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緒論/1
1.1研究背景/2
1.2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簡介/5
1.2.1高海拔地區(qū)車輛動力特性/5
1.2.2高海拔地區(qū)駕駛員心理生理變化特性/7
1.2.3高海拔地區(qū)高速公路交通運行特征/11
1.2.4高海拔地區(qū)高速公路路線技術指標/17
1.3主要研究內容/21
1.3.1低壓缺氧環(huán)境下車輛性能與駕駛行為研究/22
1.3.2青藏地區(qū)高速公路交通特征與速度控制研究/25
1.3.3低壓缺氧環(huán)境下高速公路路線主要技術指標研究/27
1.3.4青藏高速公路技術標準與設計指南研究/29
1.4技術難點與研究方法/29
1.5科技成果與創(chuàng)新/32
1.6成果應用情況/35
1.7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36
第2章高海拔地區(qū)交通運行特征/39
2.1高海拔特殊環(huán)境下交通事故特征/40
2.1.1交通事故基礎數(shù)據(jù)/40
2.1.2交通事故分析指標及方法/40
2.1.3交通事故總體分布特征/44
2.1.4交通事故與人、車、路、環(huán)境的關系特征/51
2.2高海拔特殊環(huán)境下交通流運行特性/66
2.2.1基礎數(shù)據(jù)采集情況/66
2.2.2交通量及其組成分析/67
2.2.3交通流行駛特性分析/74
2.3高海拔地區(qū)交通安全服務水平/78
2.3.1路段劃分方法確定/79
2.3.2交通事故影響因素分析/81
2.3.3區(qū)域公路事故預測模型/85
2.3.4二級公路交通安全服務水平/91
2.3.5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服務水平研究初探/93
第3章高海拔地區(qū)低壓缺氧環(huán)境下典型車輛動力特性/95
3.1試驗車型與試驗方案/96
3.1.1試驗車型/96
3.1.2試驗方案/100
3.1.3試驗地點及環(huán)境狀況/100
3.2高原地區(qū)車輛動力特性原理/101
3.2.1車輛行駛動力原理/101
3.2.2車輛行駛阻力原理/103
3.2.3基于海拔的動力和阻力折減原理/105
3.3發(fā)動機外特性/109
3.3.1發(fā)動機外特性的試驗及計算過程/109
3.3.2不同海拔下發(fā)動機外特性比較/111
3.3.3發(fā)動機轉矩折減系數(shù)分析/113
3.4發(fā)動機制動特性/117
3.4.1發(fā)動機制動特性試驗及計算過程/117
3.4.2不同海拔下發(fā)動機制動特性比較/118
3.4.3發(fā)動機制動轉矩折減系數(shù)分析/121
第4章高海拔地區(qū)低壓缺氧環(huán)境下駕駛員心理生理變化特性/125
4.1低氧環(huán)境下駕駛員的感知與操作能力/126
4.1.1試驗方案設計/126
4.1.2駕駛員反應能力變化特性/129
4.1.3復雜線形條件下駕駛員心率變化特性/130
4.1.4復雜線形條件下駕駛員心率變化模型/134
4.2低氧環(huán)境下駕駛員的疲勞特性/139
4.2.1試驗方案設計/139
4.2.2不同海拔條件下的駕駛疲勞特性/143
4.2.3不同海拔條件下的駕駛疲勞模型/149
第5章高海拔地區(qū)高速公路運行速度模型/157
5.1代表車型/158
5.1.1小型車代表車型/158
5.1.2大型車代表車型/159
5.2動力和阻力折減對車輛行駛速度的影響/159
5.3平衡速度與等效坡度的關系/160
5.3.1小于80km/h的等效坡度和坡度偏移值/161
5.3.2大于80km/h的等效坡度和坡度偏移值/168
5.4考慮等效坡度的運行速度預測模型/173
5.5運行速度預測模型的驗證分析/174
第6章高海拔地區(qū)高速公路路線安全設計技術/179
6.1高海拔地區(qū)高速公路主要幾何指標與參數(shù)/180
6.1.1平面線形指標研究/180
6.1.2公路縱坡設計指標/183
6.1.3連續(xù)長陡下坡界定標準/193
6.1.4橫斷面組成與尺寸/196
6.1.5路拱橫坡與路面超高/198
6.1.6冰雪條件下停車視距/211
6.2服務設施合理間距/216
6.2.1服務設施設置間隔主要考慮因素/217
6.2.2服務設施種類劃分及功能定位/224
6.2.3青藏公路第二類服務設施間隔/226
6.2.4青藏公路第三類服務設施間隔/227
6.2.5青藏公路第一類服務設施間隔/229
6.3高海拔地區(qū)高速公路設計速度動態(tài)分段技術/231
6.3.1以公路功能、技術等級選擇設計速度/231
6.3.2以海拔地形條件等布線因素選擇設計速度/232
6.3.3考慮氣候條件選擇設計速度/233
6.3.4考慮典型車輛的運行速度選擇設計速度/234
6.3.5考慮沿線路網(wǎng)節(jié)點選擇速度分段/235
6.3.6速度過渡設計/235
6.4路線安全設計優(yōu)化方法/238
6.4.1線形指標的選用原則/238
6.4.2路線安全性優(yōu)化設計流程/239
6.5青藏高速公路技術標準研究/242
6.6高海拔地區(qū)高速公路動態(tài)速度控制(限速)設計技術/244
6.6.1限速方式及其分布/244
6.6.2車輛超速情況分析/247
6.6.3既有限速設施限速效果評價/251
6.6.4特殊環(huán)境下限速決策與設置技術/251
第7章依托工程應用與示范/257
7.1依托工程概況/258
7.2設計速度分段適應性分析/259
7.2.1功能定位與布設條件/259
7.2.2車輛運行條件/260
7.2.3路網(wǎng)節(jié)點條件/261
7.3運行速度協(xié)調性評價/261
7.4基于運行速度的平縱幾何線形指標檢驗/263
7.4.1平面線形指標檢驗/263
7.4.2縱面線形指標檢驗/264
7.4.3視距檢驗/265
7.5限速實施方案/266
7.5.1示范工程主要內容及技術路線/267
7.5.2限速綜合決策模型的應用/267
7.5.3具體實施方案/268
7.5.4限速標志設置/269
7.5.5其他速度管理建議方案/269
參考文獻/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