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1939年前和1939年后兩個歷史階段,通過一系列重大歷史決策和歷史細節(jié),包括丘吉爾與希特勒的演說術、對公共關系的處理、對個人生活的態(tài)度、對勸諫的態(tài)度、對同事與盟友的選擇,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的評價等,分別探討了地處英吉利海峽兩岸的丘吉爾和希特勒針尖對麥芒的領導力,并記載了他們之間大量的趣聞軼事,既富于知識性,又趣味盎然。深刻而幽默地剖析了丘吉爾與希特勒這兩位截然不同的二戰(zhàn)指揮者對戰(zhàn)爭的決定因素,及其對后世的長遠影響。
該書是羅伯茨優(yōu)雅樸實的寫作手法的一個例證,他用短短幾百頁成功濃縮了這一重大歷史時期。對兩位巨擘的獨特描述手法更是其特色之處,即使讀者飽覽群書,對*血腥的戰(zhàn)爭爛熟于心,讀了此書仍會蕩氣回腸。
該書令人鼓舞、可讀性高,遠非簡單的點對點對比。書中對歷史、歷史的締造者與書寫者,對領導力本身,對過去與當今各種具有諷刺意味的事件都進行了深刻思考。
我時時警惕、處處留心,所見所聞發(fā)人深省。前路波詭云譎,步步驚心;請務必給我支持,如果失去掌控,我將不再領導。
《薩伏羅拉》,溫斯頓·丘吉爾、
一百個人怎么可能聽任一個人領導?這是我參加劍橋大學入學考試時的一道作文題。這道題目讓我魂牽夢縈,足足耗費了二十年的光陰,我才在深思熟慮之后試著回答這一問題。誠然,這個問題植根于人類的歷史與文明的核心。如果一個人連一百個人都領導不了,何來的戰(zhàn)爭?自然也不會有堂皇雄偉的教堂,更不會有宇宙空間探索或者愛樂樂團的管弦樂隊。一個人具有讓其余一百個人聽從自己指揮的能力,這是人類所有集體活動的基石,無論這種集體活動是好還是壞。那么一個人是怎么做到領導一百個人的呢?
…………
安德魯·羅伯茨,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曾經(jīng)的優(yōu)等生;始椅膶W學會會員。其著作包括《卓越的丘吉爾團隊》(1994)、《索爾斯貝里》(1995)、《拿破侖與威靈頓》(2001)、《假如日本不曾偷襲珍珠港》(2004)、《滑鐵盧:拿破侖的最后一搏》(2005)等。并憑借《索爾斯貝里》獲得了沃夫森歷史獎和詹姆士·史登非文學類銀筆獎。
導言
經(jīng)典領導藝術范式
現(xiàn)代領導范式
希特勒與丘吉爾: 對后世的長遠影響
1939年之前的丘吉爾和希特勒
締造國家神話
演說術
希特勒對丘吉爾避而不見
領袖魅力
公共關系處理
官邸對比
對建筑的態(tài)度
政治道具、標志和商標的使用
人際關系能力
對于勸諫的態(tài)度
管理風格
為元首而奮斗
1940年之后的丘吉爾和希特勒
丘吉爾上臺
希特勒通往貢比涅之路
任務導向原則
丘吉爾的直言不諱
攫取全權
戰(zhàn)勝失敗主義思想
尋找盟友
在精神上取勝
人為制造緊張局勢: 丘吉爾和阿蘭布魯克
希特勒評價丘吉爾
丘吉爾對希特勒的評價
使用秘密情報
炒員工魷魚
反希特勒運動
諾曼底登陸: 向希特勒復仇
結論
米爾格拉姆實驗和阿施從眾實驗
承擔責任
激流勇退
歷史學家丘吉爾
丘吉爾的歷史地位
尾注
參考文獻
索引
插圖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