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迅先生曾說:中國根柢全在道教。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根植于民間,而年畫作為中國民俗中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與道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民間的年畫藝術家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了絢麗多彩、汗牛充棟般的道教題材畫卷,成為古代年畫*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這類年畫分布地域廣泛,制作方式上也不盡相同,為了更全面反映其藝術成就,本書選擇各地區(qū)有代表性的作品,匯為一編,相信對于道教研究、民俗學研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年畫與道教
年畫起源甚早,在戰(zhàn)國曾侯乙墓和河北望都、遼寧營城子漢墓的墓門上,有石刻線畫的門神像,可以視爲道教題材年畫的濫觴。《漢書·景十三王傳》載:廣川惠王越,殿門有成慶畫短衣大褲長劍,這是在門上畫武士以衛(wèi)宮闕的實例。另據《山海經》載: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百鬼所出入也。上有兩神人,一曰神荼,二曰鬱壘,主閱領萬鬼。害惡之鬼,執(zhí)以葦索,而以食虎。於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禦。漢代應劭的《風俗通義》則明確指出兩神職司鬼門,是奉黃帝之命鎮(zhèn)壓群鬼以佑護四方安寧的神祇。可見至少在漢代,門神畫就已經很流行了。可以説,年畫肇始之初,就和道教有著不解之緣。
道教是多神教,三清、四御、玉皇大帝、張?zhí)鞄熯@些正統(tǒng)的神仙不用説了,難以盡數的天神、地祇、人鬼,民間信仰的俗神、雜神,以及忠臣烈士死後升天爲神、各行各業(yè)的祖師神等等,都是其崇奉對象。中國人求神最講功利,求?、求財、求福、求子、求平安、求健康莫不如是。道教諸神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各顯其能,不管是何訴求,必有相對的神仙應對,乃至做飯有灶神,睡覺有床神,挑水有井神,如厠有厠神,可以滿足人們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訴求。年畫藝苑,自然成爲道教神仙大顯神通的天地。
年畫是農耕文化的產物。在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豐富多彩的節(jié)俗活動,很多都和道教有關,在這些活動中,都要張貼年畫。如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家家戶戶都要祭灶;二十五迎玉皇;舊曆除夕,亦即一年中的最末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把上一年張貼的舊門畫取下來,換上新畫;正月初二祭財神,初五接財神;正月十三祭劉猛將軍;正月十五迎厠神紫姑;這一天是元宵節(jié),也是道教的上元節(jié)等等。其他節(jié)令如端午一説是爲了紀念潮神伍子胥;七夕要拜織女、拜魁星,閩南那和臺灣要拜七娘媽;中秋節(jié)要祭月神,有些地區(qū)要祭土穀神等等,無不和道教有關。年俗的實際需要,爲道教題材年畫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也成爲道教題材年畫興旺發(fā)達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正因爲如此,民間的年畫藝術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出了絢麗多彩,汗牛充棟般的道教題材畫卷,成爲古代年畫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相比之下,諸佛念經參禪,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太濃,遠不如道教神仙親民,因此,佛教題材在年畫中雖然也有體現,但除了觀音等有數的幾尊佛菩薩外,在年畫中很少出現。
隋唐之際出現雕版印刷術,取代石刻手繪,成爲年畫的主要製作方式,因此,這些年畫也是版畫,是道教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爲此,本書選則各地區(qū)有代表性的作品,匯爲一編,相信對於道教圖像學、道教的民間信仰、民俗學等,都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年畫分佈地域廣泛,各地製作方式上也不盡相同,爲了更全面反映道教題材年畫的成就,如綿竹等地的手繪年畫,亦酌予選錄。"
"周心慧,首都圖書館原副館長、研究館員,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管理系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圖書館學、信息學、中國圖書史、中國古代版刻版畫史。著有《中國古版畫通史》、《中國版刻版畫史論集》、《中國古代版畫史論叢》等,主編有《新編中國古代版畫史圖錄》、《古本小說版畫》、《古本戲曲版畫》、《中國古代版畫全集清代卷》、《中國古代彩色套印版畫圖錄》等,發(fā)表《(永樂大典)考略》等學術論文二十余篇。
蘆婷婷,女,河北保定市人,國家圖書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館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