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關(guān)于蝴蝶的生動而全面的文化探索之旅,也是一本精湛的自然寫作范本,推薦給所有的自然及博物學(xué)愛好者。
《彩虹塵埃:與那些蝴蝶相遇》是博物學(xué)家彼得·馬倫寫給蝴蝶的一封情書,是他對近幾個世紀(jì)的蝴蝶觀察、繁育和思考的一次升華。他通過優(yōu)美詼諧的文字和深入細(xì)致的研究,講述了蝴蝶在我們的心靈中、生活中和想象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背后的本質(zhì)原因。
馬倫以童年偶然與一只蝴蝶相遇的瞬間為線索記錄了近三百年來蝴蝶與人類文化的發(fā)展與變遷,其中包括了與蝴蝶有關(guān)的作家、藝術(shù)家和科學(xué)家之間有趣的故事。
前言 小紅蛺蝶
所有人關(guān)于蝴蝶的記憶都是陽光明媚的,腦海中明亮的畫面為寒冬暗夜增添了一抹顏色。
BB(德尼斯·沃特金斯皮奇福德),
《一場博物學(xué)家與運動員的漫談》(1979)
我的朋友羅斯瑪麗是位農(nóng)場主的女兒。那年她六歲我五歲,到了在大園子里跑馬撒歡兒的年紀(jì)。我們騎著吱嘎吱嘎響的三輪車四處亂晃,輪番推著對方蕩那個大秋千,還用草坪上的噴灌器玩兒誰先躲誰軟蛋的游戲。天氣很熱,地面上翻滾的熱氣、曬得滾燙的橘紅色墻磚,還有金銀花的幽香,這些我都記不太清了。但是有那么一刻前后不超過一分鐘卻像一個定格畫面一樣,從此烙在我的腦子里。我逮住一只蝴蝶就這么點兒事兒一只褐白相間的蝴蝶。這事兒我之所以能記住,要我說,一部分也是因為它讓我明白了自己原來是個近視眼。當(dāng)時我沒有告訴任何人,這個秘密我打算能藏多久就藏多久,同時我也漸漸習(xí)慣了用短焦距去看這個世界。近視的朋友們都明白,這就像一個東西從你鼻子底下闖進了你的視野。它朝你靠過來,起先是照常的模糊一片,接著突然一下闖進你的對焦區(qū)域,顯出它的形狀、它的真容、它清晰的輪廓。過了大概一秒鐘,這只蝴蝶從一陣無形的影子變成了柔軟的、淺黃色的一團。隨后它停落下來,平展翅膀貼著滾燙的磚墻,變成了一只小紅蛺蝶。它擁有肉赭色的翅膀,上面綴著橙黑相間的漂亮格子,像是透過荊棘灌叢瞥了一眼夕陽。它前翅黑色的尖端上有一圈白色的斑點,像是少許的雪在石板上慢慢融化我立刻就知道了它是什么。那個時候,我就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我曾在約克郡涼颼颼的海灘上撿貝殼和墨角藻,漆成白色的廚房窗臺上還放著一罐蝌蚪,希望哪天它們能變成青蛙。但在這之前,我從沒對蝴蝶太過關(guān)注,主要是因為我看不清它們。我喜歡這只蝴蝶,而且,就像別的五歲孩子一樣,我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試圖抓住它。
小孩子學(xué)東西不費勁兒。小時候?qū)W東西快是人類基因里刻著的。我渴求知識,不是為了像我們住在山洞里的祖先那樣在危險的世界中生存下來,而是單純地為了知識本身。我開始發(fā)現(xiàn)大自然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去處,充滿了奇跡和震撼。20 世紀(jì)50 年代,琳瑯滿目的商品開始幫助我這樣的男孩子獲取知識:火柴盒和麥片盒上面印著有趣的內(nèi)容,茶包里面都會附贈野生動物的小卡片。即使在《旅途的艱難》(Tough of the Track)和《羅伊·瑞斯》(Roy of the
Rovers)這樣的漫畫里,也常常會夾雜著一些關(guān)于動物或者行星的內(nèi)容。也許我不經(jīng)意間記下的蝴蝶名字就來自這些地方,或者可能來自過生日的時候收到的叫作《知識樂園》(The Wonderland of Knowledge)或者《男孩冒險之書》(The
Adventure Book for Boys)之類的大部頭科普書。
五歲孩子的手都是潮乎乎的,比腳丫子還笨。當(dāng)那只蝴蝶從我的手指間溜出去,逃之夭夭后,我留意到它的一些顏色留在了我汗津津的手掌上,像是粉筆畫的痕跡。我舉起手對著太陽,看著這些小顆粒閃閃發(fā)光橙的、黃的,還有黑的,在夏日斑駁閃爍的樹影里?炜!我嚷道,羅斯瑪麗騎著三輪車沖過來瞧著,它們像變色水晶貼一樣!當(dāng)時流行一種可以變換圖案的畫片,做成水晶貼,可以像文身一樣貼在胳膊上。不!她不同意,比變色水晶貼要臟。這是蝴蝶掉的灰,天使的灰!我用手指把這些小鱗片揉在一起,各種顏色混成一團泥糊糊。我的指尖上仍有幾個亮點在閃爍。彩虹掉的灰,我最后說道,這么叫才對嘛彩虹塵埃。
我現(xiàn)在明白了,那是一個納博科夫時刻。在我五歲那年經(jīng)歷過的所有雞毛蒜皮的小事兒當(dāng)中從假山上摔下來啊,往我的米老鼠小桶里裝滿約克郡海灘涼冰冰的沙子啊,因為學(xué);锸畴y吃而哭鼻子啊即使其他的記憶都黯淡了,這一件仍然明亮如初。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是出生在俄國的偉大小說家、《洛麗塔》的作者,他對蝴蝶也是愛得要命。之所以叫納博科夫時刻,是因為只有他能把這種感受用語言描繪出來,而我們多數(shù)人只能感受而已:一個孩童生命中第一次感受大自然偉大力量的時刻,感官不說半句謊言。它銘刻著你第一場心懷激蕩的經(jīng)歷,大自然的顏色、味道和聲音似乎印在了你的身體里,不只印在腦海里,更深深地印在了你的骨髓里。納博科夫管這叫心醉神迷,但心醉神迷的背后還有一些難以名狀的東西:那是片刻的真空。納博科夫認(rèn)為,一切我之所愛奔流而入,與天空大地合而為一之感。當(dāng)這樣的事發(fā)生的時候,你會覺得這是天賜之緣。納博科夫把這種感覺描述為對這件事情背后的冥冥之力的無限感激感激人類命運的主宰,或是成全一個凡人之幸的溫柔的鬼魂。隨便你管它叫什么吧,翅膀上印著我的大拇指指紋的那只小紅蛺蝶代表了我年輕生命中一些重要的事物。它象征著我作為一個博物學(xué)家的生涯開始了。
對于眼睛嚴(yán)重近視,又不愿對父母說的小彼得而言,能玩懂的花鳥魚蟲得是那些我能用手抓住,或是用果醬瓶能裝住的:被潮水沖到泥灘上的貝殼、玉米田邊摘的一束花,還有從來沒能長成青蛙的圈養(yǎng)蝌蚪。不像那些在我這雙破眼睛模糊一團的視野中啁啾和飛舞的鳥兒,花朵和貝殼可不會飛走。但是我能看見昆蟲,只要它們在原地多待一會兒,我就有時間靠到足夠近。不久我就領(lǐng)悟了追蹤蝴蝶的訣竅:腳步要輕,注意影子的方位,一刻也不能把我的目光從那些長著看不見的眼睛的絲絨翅膀上移開。知道自己來去無蹤,我的心里還是有點兒暗爽的。
長大點兒之后,我就開始采集和飼養(yǎng)蝴蝶,最開始是在英國,后來在歐洲大陸。那個年頭,采蝴蝶只是小男孩兒的一種玩樂,要么自己采,要么和父兄一起采,再或者和村子里的小伙伴一起。這和拿著小網(wǎng)兜、果醬瓶潛到池塘里尋寶,或者爬樹掏鳥窩,是同一個年齡段的玩意兒。終于我對其他的愛好都厭倦了:我的小化學(xué)家套裝、我的鐵路模型、艾爾菲斯1 的飛機和戰(zhàn)艦,還有搭了一半的麥卡諾2 起重機。但是蝴蝶對我的影響絕對更加深遠(yuǎn),因為它們是唯一陪伴我進入青春期的愛好。終于我成了為采集而采集的人,但是我對活物的世界仍然抱有一種莫名的情感。它來自于我的求知欲、興奮感和強烈的好奇心,還有觀察其他生命形式帶來的單純的快樂。采集蝴蝶同樣也滋生了較為負(fù)面的情緒:比如說貪婪,還有殺死如此可愛又無辜的生命帶來的內(nèi)疚感。當(dāng)我被困在寄宿學(xué)校的大門里時,我還很嫉妒蝴蝶的自由自在、放浪形骸。這時我想起安徒生的一篇童話里蝴蝶說的話:光活著是不夠的,必須要有陽光、自由和一點花朵。
其他昆蟲似乎就沒有這種情感沖擊力了。對于癡迷蝴蝶的人來說,蝴蝶影響情緒的方式異常強烈,可能和畫作或者音樂或者一本好書的道理差不多。我估計許多人能讀懂我的話,但又和我一樣難于用言語表達(dá)。你用真實的激情去回應(yīng)某樣事物,但是自己卻真的不知道為什么。它會成為你的一部分,成為你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我探索自然歷史是通過蝴蝶,而不是通過學(xué)校的課程甚至是書本。它是由我自己這雙變形的近視眼觀察得來的。
我小的時候,市場上關(guān)于蝴蝶的書比較少而且多數(shù)都是對幾十年前的書的重復(fù),F(xiàn)在得有幾十種了,從實事求是的戶外指南,到帕特里克·巴克漢姆(Patrick Barkham)探尋所有國產(chǎn)蝴蝶的那段動人心魄的征途《蝴蝶小島》(The
Butterfly Isles)。不過多數(shù)關(guān)于蝴蝶的文獻(xiàn)都具有科研性質(zhì):都是基于事實的,不管是研究蝴蝶的生命周期還是行為,或者關(guān)于它們?nèi)绾尉S持生命以便將基因傳到下一代這是每只蝴蝶存在的唯一理由。
我不打算重復(fù)這些事實,而是想從一個截然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蝴蝶:蝴蝶對人類自身的影響,以及它們影響我們思維、激發(fā)我們靈感的方式;換言之,找個手頭最好的詞兒它們對文化的沖擊。三百多年來,英國的蝴蝶被人類所收藏、飼養(yǎng)、描繪、思考、抒寫、驚嘆和記錄,還有近些年來的保護,而且通常是用罕見的專注與激情,還有非凡的技術(shù)加以保護。這樣的投入從哪里來?即使是來自一個小男孩簡陋的蝴蝶收藏,也能融匯到蝴蝶很特別這一普世的情感當(dāng)中因為這幾排釘?shù)猛嵬崤づ、破爛不堪的標(biāo)本中傾注了小男孩很多心血。蝴蝶哪里來的力量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給它們?nèi)∠略S多詩意的英語和拉丁語名字,還讓我們把它們放在書里、生日賀卡里,或是墻上的掛畫里,陪伴我們,它們有什么秘密?
這本書是講述我個人與英國蝴蝶的精神世界,并且試著讓讀者感受它們經(jīng)久不衰的魅力的一次嘗試。它始于我想要建立一套蝴蝶收藏的一波三折的努力;終于自然保護主義者們想要將蝴蝶從一個已變得不再適合野生動物生存的世界中拯救出來的共同訴求;夾在其間的是一場旅行,一次沿著蝴蝶為人類思維劃出的道路的行走:關(guān)于影像與藝術(shù),關(guān)于迷信和開化,以及我們與鄉(xiāng)野和大自然的聯(lián)系。我一開始擬的副標(biāo)題是人與蝴蝶相見之處,總結(jié)了蝴蝶與它的觀察者彼此間的相互影響:一種關(guān)系和一段攜手走過的歷史。一路走來,兩旁都是人物肖像,其中有我認(rèn)識或者崇拜的人,也有像我一樣與蝴蝶不期而遇、從此改變了生活軌跡的人。
這本書的標(biāo)題《彩虹塵!,是基于我許久以前在約克郡的花園里與一只小紅蛺蝶萍水相逢的故事。它里面有一種暗示:蝴蝶不總是關(guān)于快樂、希望和人類理想的。正如喬治·孟比奧特(George Monbiot)最近說的,熱愛自然就意味著要遭受一系列的悲苦,一遭更甚一遭。蝴蝶,還有蜜蜂、蛾類、蜉蝣,以及很多其他美妙的昆蟲,正在漸漸式微。不僅如此,恐怕沒有孩子再愿意扛著網(wǎng)、背著包,懷揣著我和許多前輩有幸懷有的自由之心欣悅之晨今去兮騎車奔向蝴蝶的國度了。我們改造一新的伊甸園前掛著禁止觸摸的標(biāo)語。越來越多的情況是,蝴蝶不再隨處可遇,而是要處心積慮地去找,可能要開一大段車,再堅強地走上一段路才行。但是我們?nèi)匀豢梢宰尯w入我們的腦海和思想。就像在我童年,甚至更久之前一樣,蝴蝶代表著一扇門透過博物學(xué)者的眼睛去看廣闊天地的門。
彼得·馬倫,英國自然作家、記者和自然保護主義者,作品多達(dá)二十余部。他的其他著作包括獲得自然歷史發(fā)展學(xué)會頒發(fā)的撒克里獎?wù)碌摹缎虏┪飳W(xué)家》(The New Naturalists)、獲得英倫諸島植物學(xué)會頒發(fā)的主席獎的《英國罕見的花》(Britains Rare Flowers),以及柯林斯新博物學(xué)家系列當(dāng)中的《野生森林》(The Wild Woods)。他還是利弗休姆研究獎學(xué)金的享有者,并兩次榮獲自然世界圖書獎、一次榮獲蘇格蘭圣安德魯十字獎,F(xiàn)居住在威爾特郡。
譯者簡介:羅心宇,畢業(yè)于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的不正經(jīng)昆蟲學(xué)博士,研究一類叫木虱的沒人聽說過的昆蟲。喜歡抓蟲、拍花和在大自然里泡著,翻譯及寫作什么的,完全是靠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