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于1963年,是熊十力*后一部著作。案其《自序》,本欲將晚年隨筆不拘長短匯集成冊,因精力衰退僅成一卷,實乃一斷續(xù)寫成之長文。此文秉承熊先生的一貫做法,廣引佛儒經(jīng)典解釋十二緣生,以此發(fā)揮其《新唯識論》到《乾坤衍》的思想。熊先生自謂歸本于孔子之《易》,對于佛道二家時加評判,讀者其善會焉。此書自云:余雖不敢茍同于出世法,而人類有此一派思想,亦可為人間世貪癡兇殘之徒,給以大棒大喝。世人詆余毀佛,非獨不知余,又何所知于佛乎?
自序
存齋者何?諸葛公曰,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云云。余平生以此自勖,名吾坐臥之室曰存齋。[感者何?吾人與萬物痛癢相關之幾,動乎不容已者,是為感。存者何?吾人內(nèi)部生活,含藏固有生生不已、健健不息之源,涵養(yǎng)之而加深遠,擴大之而益充盛,是為存。惟存也,故能感萬物之痛癢。不存,則其源涸,而泯然亡感矣。(泯然,滅絕之貌。亡,無也。)余以存齋名吾室,不敢不有所存也。]隨筆者何?平居,觀物返己。(人心非如木石之無知,日常接觸大自然,決不能夢夢然度過,必于萬物萬事,時有所觀察。人皆如是,我亦如是。己者,自己。返者,返而向內(nèi),求諸自己身心之間,體會吾人生生之源,與日常生活內(nèi)容之為光明、為黑、為豐富、為貧乏。此必不可不自明自辨,不可下墜以同乎禽蟲之不自覺也!兑住分队^卦》曰,觀我生云云,大哉言乎!富哉言乎!)有時興懷(興,猶起也,動也。懷者,胸懷,謂意中起想),則信手寫出。[信者,縱任之謂。任手之提筆揮去,而未常以意匠經(jīng)營于其間也。(意匠者,如為弘廓深密之論文,則其用意于千條萬緒之分析,與貫穿于散殊繁賾之中,以會其大通者,必刻意經(jīng)營,猶如工匠運用其技術(shù)之巧,故云意匠?桃庹撸云溆靡鈽O深沉與嚴刻,大處無不究,細處無不入也。)今信手揮筆,不同于有意持論,故非意匠經(jīng)營之作。]初無預立之題目(寫成后,亦可立題目),寫來不論長言與簡說,而都無體系、無組織,隨時隨機所寫,或不甚愛惜而毀去,或偶爾覺得頗有意思,甚至對于學術(shù)思想之研究不無可供參考處,于是匯集而名之曰《存齋隨筆》。夏歷癸卯年正月元日,公元一九六三年一月二十五日。熊十力識于上海寓舍。
右序是本書初起草時所寫。原擬為語錄體,今第一卷寫成,閱者皆謂當為專書,不應納入隨筆中。余仍列于隨筆中,為正篇。向后或多有短文,可匯集為雜篇,以次分卷。雜文及語錄,有可存者,不妨以外篇名之,亦納于隨筆中,不必為單行本也。癸卯仲冬漆園老人補記。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繼智,字子真,號逸翁,晚年號漆園老人,湖北黃岡人。 青年時代投身反清革命,武昌起義后任都督府參議,并參預護法運動。三十四歲后慨然脫離政界,專心學問。曾入南京支那內(nèi)學院從歐陽竟無治佛學,后應蔡元培之聘任教北京大學?箲(zhàn)期間入蜀,先后應馬一浮和梁漱溟先生之邀講學于復性書院、勉仁書院。1949年以后,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特邀代表及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1954年后定居上海。
熊十力先生學貫古今,會通中西,融攝儒釋,自成一家,著有《新唯識論》《十力語要》《佛教名相通釋》《讀經(jīng)示要》《體用論》《乾坤衍》等書。其學說影響深遠,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等皆為熊門弟子,熊十力亦被尊為現(xiàn)代新儒家的開宗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