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擊壤書,認識綠窗
馮秋子
在申報的中國作協(xié)首屆少數(shù)民族文學之星的選題中,讀到綠窗的散文原稿匯集《擊壤書》,暗暗驚喜。這是一部卓爾不群的作品集。有一些遺憾,但仍然遮蔽不住作者深長的思想鋒芒和銳利的藝術(shù)直覺。在我們認識綠窗之前,她已經(jīng)走得很遠。讀到好東西,是什么可以與之交換的呢?由此想,讀到一部好書,看到一部好影片,欣賞到一部好的舞臺作品,聽到一支好歌,付出多少費用,是能夠和那個好作品相等,而錢又能說明什么呢?
雖有個別篇章作者的自我規(guī)定比較有勁,文字硬性,氣流不夠自然,殘酷而粗糙的生活蘊生的憤怒,讓力氣不及,使出行未能從容,著落的結(jié)果是不盡準確,顧念的東西,下筆時候自以為痛快淋漓,但是,把想要說的話凝聚成一個詞兩個字,隱晦地、憋著氣似的運轉(zhuǎn),于是文章處在作者主觀意志的猛烈切割中也許作品內(nèi)部流動著一條生命的暗河,但是地表、作品樣貌上,呈現(xiàn)出意識上的塊壘與阻隔。一般情況,這種作者清楚,閱讀者費心費力卻仍然停留在作者個人化的表達之外,在效果上會打一些折扣,因為于欣賞設(shè)置了阻障,隔絕出一些距離。我反復讀這幾篇作品,想體會那是一種什么情形;氐缴⑽膭(chuàng)作的內(nèi)部規(guī)律看,寫作者個人行走的不同形態(tài),客觀上其實是在尋找、接近和藝術(shù)思想的分寸相諧、相契的記錄過程。相抵著的東西,我相信會在知覺過程一點點地自然消泯;反過來看,閱讀者不能盡得,不能盡興的經(jīng)驗,也是督促和警醒,審美要求即是希望所在。關(guān)鍵在寫作者,是不是有要求、能跨越。
綠窗悟性很高,充分交流以后,她調(diào)整了作為自己第一部作品集的個別篇目,補充和修繕了在新的意識和把握中,能夠有的整體格局和準備,F(xiàn)在能夠見識到的,就是每一篇作品自身攜帶的成熟品質(zhì),與作者難能可貴的準確恰到的行進方向。綠窗多年的蓄積和揣摸,深厚的閱歷、精到的思想和意識,以及她的藝術(shù)的胸襟和格局,在這部作品集展現(xiàn)出來。
令我常;叵氲,是綠窗何以安靜地往前,把生活中積重難返的困惑,有節(jié)制地一點點地挖掘出來,她的控制力,既有刀刃之功,又有不喧囂不鋪張的韌性和教養(yǎng),在客觀的中縫或者路徑上,跟終極的大愛的目標融和一致,捕捉和呈現(xiàn)別樣的獨特而具有積極的貢獻。她的作品,總有縱深度,有幾重的維度,有不盡的表現(xiàn)可能和魅力效能。
艱難在她的作品中,怎么樣就不僅僅是個人的苦和難和痛,她怎樣就把很多的困苦消化成痛定思痛的更多人的起躍之基點。何況還有歷史、民族文化,她從屬于她的歷史中浸漫持續(xù)過來。我欣賞她帶進作品的不同的文化氣息,文明形態(tài),和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意味和內(nèi)涵。
綠窗寫作的魔力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