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晨報》創(chuàng)辦人首部慢憶時光散文集。
《日子瘋長》質(zhì)樸如山風的文字,記錄了歲月錯落中念念不忘的少年時光與人性溫情,流露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深深眷戀,就像作者文中所寫——當我們將世界幾乎走遍,才發(fā)現(xiàn)這一輩子的奔走,仍沒能走出那個童年和少年的小鎮(zhèn)。
《日子瘋長》是一本值得大家細細品讀的好書。
1.《瀟湘晨報》創(chuàng)辦人首部慢憶時光散文集——以湖湘原始野性而生命力旺烈的文字,描繪出于歲月錯落中的故鄉(xiāng)溫情和五彩斑斕的少年時光。
2.汪涵傾聲領(lǐng)讀,著名文學(xué)作家余秋雨、唐浩明、韓少功、殘雪、洪晃聯(lián)合推薦。
3.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茅盾文學(xué)獎獲獎作家張煒作序推薦——這是一場追憶的逝水年華,一個離我們遙遙無測、邈遠到難以言喻的空闊世界。
4. 質(zhì)樸如山風的文字,記錄了歲月錯落中念念不忘的少年時光與人性溫情,流露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深深眷戀,就像作者文中所寫——當我們將世界幾乎走遍,才發(fā)現(xiàn)這一輩子的奔走,仍沒能走出那個童年和少年的小鎮(zhèn)!度兆盈傞L》是一本值得大家細細品讀的好書。
5.全書有聲版由汪涵、王麗坤領(lǐng)讀,周揚演播,歡迎掃描書中二維碼收聽。
龔曙光,筆名毛子,湖南澧縣人。
作家,文學(xué)評論家,出版家,媒體人。
2001年創(chuàng)辦《瀟湘晨報》,創(chuàng)造“南瀟湘、北京華”報業(yè)傳奇。
曾獲“中國出版政府獎”“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個人”“2011年CCTV中國經(jīng)濟年度人物”等多個榮譽。
在商務(wù)印書館、三聯(lián)書店等出版社出版管理學(xué)、文學(xué)論著多種,在《人民文學(xué)》《十月》等期刊發(fā)表文學(xué)作品逾50萬字。
序張煒
推薦語余秋雨
唐浩明
韓少功
殘雪
洪晃
汪涵
自序
母親往事
我家三嬸
走不出的小鎮(zhèn)
大 姑
屬貓的父親
棟師傅
少年農(nóng)事
財先生
李伯與金伯
祖父的梨樹
山 上
湖 畔
梅大伯
我的朋友吳卵泡
跋
母親小姐出身丫鬟命,是個典型的富家窮小姐。
母親的外婆家很富有。老輩人說澧州城出北門,沃野數(shù)十里,當年大多是向家的田土。向家便是母親的外婆家。湘西北一帶,說到富甲一方,安福的蔣家、界嶺的向家,在當?shù)赜锌诮员。蔣家便是丁玲的老家。后來有考證稱,兵敗亡命到石門夾山寺的李自成,將家人和財富安置在距夾山幾十里外的安福,改姓為蔣。能與當年的蔣家齊名,可見母親外婆家不只是一般的有錢人家。
有一回,聊到《紅樓夢》里的大觀園,母親輕描淡寫地說:我外婆家有新舊兩個園子,每個都有大觀園那么大。盡管母親淡淡的語氣不像吹牛,但母親離開外婆家時尚小,兒時對空間的記憶往往會夸大許多。母親見我懷疑,便說有一年躲日本飛機,國軍一個團的官兵及武器糧草,藏在老園子里,日本飛機竟沒有找到一個兵。大學(xué)時我去了一趟界嶺,在母親描述的老園子前待了許久。園子1949年后分給了農(nóng)民,據(jù)說住了一個生產(chǎn)隊的農(nóng)戶。我去時絕大多數(shù)住戶已搬走,房屋坍塌得不成樣子,只是輪廓還在。前面一口巨大的水塘,呈腰子形橫在一座陡峭的山峰前,老園子便建在山水之間一塊開闊的平地上。主人在水塘上修了一條路,路上建了一座吊橋,如果將吊橋拉起來,外人除非游泳才可能進到園子。一位靠在斷墻邊曬太陽的老人告訴我,當年賀龍率兵攻打澧州城,有當?shù)厝它c水,建議賀龍中途攻打向家園子,順手牽羊撈些金銀糧草回去。據(jù)說賀龍一看,園子不好打,怕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誤了攻打澧州的正事,老園子僥幸躲過一劫。母親的記憶也好,老人的傳說也罷,如今已都不可考,不過向家的富甲一方,卻是毋庸置疑的。
母親的母親嫁到戴家,鄉(xiāng)鄰公認是明珠暗投。母親的父親家姓戴,那時已家道中落,除了一塊進士及第的鎦金大匾,當年的尊榮所剩無幾。
母親的父親很上進,立志中興家道,重振門庭,于是投筆從戎。先入黃埔,后進南京陸軍大學(xué),在民國紛繁復(fù)雜的軍閥譜系中,算得上嫡系正統(tǒng)。母親的父親身在軍旅,平常難得回家,年幼的母親沒和父親見過幾面。
作為向家大小姐的母親的母親,似乎并不在意夫君的這份志向,也不抱怨這種聚少離多的生活,更樂意生活在娘家的老園子里。母親便一年四季待在向家的時候多,住在戴家的日子少。
記憶中母親的舅舅很多,有在外念洋書并出洋留學(xué)的,也有在當?shù)厝慰h黨部官員的,還有在家什么都不做,成天酗酒燒煙、納妾收小的。舅舅們各忙各的,沒人關(guān)注這個寄居向家的外甥女,甚至對這個嫁出門的妹妹亦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冷漠。嬸娘們更是你一言我一語冷嘲熱諷,雖有外婆疼愛,母親和母親的母親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尷尬和郁悶。沒多久,母親三四歲時,母親的母親抑郁而死,將母親孤零零地扔在了向家。
談及母親的母親的死因,一位嬸娘隱約告訴母親,說母親不是戴家的骨肉。言下之意是向家大小姐另有所愛,而且與戴家公子是奉子成婚。那時母親尚小,并不明白這事意味著什么,對她的命運會有什么影響,只當是嬸娘們慣常的饒舌。懂事后母親想起向家的這則飛短流長,又覺得將信將疑,因為母親對婆家的冷淡,父親對母親的疏遠,除了家世和個性的原因外,似乎另有隱情。多年后母親和我說起,我倒覺得以向家當年的家世與家風,大小姐以愛情抵抗婚約,做出點紅杏出墻的壯舉,似乎也在情理中。
這件事的后果是苦了母親。母親的父親不久便續(xù)弦再娶。有了上次迎娶富家千金的教訓(xùn),這次娶了一個貧寒人家的女兒,并很快生下一男一女。在這個新組建的家庭里,母親成了外人。母親的父親依然在外戎馬倥傯,繼母帶著三個孩子在家。即使繼母不是生性刻薄,母親在家也要帶弟妹,洗尿片,打豬草……
母親的外婆去世后,母親成了真正的孤兒。在富有的向家和敗落的戴家,母親都是無人疼愛的無娘崽!就在外婆死去的那一刻,“家”便在母親的情感世界中徹底坍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