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新聞學名著叢書》整理再版了近代在中國用中文出版的經(jīng)典新聞學著作,所涉及的圖書既有專著、教材,也有譯著,全面涵蓋了新聞學理論、新聞業(yè)務(wù)、新聞史等領(lǐng)域,成書年份前后跨越40年。在這40年間,中國的新聞學科從無到有、從借鑒到創(chuàng)新,成就巨大。對這些著作的再次出版,為研究中國近代新聞學提供了珍貴的史料,繪制了中國近代新聞學的全景,度量了中國近代新聞學的厚度,填補了該領(lǐng)域空白,也為紀念中國新聞學誕生100周年獻上了一份厚禮。
由于歷史原因,本叢書中的個別圖書存在一些問題,為保存歷史原貌,為研究者提供一手的參考資料,影印時均基本保持其原貌,未作大的刪改,希望讀者結(jié)合當時的歷史條件和歷史環(huán)境,對其中的觀點進行批判性借鑒。原書中存在一些錯別字、漏字和排版錯誤,我們在影印時均未做改動,敬請讀者注意。
如果從1903年商務(wù)印書館編譯出版日本人松本君平的《新聞學》算起,中國的新聞學已有115年歷史。如果從1918年北大新聞研究會建立,徐寶璜開辦新聞學講座算起,中國新聞學教育和研究迄今正好100年歷史。我們搜集整理了清末至民國期間一些有代表性的新聞學書籍,希望借此重現(xiàn)早期中國近代新聞學的本來面貌,反映我國新聞學發(fā)展的歷史脈絡(luò),我們認為,這對中國新聞學術(shù)、教育史研究以及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史研究都是很有意義的。
從1903年到1949年9月的40多年間,我國公開出版和內(nèi)部印行的新聞學書藉,包括專著、教材、論文集、資料匯編、參考工具書等,約468種之多。它們集中反映了我國新聞學的歷史發(fā)展軌跡。然而,由于多種原因,這些書籍除了幾本曾被重印出版外,大多已經(jīng)是“只聞其名、難覓其蹤”,這對我國新聞學研究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本叢書在梳理1903-1949年間出版的有代表性的新聞學書籍的基礎(chǔ)上,精選了50部著作,校訂注釋,編纂再版,也算對這一遺憾的彌補。
從我們挑選的這50部新聞學書籍來看,中國早期新聞學的發(fā)展有三個鮮明的特點:
一、中國早期新聞學的發(fā)展與中國社會發(fā)展,尤其與國家民族利益息息相關(guān)
40多年間,中國新聞學從近乎空白到勃然而興,這與中國社會的動蕩、變革休戚相關(guān)。西方新聞學是現(xiàn)代化的產(chǎn)物,最早形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1901年,“新聞學”一詞首見于中文報章,但直到民國前夕,國人對于“新聞有學乎”尚存疑,認為報社就是新聞人才的“養(yǎng)成所”。至1912年上海報業(yè)俱進會以“吾國報業(yè)之不發(fā)達……其最大原因,則為無專門之人才”為由,號召組織報業(yè)學堂,培養(yǎng)報業(yè)專門人才。不難看出,此時新聞界亦將新聞學視為辦報之“技”。至1918年邵飄萍為徐寶璜《新聞學》作序仍“竊嘆我國新聞界人才之寥落,良由無人以新聞為一學科而研究之者”。黃天鵬把1903年至1918年新聞學研究會建立之前的十余年視為中國新聞學的啟蒙期。
1918年,隨著以啟蒙為目標的新文化運動愈演愈烈,新思潮涌入國門,“新學”“西學”站在舊傳統(tǒng)的對立面被學界關(guān)注,新聞學思想也不例外。作為公學之首和新文化運動中心的北京大學率先開辦新聞學研究會,力證了“新聞學”存在的正當性;徐寶璜《新聞學》一書問世,成為中國新聞學理論的奠基之作。新聞學教育興起,新聞學研究著作漸盛,待到北伐前夕,中國新聞學從學理上和實踐上俱已建立起來。
新文化運動后期,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資本主義文明逐漸“祛魅”。之后的大簫條使得西方國家的痼疾暴露無遺,曾經(jīng)“理想之彼方”的西方報業(yè)也難以幸免。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如何建立“吾國之報業(yè)”成為新聞學研究的熱點,圍繞這一熱點,一方面,關(guān)于中外新聞理論、新聞事業(yè)、新聞業(yè)務(wù)的著作日益涌現(xiàn);另一方面,軍閥對于激進言論的暴力摧殘,又引發(fā)了新聞人對于言論自由的論爭。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新聞學呈現(xiàn)百家爭鳴之勢。
“在這言論自由紛爭之際,也有若干論調(diào),認為新聞紙不過是一種政治宣傳的工具,在新聞學方面也唱過所謂社會主義的新聞理論,不過這種論調(diào)沒有完成,當頭的國難已把這種理論粉碎!薄熬乓话恕笔伦兒,面對空前的民族危機,“國家至上、民族至上”成為國論,報業(yè)成為勾連與動員社會的渠道和網(wǎng)絡(luò),致力于推動“輿論統(tǒng)一”。直到全面抗戰(zhàn)中期之前,以戰(zhàn)爭宣傳動員為主要研究目標的“戰(zhàn)時新聞學”都是新聞學研究的熱點。
1943-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隨著戰(zhàn)爭形勢的轉(zhuǎn)變,抗日戰(zhàn)爭已現(xiàn)勝利的曙光,中國新聞學人開始構(gòu)想新聞業(yè)的未來。薩空了于1943年開始著手書寫《科學的新聞學概論》,旨在提醒新聞人應(yīng)“鑒于美英的前車”,避免報紙“為大財閥資本家所獨占”,“積極地設(shè)法使報紙成為大多數(shù)民眾自己的相互報道消息、提供意見的工具”。
二、中國新聞學是“西學東漸”的產(chǎn)物,中國早期新聞學人大多具備西學背景
“西學東漸”的內(nèi)在精神是中體西用。在“用”的招牌下,西學大量涌入。中國新聞學直接引自日本和美國。首先,中國最早的新聞學譯著分別為1903年商務(wù)印書館編輯出版的松本君平的《新聞學》和1913年美國記者休曼著、史青編譯的《實用新聞學》。前者成為中國新聞學的開端,而后者作為美國第一本新聞教育著作,“提供采訪編輯各種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案”,也奠定了中國新聞人對于新聞教育之作用的基本構(gòu)想。
第一章 導(dǎo)言
第一節(jié) 浙江省新聞紙之起原
第二節(jié) 浙省新闐紙之演進
第三節(jié) 浙省新聞紙之蔓布
第四節(jié) 浙省新陽祗文種類
第二章 清季浙省之新聞狀觀
第一節(jié) 外力掌握中之浙省報社
第二節(jié) 新政醖陵時期之浙辦報社及記者
第三節(jié) 革命思潮勃朋時之浙省報社
第四節(jié) 革命思潮勃興時之浙省新聞記者
第五節(jié) 君樅崩漬時之浙省報瓧與記者
第三章 民國以來浙省之新聞狀觀
第一節(jié) 光役初期之浙省報社與記者
第二節(jié) 代議摯力全柜時之浙省報肚
第三節(jié) 軍政暴力壓迫下之浙省報社
第四節(jié) 民國以來浙入所經(jīng)營之雜志
第五節(jié) 民國以來外浙僑之新聞事業(yè)
第四章 浙省隸入黨治后之新聞狀況
第一節(jié) 反動報館之查封
第二節(jié) 浙江新聞界之清黨影響
第三節(jié) 黨報之瓤織
第四節(jié) 浙省黨員之新聞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