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馮瑋先生撰就。詳細講述了日本的由來,剖析了日本獨特的攝關政治的形成和武家政權的建立,從織田信長天下布武到德川將軍元和偃武的日本統(tǒng)一;描述了傳承至今的神道教、物語、和歌、俳句、浮世繪、猿樂、屏障畫等獨特的日本文化;展現(xiàn)了明治維新后日本風云激蕩的現(xiàn)代化進程;論述了中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和逐步擴大,太平洋戰(zhàn)爭的爆發(fā)和*終的東京審判;分析了日本戰(zhàn)后政治55年體制的解體,追蹤了日本戰(zhàn)后從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的足跡。
全書涵蓋日本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和思想文化的變遷。史實豐富,見解獨到,言近旨遠,啟人心智。自問世以來,一再加印,獲得讀者的一致好評。
一本集可讀性、專業(yè)性、新視角于一體的日本通史,十數(shù)年暢銷不衰。
學貴有疑,古人多有論述。朱熹曰:讀書無疑須有疑,有疑定要求無疑。無疑本自有疑始,有疑方能達無疑。陸九淵曰: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近代以后,懷疑和批判精神更被舉世公認為知識分子的身份證。今天,不具有這張身份證只是知道分子,不是知識分子,正日益獲得更多人認同。正是渴望成為知識分子的追求,敦促我在治學路上蹣跚前行,并為自己確立了標新立異、博采眾長、史論結合、經世致用的16字治學原則。這一所謂的原則亦被我運用于拙著的寫作。在此,我謹就標新立異這一對任何合格的學術作品的基本要求,談一點個人體會。
為了闡釋拙著所謂的標新,首先請允我引述日本著名史學家網野善彥近年對日本史研究狀況的點評:日本人的出現(xiàn)、日本國的成立、日本國首次登上國際舞臺,這些堪稱日本史出發(fā)點的重大事實幾乎不為當今日本人所知的現(xiàn)實,的確令人驚訝。我認為,對這一現(xiàn)實不管如何強調都不過分。形成這一現(xiàn)實固然有深刻的根源,但是其直接的背景,則是明治以后政府將記紀(按:《古事記》、《日本書紀》)神話所描繪的日本建國的歷史,不加分析地通過國家教育作為史實全面向國民灌輸。戰(zhàn)敗后,戰(zhàn)后歷史學雖然以對神話為基礎的歷史進行了批判,對天皇亦持有批判性觀點,試圖以史實為基礎對歷史進行學術性探討,并通過這種探討還原歷史原貌。但是,戰(zhàn)后歷史學依然沒有將與天皇具有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的日本,作為研究和探討的對象。1966年政府繼承紀元節(jié)傳統(tǒng),將其定為建國紀念日時,對此持反對意見的歷史學研究者也沒有認真探討日本國的建立,而是始終沿用日本的舊石器時代、繩文時代的日本、彌生時代的日本等表述,使這一狀況延續(xù)至今。因此,不能不說日本建國的歷史,依然是戰(zhàn)后歷史學的一個盲點。
為了努力消滅這一盲點,筆者參閱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對有關史籍的論述爬梳整理,大致勾勒了一條日本列島的形成、日本人的形成、日本之由來的粗略線索。
馮瑋,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員;中華日本學會常務理事。曾赴日本京都大學留學,1993年獲博士學位。自1995年先后任日本神奈川大學客座研究員、韓國高麗大學客座研究員、日本慶應大學客座教授。著有《日本經濟體制的歷史變遷理論和政策互動》、《﹤菊花與刀﹥精讀》等專著6部;另有日譯漢《昭和時代見證錄》等多種譯著。以中文、日文、英文在海內外發(fā)表論文100余篇,其中大部分刊載于《歷史研究》《世界歷史》《史學理論研究》《日本學刊》等權威、核心刊物。
序言
第一章 史前時代
一、 日本列島的形成和日本人的起源
二、 先土器時代
三、 我國的黎明期繩文時代
四、 文政十一年彌生十日
作者點評
第二章 古墳·大和時代
一、 倭人·邪馬臺國·古墳
二、 大和朝廷的建立和倭的初步統(tǒng)一
三、 國家制法自滋始焉
四、 興隆三寶和飛鳥文化
五、 大化改新在刀光劍影下進行
六、 律令制國家在同室操戈中建立
七、 因為日出東方,故稱我國為日本
八、 白鳳文化
作者點評
第三章 奈良時代
一、 和同開珎和平城京是律令國家的象征
二、 奈良時代:政情不安和混迷的時代
三、 日本版圖的迅速擴大
四、 遣隋、遣唐使的波及效應
五、 文字的普及和個性的誕生
作者點評
第四章 平安時代
一、 遷都平安·鞏固皇權
二、 虛弱的天皇和幼帝接連登基
攝關政治的前提
三、 由上皇或法皇在院廳主理國政
四、 唐風文化與國風文化共存共榮
五、 佛教文化的繁榮
作者點評
第五章 鐮倉時代
一、 源平爭亂
二、 鐮倉:武家政權的發(fā)祥地
三、 執(zhí)權治世的時代
四、 莊園制和御家人制
五、 忽必烈征伐:文永、弘安之役
六、 鐮倉時代的紋化
七、 鐮倉新佛教
作者點評
第六章 室町時代
一、 一天兩帝南北京
二、 南北一統(tǒng)和室町鼎盛
三、 亂:從禪秀之亂到應仁之亂
四、 中世紀是一揆的時代
五、 日明復交和勘合貿易
六、 神與佛的共生
七、 傳承至今的日本獨特的文化
作者點評
第七章 戰(zhàn)國時代
一、 應仁之亂:日本歷史的里程碑
二、 天下布武
三、 天下布武路線的轉換
四、 從統(tǒng)一天下到侵略朝鮮
五、 吉利支丹時代的興衰
六、 安土·桃山文化和南蠻文化
東西文化并行格局的形成
作者點評
第八章 江戶時代
一、 元和偃武:走向近世社會
二、 幕藩體制的建立和享保改革
三、 田沼政治和寬政改革
四、 大鹽之亂和天保改革
五、 鎖國和開國
六、 尊王攘夷:明治維新的前奏
七、 從公武合體到大政奉還
八、 儒學的全盛和諸學的并行
九、 并行不悖的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
作者點評
第九章 明治時代
一、 定制·改元·遷都·變法
二、 殖產興業(yè)·文明開化·富國強兵
三、 外征論和安內論的沖突
四、 大久保體制的三大歷史遺產
五、 超然主義·政黨內閣·桂圓體制
六、 修改條約:明治政府的首要外交課題
七、 改變東亞秩序的甲午戰(zhàn)爭
八、 日英同盟條約:日俄戰(zhàn)爭和日韓合并的通行證
作者點評
第十章 大正時代
一、 大正政變
二、 邁上真正的政黨內閣的臺階
三、 平民首相原敬
四、 護憲三派內閣
五、 從小村外交到幣原外交
六、 大正民主的政治思潮
作者點評
第十一章 昭和時代(戰(zhàn)前)
一、 改朝換代:裕仁登基·田中登臺
二、 從皇姑屯事件到九一八事變
三、 九一八事變和十月事變
四、 沖破華盛頓體制
五、 盧溝橋事變·北支事變·支那事變
六、 支那事變的擴大
七、 構筑大東亞共榮圈
八、 南進日本刀直逼山姆叔
九、 攀登新高山·1208
作者點評
第十二章 昭和時代(戰(zhàn)后)
一、 和平在蘑菇煙云中升起
二、 戰(zhàn)后處理和戰(zhàn)后改革
三、 東京審判
四、 戰(zhàn)后復興和舊金山體制的建立
五、 50年代:日本政治、經濟、外交的分水嶺
六、 60年代:創(chuàng)造東方奇跡
七、 70年代:兩次尼克松沖擊和石油沖擊
八、 80年代:昭和時代在內政外交的劇變中謝幕
作者點評
未了章: 平成時代……
一、 象征天皇制的延續(xù)
二、 泡沫經濟的崩潰和55年體制的終結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