “其”字結構中的名物化
第一節(jié) “其”字用法概況
一 馬建忠的觀點
二 其他學者的觀點
三 本書的觀點
第二節(jié) 《荀子》中“其”字用法考察
一 《荀子》中“其”字用法統(tǒng)計
二 《荀子》中“其”字用法考釋
第三節(jié) 《荀子》“其”字結構中的名物化
一 “其”作人稱代詞
二 “其”作物主代詞
三 “其”作指示代詞
四 “其”字其他結構
五 小結
第五章 “者”字結構中的名物化
第一節(jié) “者”字用法概況
一 馬建忠的觀點
二 其他學者的觀點
三 小結
第二節(jié) 《荀子》中“者”字用法考察
一 先秦“者”字用法再分類
二 《荀子》中“者”字用法統(tǒng)計
三 《荀子》中“者”字用法考釋
第三節(jié) 《荀子》“者”字結構中的名物化
一 “VP+者t”結構
二 “VP+者s”結構
三 “者”字存格結構
四 “者”字組合結構
五 小結
第六章 “所”字結構中的名物化
第一節(jié) “所”字用法概況
一 馬建忠的觀點
二 其他學者的觀點
三 本書的觀點
第二節(jié) 《荀子》中“所”字用法考察
一 《荀子》中“所”字用法統(tǒng)計
二 《荀子》中“所”字用法考釋
第三節(jié) 《荀子》“所”字結構中的名物化
一 “所”字語義發(fā)展及其句法功能
二 “所”字結構中的名物化
三 小結
第七章 零標記名詞化
第一節(jié) 零標記動詞名詞化
一 “為”的名物化(687例)
二 “有”的名物化
三 小結
第二節(jié) 零標記形容詞名詞化
一 “明”的名詞化
二 “利”的名詞化
三 小結
第三節(jié) 名詞化的認知理據
一 名詞化的形式表征
二 名詞化的語義基礎
三 名詞化的動因和機制
附錄
表一 《荀子》前24篇中的“之”字用法統(tǒng)計
表二 《荀子》前24篇中的“其”字用法統(tǒng)計
表三 《荀子》前24篇中的“者”字用法統(tǒng)計
表四 《荀子》前24篇中的“所”字用法統(tǒng)計
參考文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