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自由·正義·詩性主題文化隨筆70余篇,反映了作者關于法律與文學的跨學科思考,同時涉及政治、哲學、藝術等諸多領域。作者以法律之眼看文藝、以文藝之筆寫法律,跨越東西方文明與古今文化,思想性與文學性并重,可稱一部青年思想啟蒙讀本。諸如:西游故事里的規(guī)訓問題,暢銷書《擺渡人》中的自由問題,聶隱娘與刺客政治,羅賓漢與法律文明,道士下山后的法律困境,蘇格拉底、公孫鞅與李斯的死亡哲學,等等。本書大部分文章曾在《人民公安報》《檢察日報》《現(xiàn)代世界警察》《法制與社會》《檢察風云》等報刊發(fā)表。
思想性與可讀性兼具
自由、正義和詩性乃我所求
本書由自由正義詩性系列主題文化隨筆組成。
在這個主題之下,全書分為法意與詩性
個案與敘事 理性與修辭 技術與考量 余音與回響等五篇。內容涉及多個學科領域,諸如西游故事里的規(guī)訓問題,暢銷書《擺渡人》對自由的反思,聶隱娘與刺客政治,羅賓漢與法律文明,道士下山后的法律困境,蘇格拉底、公孫鞅與李斯的死亡哲學,等等。
法意與詩性部分旨在探討文學藝術作品中映射出的法律精神、法律事件和問題中體現(xiàn)的浪漫主義情懷。個案與敘事部分考察具體的司法案件、與正義有關的事件如何通過文藝的形式、方式得以傳達。在理性與修辭中,關注點從司法正義擴展到更為廣義的正義層面上,如政治的、哲學的、文學的等等,在更為豐富的意義上關注正義的思想表達。在技術與考量部分則回到與司法相關的諸多細節(jié),剖析幾個具體問題,審視距離我們現(xiàn)實生活較近的正義。余音與回響則回顧了一些過往的人物與事件,以求對今天的我們如何抵達正義有所啟發(fā)。
需要說明的是,書中文章寫于不同時期,這樣的分輯只是為方便閱讀而對這些文章所做的歸納,不是邏輯嚴謹?shù)姆诸,互相有所交叉重疊在所難免。
自由、正義和詩性,是我對人類所追求的終極美好生活的理解與概括。自由,是每一個生命個體首要的需求,沒有自由就不成其為獨立而有尊嚴的生命個體,也就不成其為真正意義上的生命個體。正義,是我們對生命個體得以生存和充分發(fā)展所必備的外部環(huán)境的要求,廣義上的正義既包括倫理、司法意義上的平等和公正,也包括社會經(jīng)濟文化生活諸多方面的公平和正義。詩性,則是在自由和正義基礎之上我們可以期待的人類的理想生活狀態(tài):唯美、浪漫、通徹、澄明,它既是目的亦是手段,因為詩性所以美好。
在這三者之中,正義又具有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它不僅連通了自由與詩性,而且蘊含于文學、藝術、法律、政治、歷史、哲學、宗教等諸多人文領域的問題之中。正義是對自由的一種保障,并和自由一起構成詩意的條件。人類對自由的追求推動了正義的向前發(fā)展,進而不斷邁向詩性的彼岸家園。
故此,這本書的名字確定為《多情的正義》。
是為序。
張寧,1978年12月生于遼寧建昌,青年法政學人、專欄作家。供職政法機關,兼任遼寧省法學會法治文化研究會理事、憲法行政法研究會理事和遼寧省古代文學學會理事,系中國法學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遼寧省文藝理論家協(xié)會會員。在《中華讀書報》《新華書目報》《文匯報》《南方都市報》《中國周刊》《新周刊》等媒體發(fā)表文章近百萬字,另有論文多篇發(fā)表于《山西大學學報》《遼東學院學報》等學術期刊。理論文章多次在省級以上學術及專業(yè)評比中獲獎,曾獲《檢察日報》正義網(wǎng)法律博客年度影響力博主獎和年度影響力博文獎、《檢察風云》雜志首屆雙十優(yōu)評比優(yōu)秀作品獎,個人著作入選《中國出版?zhèn)髅缴虉蟆纺甓戎袊绊懥D書推展榜單,課題羅賓漢、《大憲章》與法律的文化解釋被學界評議為在外法史領域開啟了法律與文學的跨學科研究,相關論文收入《外國法制史研究》第18卷。
第一篇
法意與詩性
局外人,何安下?
鋼鋸嶺懸崖上的耶穌
白骨精的規(guī)訓與自由
伊拉克戰(zhàn)火中的奎師那
誰來判定荒野中的罪與罰
多情的正義與虛偽的法治
如果肖申克的蘇格拉底不越獄
掌管萬物運行法則的其他人
當法律背離正義
樂極致幻背后的愛欲與文明
自殺者的喜劇與殺手的悲劇
一個自由主義者的英雄末路
靈魂必須召回它遺忘的單純
第二篇
個案與敘事
從展昭能否成為執(zhí)法者說起
讓一位村支書憤怒的民間
迷失在過往與未來之間的李雪蓮
秩序、罪惡與刑罰
怒漢與公民
銀幕內外的湄公河大案
正義開出的惡之花
好人因何不受傷害
電影、個案與司法進步
并不久遠的往事與未知的刑罰
門羅維爾的沃爾特
罪的逍遙與正義的救贖
個案與敘事
第三篇
理性與修辭
最難纏的靈魂與被破壞的規(guī)則
我們是否還能與狼共舞
是什么讓我們感到如此恐懼
馴龍之道不在高手
亞馬孫叢林深處的愛情與文明
久違的風,來了
龍門往事:一場任俠與專權的生死博弈
畫皮女的善與惡
大時代下的人生鏡像
荒謬的行徑,正義的化身
三十載風云激蕩
七十年天橋夢回
曾經(jīng)的法律人,曾經(jīng)的故鄉(xiāng)
降魔,伏妖,都不過是你我的戲夢人生
作為文化的法律
第四篇
技術與考量
政法與法政
警察是不是法律人
襲警罪離我們有多遠
當警察未戴執(zhí)法記錄儀
那些必須承受的委屈
生死邊緣的反思
時光盜影
旋律主題下的變奏
從亨寧森案的審理看法律的審美旨趣
因父之名,民間復仇的正當性與有效性
極端工具理性與人的身份確證
性審判視角下的禁忌與文明
法律閱讀新時代或將到來
第五篇
余音與回想
傳奇,刺客,聶隱娘
用鏡頭再現(xiàn)武林的規(guī)矩和儀軌
1916年,袁世凱死了
又一個羅賓漢,來自2010
不朽的立法者拿破侖
不想當律師的馬克思
被遮蔽的歷史與缺席的政治構想
看一個國家如何與它的良知對話
那個能誕生偉大法官與律師的時代
為禮正名,還禮于禮
重現(xiàn)人類正義天平的校準歷程
生的思考:《哥爾琴法典》
《十二表法》與《法經(jīng)》
死的哲學:蘇格拉底、公孫鞅與李斯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