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亨利善用浪漫主義手法描寫平凡人物,特別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文筆幽默,故事奇特,經常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結局,任務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本書精選他的《麥琪的禮物》《*后的常春藤葉》《警察與贊美詩》等短篇小說,全面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文學價值,而著名譯者王永年的譯文更為作品增添了幾分藝術魅力。
前言
歐·亨利是美國杰出的小說家,他以新穎的構思、詼諧的語言、懸念突變的手法表現(xiàn)了二十世紀初期的美國社會,開辟了美國式短篇小說的途徑。他的作品富于生活情趣,被譽為美國生活的百科全書。
歐·亨利的真實姓名是威廉·西德尼·波特,于一八六二年生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伯勒鎮(zhèn)一個醫(yī)師的家庭,十五歲在家鄉(xiāng)一家藥店當學徒,一八八二年去西部得克薩斯州牧場當了兩年牧牛人,后調換過不少職業(yè),做過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新聞記者和得克薩斯州首府奧斯汀第一國民銀行的出納員。一八八七年他和阿索爾·艾斯蒂斯結婚,生有一女。在銀行工作期間,波特曾買下一家名叫《滾石》的周刊,發(fā)表了一些諷刺性的幽默小品(其中一部分收在本書題為滾石的集子里)。十九世紀末,美國西部銀行的工作制度不很規(guī)范,波特供職的銀行短缺一筆現(xiàn)金,波特為了避免受審,只身離家,流浪到中美洲的洪都拉斯。一八九六年,他獲悉妻子病危,冒險回國探視。一八九七年妻子病故,波特本人于次年四月被捕,關進俄亥俄州監(jiān)獄。
監(jiān)獄當局考慮到波特具有藥劑學的知識和工作經驗,便派他擔任監(jiān)獄醫(yī)務室的藥劑師。工作之余,他開始認真寫作,以稿酬所得貼補獄外女兒的生活費用。一八九九年,他在當時頗有影響的雜志《麥克盧爾》發(fā)表了第一個短篇小說,署名歐·亨利。
這個筆名,一說是獄中醫(yī)務室所用一部法國藥典作者的名字,一說是某個監(jiān)獄看守的名字,不管怎么說,署名歐·亨利的作家立刻引起了讀者的注意和出版界的興趣。
一九○一年,歐·亨利因表現(xiàn)良好,提前獲釋。一九○二年,他遷居紐約,專門從事寫作,與紐約《世界報》簽訂合同,每周提供一個短篇,同時還為別的報撰稿。正當他的創(chuàng)作力最為旺盛的時候,健康狀況卻開始惡化,加上第二次婚姻不幸,他開始酗酒,終于心力交瘁,于一九一○年六月五日在紐約病逝。
歐·亨利一生創(chuàng)作了將近三百個短篇和一部長篇小說。一九○四年出版的長篇小說《白菜與皇帝》以虛構的拉丁美洲安楚里亞共和國為背景,揭露了美國冒險家推行殖民主義掠奪政策的行徑。小說里的維蘇威果品公司影射臭名昭著的美國聯(lián)合果品公司,是享有無上特權的國中之國,為了壓低當地的香蕉出口稅,攫取超額利潤,不惜發(fā)動叛亂和軍事政變,撤換不俯首聽命的政府。作家在這部小說里展開了幾條并行的線索,試圖描繪出一幅廣闊的畫卷,但章與章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不很緊密,作為幾個短篇也可以單獨成立,這正是作家獨特的藝術手法的自然流露。除《白菜與皇帝》外,《平均海拔問題》、《醉翁之意》、《雙料騙子》等一些短篇,也以拉丁美洲生活為題材,異國情調濃郁,別有風味。
歐·亨利的一部分短篇小說是描寫美國西部草原和牧牛人生活的,主要收在以《西部的心》為題的集子里。作家時常引用吉卜林的一句話:西方是西方,東方是東方,它們永不會相遇。但他的用意不同于那個美化帝國擴張的英國詩人。歐·亨利所說的西方是指廣闊自由、富有浪漫氣息的美國西南各州;東方則指以紐約、芝加哥等大城市為中心的工業(yè)發(fā)達的東北各州。在作家心目中,西部受到的資本主義文明的侵蝕不那么明顯,人們純樸、勤勞、正直、勇敢、充滿朝氣和活力,還沒有沾上資產階級惟利是圖、爾虞我詐的惡習。《索利托牧場的衛(wèi)生學》寫了一個身敗名裂的賭徒從聲色犬馬、紙醉金迷的大城市來到草原,通過勞動和接近大自然,重新獲得健康和生活的信心。
在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中占有較大比例、值得重視的是描寫美國大城市,尤其是紐約生活的作品。作家一生坎坷,常與社會底層失意落魄的小人物相處,對他們懷有深刻的關愛,了解他們的思想感情。在歐·亨利筆下,柏油馬路和鋼筋混凝土組成的大城市是陰森沉默、冷酷無情的龐然大物,人們說它鐵石心腸,說它沒有惻隱之心,人們把它的街道比做蠻荒的叢林和熔巖的沙漠,但在這高樓大廈的森林里,在不毛的柏油路上,卻出乎意料地長出瑰麗的人性花朵,作家尋覓并找到了獨特的傳奇描寫愛情、友誼、自我犧牲、美麗心靈和崇高感情的傳奇!尔滅鞯亩Y物》、《警察和贊美詩》、《最后的常春藤葉》等篇就是久負盛名、膾炙人口的描寫紐約小人物的作品。作家把描寫紐約曼哈頓市民生活為主的集子題名為《四百萬》,原因在于當時某些作家認為構成紐約社會基礎的是四百個上流人物,只有他們才舉足輕重,歐·亨利卻認為應當給予注意的不是四百個利欲熏心的資本家,而是四百萬紐約的普通老百姓。
歐·亨利有一部分作品是描寫騙子的。他采用說書人的形式,由杰甫·彼得斯用嬉笑怒罵、憤世嫉俗的調侃語氣敘說故事,說明資產階級社會無非是個爾虞我詐、黑吃黑的騙子社會,不少道貌岸然的上流人物只不過是成功的高級騙子,政界要人賣官鬻爵,金融巨頭巧取豪奪都是常事,甚至一則征婚廣告也可用來斂財;創(chuàng)辦所謂慈善事業(yè)更是設騙摟錢的妙計(《慈善事業(yè)數學講座》)!段覀冞x擇的道路》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弱肉強食、大魚吃小魚的規(guī)律,說明強盜和金融資本家本質上并無不同。攔路打劫的匪徒和操縱投機的資本家都不擇手段,不惜置對手于死地。
歐·亨利是位風格獨特的作家,他的作品幽默風趣,詼諧機智,文筆簡練,描寫生動。他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又富于哲理的戲劇性場景,用近似漫畫的筆觸勾勒人物,從細微之處抓住特點,用形象的語言描繪出來,揮灑自如、左右逢源,使筆下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在處理小說結尾方面,歐·亨利顯示了驚人的獨創(chuàng)性。歐·亨利式的結尾在美國文學中負有盛名。他先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過程中透露一些情況,作為鋪墊,埋下伏筆,但對最重要的事實卻一直秘而不宣,結尾時峰回路轉,豁然開朗,產生了意料不及、畫龍點睛的效果,向讀者揭示了整個故事的意義和人物性格及行為的全部真實,使讀者在驚愕之余,不禁拍案叫絕,不能不承認故事的合情合理,贊嘆作者構思的巧妙。
歐·亨利的小說結尾固然精彩,開頭也出手不凡。作家的風趣幽默、輕松活潑的開場白多與比喻聯(lián)想、引經據典、人物刻畫、抒情議論交融在一起,特別是能把抒情和闡理加以有機地結合,使讀者精神為之一振,急于知道下文。
美國翻譯理論家奈達認為譯文讀者對譯文的反應如能與原文讀者對原文的反應基本一致,翻譯就可以說是成功的,奈達還主張翻譯所傳達的信息不僅包括思想內容,還應包括語言形式。
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力求做到吃透原文含義,緊扣原作,在不損害漢語習慣的前提下,進行功能對等的轉換,爭取達到形似神似,希望讀者一看就能領略原文意蘊,欣賞原著的魅力。
作家經常運用俚語、雙關語、訛音、諧音和舊典新意。美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由大量移民組成,歐·亨利的作品中經常出現(xiàn)德語、法語、西班牙語詞匯,并引用希臘、羅馬神話和《圣經》典故。《供應家具的房間》一篇中提到貧窮的房客們時說:他們的葡萄藤是攀繞在闊邊帽上的裝飾;他們的無花果樹只是一株橡皮盆景,這里就引用了《圣經》的典故,《列王紀上》有所羅門在世的日子……猶太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樹下,和無花果樹下,安然居住,葡萄樹和無花果樹是安定的家庭生活的象征。遇有這類情況,譯者作了一些必要的注釋,希望有助于讀者閱讀。
王永年
二○○二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