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共分為六個部分,*部分主要厘清國學概念的源流,對其產生、發(fā)展、內容、范圍和分類進行梳理,以揭示國學教育的現(xiàn)實啟迪意義,讓讀者了解本教材的實際意義;第二部分詳細剖析儒家經典,對《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四書,從其思想體系、經典原文選釋、評析以及經典名句誦讀幾個方面進行解構和闡釋,使讀者對儒家的主要經典思想有一個明晰的認識;第三部分主要對原始道家的經典代表作,如《道德經》《莊子》,從其思想體系、經典原文選釋、評析以及經典名句誦讀幾個方面進行解析,讓讀者對原始道家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第四部分圍繞佛教展開論述,該章不僅對佛教的產生和發(fā)展進行了分析,同時進一步對中國化的佛教八宗,即天臺宗、三論宗、密宗、法相唯識宗、律宗、凈土宗、華嚴宗以及禪宗的思想進行解析,更對影響非凡的禪宗進行了原典意義上的解讀,對其代表作《壇經》進行原典選釋性賞析,以揭示禪宗對今世文化發(fā)展的影響;第五部分對宋明理學時期的大儒張載所開創(chuàng)的關學思想,從其產生、發(fā)展以及對張載代表作《西銘》全文思想的解讀、評析等方面進行闡釋,以揭示關學思想作為地方學,在整個儒學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對其在當今社會的影響進行探討;第六部分則起到概括總結作用。該部分主要對國學近代以來的變遷進行回顧與分析,從史學、子學、現(xiàn)代新儒家等角度對近代以來國學的發(fā)展進行詳解,呈現(xiàn)給讀者一個整體印象,使其了解國學在當今社會的發(fā)展狀態(tài)。
可以說,《國學經典導論》是專門講解國學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教材。該教材集儒、釋、道*有代表性的經典為一體,選取提煉儒、釋、道諸經、諸子中有代表性的經典思想及其原文語句進行解讀,同時吸收多年來學術界研究學術心得,結合作者個人的學術研究,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歷史發(fā)展長河中所積淀的思想文本做出深入淺出的詳解和詮釋。該教材簡易明了,思路清晰,不僅面對高等學府的大學生,為其提供學習和了解中國傳統(tǒng)哲學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通識性知識,同時也可以作為社會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學習和了解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歷史變遷的參考書。
俞秀玲,女,博士,碩士生導師,西北政法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中心訪問學者,中國朱子學會常務委員,陜西省孔子研究會、陜西省哲學學會、陜西省價值哲學學會等學會會員。自2003年9月工作至今,主要致力于中國傳統(tǒng)哲學與文化的教學、研究。近年來發(fā)表專業(yè)學術論文二十多篇,參編《中國哲學原典導讀》(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年版),獨著《李二曲理學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參與或主持國家級、省級社科基金項目和諧社會的道德建設儒家哲學的當代價值研究《呂氏鄉(xiāng)約》的當代價值研究長安文化與西安人文精神的重建陜西藍田的鄉(xiāng)村實踐及鄉(xiāng)賢文化價值觀的重建等課題。獲得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科研成果獎、教學成果獎多項;榮獲院級優(yōu)秀本科生導師、校級先進工作者以及校級優(yōu)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第一章 什么是國學(1)
第一節(jié)國學名稱的由來(1)
第二節(jié) 國學的發(fā)展歷程和階段(6)
第三節(jié) 國學的范圍及其分類(10)
第四節(jié) 國學教育的現(xiàn)實意義(15)
第二章 儒家經典文化與人生(19)
第一節(jié)《論語》與為仁之智慧(21)
一 孔子其人其事(23)
二 孔子思想學說及其智慧(28)
三《論語》原文選釋(81)
四《論語》經典名句誦讀(128)
第二節(jié)《大學》與自身發(fā)展(132)
一 曾子其人其事(133)
二 曾子思想學說及其智慧(136)
三《大學》原文選釋(161)
四《大學》經典名句誦讀(171)
第三節(jié)《中庸》與心性修煉(173)
一 子思其人其事(174)
二 子思思想學說及其智慧(180)
三《中庸》原文選釋(190)
四《中庸》經典名句誦讀(216)
第四節(jié)《孟子》與內圣之道(218)
一 孟子其人其事(221)
二 孟子思想學說及其智慧(224)
三《孟子》原文選釋(241)
四《孟子》經典名句誦讀(264)
第三章 道家經典文化與人生(269)
第一節(jié) 道家經典文化引論(269)
一 老子之生平事跡(270)
二 莊子之生平事跡(272)
第二節(jié)《老子》與道之智慧(275)
一 老子的哲學思想與人生智慧(275)
二《老子》原文選釋(283)
三《老子》經典名句誦讀(298)
第三節(jié)《莊子》與逍遙游的人生哲學(302)
一 莊子的哲學思想及其人生智慧(303)
二《莊子》原文選釋(315)
三《莊子》經典名句誦讀(336)
第四章 佛教經典文化與人生(342)
第一節(jié) 佛教源流(342)
一 印度佛教的產生與發(fā)展(342)
二 中國佛教的產生與發(fā)展(354)
第二節(jié) 佛教的空性智慧(369)
一 原始佛教的空觀(370)
二 中觀派的空觀(372)
第三節(jié)《壇經》與養(yǎng)心之道(378)
一 慧能與禪宗(378)
二 慧能與《壇經》(381)
三《壇經》原文選釋(390)
四《壇經》經典名句誦讀(394)
第五章 中國地域特色文化關學(397)
第一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格局(397)
一 史前時期的文化遺跡(397)
二 傳統(tǒng)文化的雛形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戰(zhàn)國(398)
三 傳統(tǒng)文化的定型期:秦漢(399)
四 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期:魏晉南北朝至唐中葉(401)
五 傳統(tǒng)文化的強化期:唐中葉至明中葉(402)
六 傳統(tǒng)文化的轉型期:明末迄今(404)
第二節(jié) 關中文化:關學形成的歷史底蘊(406)
第三節(jié) 關中文化的精髓(412)
一 關學及張載思想概述(413)
二 關學的核心精神(417)
第四節(jié)《西銘》與人生之道(422)
一《西銘》原文注解(423)
二《西銘》哲學思想解析(430)
第六章 國學在近現(xiàn)代的復興(439)
第一節(jié) 近代國學概述(439)
第二節(jié) 近代變革下的經學今古文之爭(453)
第三節(jié) 近代子學的復興(464)
第四節(jié) 近代史學的變革(472)
第五節(jié) 現(xiàn)代新儒學的崛起(475)
后 記(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