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從事物理化學研習以來的成果、應用及心得體會的匯總,共分兩篇:第一篇介紹了作者以席夫堿和-二酮為配體,使其與金屬離子在溶液中進行配位反應,得到配體、配合物的晶體結構和通過紫外光譜圖預測配體與金屬離子的配位比的方法和過程;第二篇介紹了作者在物理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方面所做的工作,在化學化工類專業(yè)實踐教學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課程改革前后教學效果的對比。
前 言
從2011年研究生畢業(yè)到現(xiàn)在工作已四年有余,四年來我一直希望把自己發(fā)表的一些研究成果還有對教學工作的一些想法匯集成冊。
本書內容多為我近年來發(fā)表的一些研究論文、學習心得以及教改的成果,記錄了在研究生階段所做的研究和自凱里學院任教以來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所做的物理化學教學改革。全書共分兩篇三章。第一篇是實驗部分,包括第一、二章,主要研究以席夫堿和b-二酮為配體,與金屬離子進行配位反應,得到配體、配合物的晶體結構,通過紫外光譜預測配體與金屬離子的配位比;第二篇是教改部分,包括第三章,主要是在四年的物理化學教學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教學體會,對物理化學課程進行的一些思考和改革。
研究生階段在導師朱必學教授和學長們的幫助下,我在席夫堿與金屬離子配位方面,特別是在通過紫外光譜預測金屬配合物的配位比方面,做了較多的實驗研究,不少成果都以論文的形式公開發(fā)表,F(xiàn)在將這些成果歸納起來,以便為將來從事紫外光譜預測金屬配合物的配位比方向研究的師弟師妹,特別是研究生提供參考。通過閱讀本書,更有效、迅速地進入該研究領域。
畢業(yè)后進入學校任教,由于我的專業(yè)是物理化學,一進學校就被安排上物理化學課程,物理化學因其理論性強、內容抽象、公式多、計算多,且公式使用條件苛刻,被認為是化學專業(yè)最難學的基礎課程之一,成為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臭饃饃。在四年的教學一線,我始終在思考,如何消除學生對物理化學的恐懼心理,如何對物理化學的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改革,為將來從事物理化學教學的教師提供一個教學的理論參考。
書中有部分內容參考了有關課題組和個人的研究成果,均已在參考文獻中列出,在此一并致謝。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雖幾經改稿,但書中錯誤和缺點在所難免,歡迎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作 者
2015年11月
鄭璇(1984-),女,貴州凱里人,2011年畢業(yè)于貴州大學物理化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現(xiàn)任凱里學院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功能配合物化學,共發(fā)表文章8篇,其中已見刊核心1篇,普刊3篇,2篇核心和2篇普刊已錄用,等待見刊。
目
錄
第1篇 實驗部分
1 席夫堿配合物的晶體結構和性質研究 3
1.1 含?-酮亞胺單元的新型席夫堿及含?-二酮雙核Cd(Ⅱ)配合物的
合成、晶體結構 3
1.2 席夫堿配體與金屬反應的紫外光譜研究 18
2 席夫堿配體與金屬反應的紫外光譜研究 26
2.1 由柔性鏈連接2個?-酮亞胺單元的新型席夫堿L2與Cu(Ⅱ)、Fe(Ⅲ)在溶液中的配位化學研究 26
2.2 具有彎折結構的Schiff堿L3與Ni(Ⅱ)和Cu(Ⅱ)在溶液中的配位研究 37
2.3 不同溶劑對Schiff堿配合物影響的譜學性質研究 48
2.4 ?-二酮與銅(Ⅱ)、鎳(Ⅱ)、鉻(Ⅱ)在溶液中的配位反應研究 62
第2篇 教改部分
3 物理化學教育實習教改 77
3.1 探索地方本科院校物理化學課程教學效果改革 77
3.2 物理化學教學方法改革初探 82
參考文獻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