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著在區(qū)域地質背景分析和研究基礎上,根據沉積學原理及盆山耦合機理,探討了十萬大山盆地的沉積演化過程,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了十萬大山盆地沉積相和鈾儲層特征,并探討了沉積過程與鈾成礦作用的關系。在研究盆地典型鈾礦床的基礎上,探討了十萬大山盆地砂巖型鈾礦類型、形成機理。結合與北方產鈾盆地特征對比,指出了十萬大山盆地的鈾找礦前景。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區(qū)概況 1
1.2 砂巖型鈾礦概況及研究意義 2
1.2.1 砂巖型鈾礦概況 2
1.2.2 研究意義 4
1.3 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 5
1.3.1 以往工作研究程度 5
1.3.2 以往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7
1.4 研究思路及技術路線 8
1.4.1 研究思路 8
1.4.2 技術路線 9
1.5 取得的主要成果 9
第2章 區(qū)域地質背景 11
2.1 大地構造位置 11
2.2 區(qū)域地層 11
2.3 區(qū)域構造及分區(qū) 14
2.3.1 區(qū)域構造特征 14
2.3.2 區(qū)域構造分區(qū) 16
2.4 巖漿巖及脈體活動 18
2.5 區(qū)域鈾礦化及其他礦產 19
2.5.1 盆地鈾礦化 19
2.5.2 盆地內其他礦產 20
第3章 十萬大山盆地結構及其特征 21
3.1 十萬大山盆地基底特征 21
3.2 十萬大山盆地蓋層特征 24
3.3 十萬大山盆地構造特征 30
3.3.1 褶皺構造 30
3.3.2 斷裂構造 32
3.4 十萬大山盆地巖漿與熱液活動 35
第4章 十萬大山盆地沉積相特征 36
4.1 沉積相研究方法 36
4.1.1 基礎地質資料分析 36
4.1.2 地球物理測井資料分析 36
4.1.3 地震資料分析 37
4.1.4 地球化學資料分析 37
4.1.5 綜合分析的方法 38
4.2 沉積相確定的標志 38
4.2.1 巖性標志 38
4.2.2 沉積構造標志 41
4.2.3 生物標志 44
4.2.4 剖面結構特征 44
4.3 沉積相及沉積亞相 45
4.3.1 曲流河沉積 46
4.3.2 湖泊沉積體系 50
4.4 沉積演化 53
4.4.1 沉積相演化特征 53
4.4.2 地層砂泥比特征 62
4.4.3 地層地球化學特征 62
4.5 鈾成礦與沉積相的關系 71
第5章 鈾儲層地質特征研究 75
5.1 巖石學特征 75
5.1.1 碎屑物質成分特征 75
5.1.2 主要巖石類型 76
5.1.3 填隙物組分特征 77
5.2 儲層孔隙特征研究 80
5.3 鈾儲層物性特征 81
5.4 鈾儲層特征分析 85
第6章 十萬大山盆地盆山耦合與鈾成礦作用 87
6.1 十萬大山盆地盆山演化過程分析 87
6.2 印支期盆山耦合關系與鈾成礦作用 89
6.3 燕山期盆山耦合與鈾成礦作用 90
6.4 喜馬拉雅期盆山耦合及鈾成礦作用 91
第7章 十萬大山盆地典型鈾礦床特征 93
7.1 十萬大山盆地鈾礦(點)分布及類型 93
7.2 屯林(375)礦床地質特征 95
7.2.1 礦區(qū)地層 95
7.2.2 含礦砂體及含礦主巖特征 99
7.2.3 礦區(qū)構造 102
7.2.4 礦體特征 103
7.2.5 礦石特征 103
7.2.6 控礦因素 112
7.2.7 成礦時代及形成溫度 113
7.3 屯林375礦床地球化學特征 113
7.3.1 常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征 113
7.3.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征 119
7.3.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 128
7.3.4 方解石地球化學特征 133
7.3.5 硫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 142
第8章 十萬大山盆地鈾成礦作用及成礦遠景探討 143
8.1 鈾成礦條件及成礦規(guī)律 143
8.1.1 成礦物質來源 143
8.1.2 成礦流體來源 147
8.1.3 構造條件 147
8.1.4 地層巖性條件 148
8.1.5 巖相古地理條件 149
8.1.6 古氣候條件 149
8.1.7 水文地質條件 150
8.2 鈾成礦作用及成礦模式 150
8.2.1 風化作用階段 150
8.2.2 沉積-成巖作用階段 151
8.2.3 后生作用階段 152
8.2.4 后期疊加改造階段 152
8.3 十萬大山盆地鈾成礦潛力分析 154
8.3.1 十萬大山盆地與北方產鈾盆地對比 154
8.3.2 十萬大山盆地鈾成礦潛力 157
8.4 十萬大山盆地東南緣鈾找礦遠景區(qū) 158
第9章 結論及建議 161
9.1 結論 161
9.2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164
參考文獻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