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列漢諾夫作為“俄國馬克思主義之父”,使馬克思恩格斯兩位思想大師所創(chuàng)立的“新唯物主義”在廣袤的俄羅斯大地上生根、發(fā)芽,俄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fā)展由此駛進了“快車道”。近年來,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的研究不斷成為學界爭相研討的重要課題,人們都希冀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走近”他,試圖勾勒、描畫出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的邏輯體系。但是,囿于傳統評價的基調,以及研究方法、理論旨趣、知識結構等方面的制約,使得人們在考察普列漢諾夫思想時,難以全面、客觀的把握其總貌,無法估摸普列漢諾夫的獨到見解和真正局限。
有鑒于此,我們在吸收和總結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及其相關問題重新進行一番探討。在研究中,我們不僅注重文本的研讀,而且注意處理好文本與歷史、基本觀點與具體語詞的關系,力圖在全面而系統的占有其思想文本的基礎上,呈現出一個與以往不同的普列漢諾夫形象,形成對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新的理解。依循這些路數和原則,我們從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的出場境遇、形成歷史、本質特征、基石、重心、歷史地位、當代價值等方面來展開研究。
鄭偉,男,1982年生,湖北武漢人,法學博士,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湖北省哲學學會會員,全國列寧思想研究會理事。在《光明日報(理論版)》《探索與爭鳴》《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湖北社會科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等核心報刊發(fā)表論文多篇,主持中國博士后基金等多項課題。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理論、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理論等方面的研究。
導 論
一 研究意義
二 國內外研究綜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思路與邏輯框架
第一章 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出場的多重境遇
一 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形成的國際背景
二 卷入資本主義還是繞過資本主義: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形成的國內基調
三 理解與建構: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形成的理論境遇
第二章 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的形成、發(fā)展過程
一 關于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形成過程的研究現狀
二 一元論歷史觀形成階段的界劃原則與具體分期
第三章 一元論歷史觀的本質特征:“最發(fā)展的、最豐富的、最具體的”歷史觀
一 歷史唯物主義:“人類思想史上僅有的一次真正的革命、最偉大的革命”
二 歷史唯物主義:“首先具有方法論的意義”
三 歷史唯物主義:“本質上是辯證性的”
第四章 一元論歷史觀的基石:“存在決定意識”的“唯物主義精神”
一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內涵的界定
二 “存在決定意識事實上是怎樣發(fā)生的”
三 “意識反過來促進存在的進一步發(fā)展”
第五章 一元論歷史觀的“重心”:“研究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
一 社會是由“五項力量”構成的有機體
二 “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三 “地理環(huán)境對于社會人類的影響”
第六章 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的歷史地位
一 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對發(fā)展歷史唯物主義的貢獻
二 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的不足
三 列寧對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的理解、運用及發(fā)展
結束語 普列漢諾夫一元論歷史觀的當代價值
參考文獻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