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寫給情緒性進食患者的,關于接受和改變自我,從而正視并改善情緒性進食的圖書。
DBT,即辯證行為療法(dialectical-behavior therapy),是國際臨床心理學實踐中被廣泛應用的一種治療方法,由美國心理學家Marsha M.Linehan創(chuàng)立。本書以課程的方式介紹了DBT方法用于情緒性進食的理論基礎及相關技能,包括停止情緒化進食的方法、如何制訂計劃并實現(xiàn)目標、辯證思維和正念在改善情緒化進食上的優(yōu)勢、自我掌控情緒、增加積極情緒及防止情緒化進食復發(fā)等,同時在每課中配以大量練習幫助讀者理解并實踐該課的要點。按順序閱讀、練習本書,將幫助情緒性進食患者認識情緒與進食兩者的關系并加以調整,找到屬于自己的接受和改變之間的平衡點,成為自己的情緒和飲食的真正的掌控者。
本書的讀者對象為情緒性進食患者,如習慣通過進食排解壓力或負面情緒的人,同時也可供心理咨詢師、心理治療師等相關從業(yè)人員學習參考。
作為一名資深吃貨,終日忐忑于體重腰圍,對于為《告別情緒性進食的DBT.方法》(Safer、 Adler and Masson, 2018)寫序頗感壓力,同時也有先睹為快和偷師的竊喜。
以個人體驗而言,改變與食物的關系的確是世界上最難做到的事情之一。坦白地說,在世界上尚有數(shù)以億計的人們?yōu)橄乱活D飯的著落犯愁的時代,本書談論的暴食癥似乎還沒進入亟須解決的問題名單,患者的痛苦并不廣為人知,或獲得應有的關注與同情,而更多被視為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我們還不知道暴食癥或更大范圍上進食障礙的病因,但顯然其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來自文化、家庭、同伴的壓力,導致曾經以為是白人女性獨有的這種病癥被發(fā)現(xiàn)廣泛存在于任何族群和文化背景的人群中,其中包括5%~10%的男性。相當一部分患者從來不尋求治療,且進食障礙很少自行消失,如果不治療,可能會對患者的軀體和心理狀況造成極為嚴重的損害。而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治療可以發(fā)揮作用,盡管這可能是一個困難的過程,不一定立竿見影,而且需要患者和家人的積極配合與參與。
本書所述的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就是一種可以幫助暴食癥患者的非藥物治療,一種很好的心理治療方法。DBT作為認知行為治療的一個變種,由美國心理學家瑪莎· M·
林納涵(Marsha M. Linehan)創(chuàng)立,發(fā)展至今已有30年。DBT基于生物社會理論,綜合了情緒調節(jié)及現(xiàn)實檢驗的認知行為技術和主要來源于冥想的正念覺知。作為原本用于邊緣型人格障礙的一種循證心理治療方法,現(xiàn)在它也被用來治療情緒障礙、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自殺自傷、物質依賴和本書主題暴食癥?紤]到大多數(shù)暴食癥患者并未嚴重到需要住院治療,也出于隱私性和經濟性的考慮,學習自助的方式可以幫助更多的人。本書介紹了DBT的三個基本模塊:正念、情緒調節(jié)和痛苦忍受,并輔之以實證研究的結果,可以極大鼓舞參與者的信心,鼓勵他們去理解自身與食物的關系,觀察自己的真實感受,關注情緒失調與暴食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以辯證思維取代非黑即白的僵化思維模式,在接受和改變之間找到平衡,使人們在接受自己的同時,認識到停止暴食的需要。不同于傳統(tǒng)的治療師主導的治療,這本書力圖幫助人們成為自己的教練。非常具體的學習內容、案例分析,加上技能訓練,佐以每章后的練習和家庭作業(yè),使本書生動活潑,循序漸進,讓人不忍釋卷。
本書主譯陳玨博士和她的心身科團隊多年來致力于進食障礙的臨床治療和病理機制研究。作為心身醫(yī)學特色?坪瓦M食障礙診治中心負責人,陳玨博士2016年在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CSD)學習世界上最新的飲食失調治療方法之一,即適用于暴食癥和神經性貪食癥的辯證行為治療,并于2017年10月邀請了UCSD進食障礙中心專家為我國精神衛(wèi)生與心理學界的130余名專業(yè)工作者開展了為期五天的DBT培訓,之后又在進食障礙診治中心對門診貪食癥患者開展DBT團體技能訓練,得到了工作人員和患者的普遍認可。另一方面,國內目前尚缺乏有經驗、有資質的DBT治療師和DBT督導師,DBT的研究也僅處在萌芽階段。有鑒于此,她和團隊決定將黛博拉·L·賽飛博士等的The DBT. Solution for Emotional Eating翻譯成中文。這本自助治療方法圖書的出版無疑將推動DBT本土化研究,促進DBT在中國人群治療中療效證據(jù)的產生。
希望通過學習這本書來減肥的人恐怕不能如愿,但它將幫助你建立更積極的體驗及人際關系,獲得對自我的更好了解和掌控,坦然接受生活的本來面貌,提高幸福感和自信心。希望所有人都能夠讀一讀這本書,通過反復練習和溫習,定能獲益良多。
在本書接近結尾處,看到這樣一段話,在2018年的最后一天,也將它作為我的祝愿吧:這個課程實際上是教你一種新的存在于和回應世界的方式。我們希望你能運用所學到的技能來幫助自己以這種新的方式繼續(xù)生活。
徐一峰
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
2018年12月31日于上海
Debra L. Safer[美],醫(yī)學博士,斯坦福大學醫(yī)學院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系副教授,斯坦福成人進食與體重障礙診所聯(lián)合主任。
Sarah Adler[美],心理學博士,斯坦福大學醫(yī)學院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私人執(zhí)業(yè)的臨床心理學家。
Philip C. Masson[加],博士,韋仕敦大學臨床心理學副教授,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倫敦市執(zhí)業(yè)的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