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1年,歲次辛丑。這一年,時局動蕩,整個中國大地風雨飄搖。為了尋找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時期失蹤的弟弟馬福德,意大利旅行冒險家保羅·迪馬克以文化考察的名義來到了中國。這位意大利人崇敬他的前輩馬可·波羅,并對中國及運河有著特殊的情感,故自名“小波羅”。本書的主人公之一謝平遙作為翻譯陪同小波羅走訪,并先后召集起挑夫邵常來、船老大夏氏師徒、義和拳民孫氏兄弟等中國社會的各種底層人士一路相隨。他們從杭州、無錫出發(fā),沿著京杭大運河一路北上。這一路,既是他們的學術考察之旅,也是他們對于知識分子身份和命運的反思之旅,同時,更是他們的尋根之旅。當他們抵達大運河的北端——通州時,小波羅因意外離世。同時,清政府下令停止漕運,運河的實質(zhì)性衰落由此開始……一百年后的2014年左右,中國各界重新展開了對于運河功能與價值的文化討論。當謝平遙的后人謝望和與當年先輩們的后代陰差陽錯重新相聚時,各個運河人之間原來孤立的故事片段,拼接成了一部完整的敘事長卷。這一年,大運河申遺成功。
運河不只是條路,可以上下千百公里地跑;它還是個指南針,指示出世界的方向。
它是你認識世界的排頭兵,它代表你、代替你去到一個更廣大的世界上。
它甚至就意味著你的一輩子。
《北上》是作家徐則臣潛心四年創(chuàng)作完成的長篇新作。本書闊大開展,氣韻沉雄,以歷史與當下兩條線索,講述了發(fā)生在京杭大運河之上幾個家族之間的百年“秘史”!氨薄笔堑乩碇,亦是文脈、精神之北。大水湯湯,溯流北上,本書力圖跨越運河的歷史時空,探究普通國人與中國的關系、知識分子與中國的關系、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探討大運河對于中國政治、經(jīng)濟、地理、文化以及世道人心變遷的重要影響,書寫出一百年來大運河的精神圖譜和一個民族的舊邦新命。在這個意義上,大運河是中國的一面鏡子。作為中國地理南北貫通的大動脈,大運河千百年來如何營養(yǎng)著一個古老的國度,又是如何培育了一代代獨特的中國人,在作品中亦有深刻的文化思索與藝術表達。
徐則臣,1978年生于江蘇東海,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現(xiàn)為《人民文學》副主編。著有《耶路撒冷》《王城如海》《跑步穿過中關村》《青云谷童話》等。曾獲莊重文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馮牧文學獎,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2015年度中國青年領*袖”!度绻笱┓忾T》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同名短篇小說集獲“2016中國好書”獎。長篇小說《耶路撒冷》被香港《亞洲周刊》評為“2014年度十大中文小說”,獲第五屆老舍文學獎、第六屆香港“紅樓夢獎”決審團獎。長篇小說《王城如!繁幌愀邸秮喼拗芸吩u為“2017年度十大中文小說”、被臺灣《鏡周刊》評為“2017年度華文十大好書”。部分作品被翻譯成德、英、日、韓、意、蒙、荷、俄、阿、西等十余種語言。
2014年,摘自考古報告001
第1部
1901年,北上(一)003
2012年,鸕鶿與羅盤086
2014年,大河譚122
2014年,小博物館之歌193
第二部
1901年,北上(二)225
1900年—1934年,沉默者說340
2014年,在門外等你417
第三部
2014年6月:一封信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