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谷一生作詩不下千首;因曾“寓居云臺道舍”,故稱詩集為《云臺編》,一名《宜陽集鄭谷作品鄭谷作品》,又叫《鄭守愚文集》,共分上、中、下三卷。另著有《宜陽外編》、《國風正誤》等書籍,有的著作已失傳!度圃姟肥杖豚嵐鹊脑姼韫灿腥俣嗍。鄭谷的仕途順利,詩大多是詠物和表現(xiàn)士大夫的清高閑適,缺少社會內(nèi)容,流傳下來的經(jīng)典不多.鄭谷的詩講究煉字煉句,但清婉明白,通俗易曉。其絕句風神綿邈、詞意婉約!度圃娧a編》補詞三首。
鄭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約生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卒于后梁太祖開平四年(910)稍后。
幼時其父鄭史任國子監(jiān)易學博士,鄭谷隨父在長安,約五歲啟蒙,以罩慧受知于馬戴,“謂他日必垂名”。七歲隨父赴永州刺史任,已能題詩岳陽樓。十八歲前后隱居荊門,咸通十二年(871)秋由袁州鄉(xiāng)貢入京。
約咸通末遷居同州,不久又遷移長安,并一度赴汝州為幕賓。谷雖曾為當時最推利市的同州解首薦,但終因門第“孤寒”,無得力奧援而金榜無名。但正因為舉場的失意,在文場中得到了補償。曾受教受知于復古派詩人曹鄴、苦吟派詩人李頻,與詩風工麗、自視清高的薛能及許棠、張喬等被時人稱為“咸通十哲”。
廣明元年(880)十二月黃巢入破長安,鄭谷也開始了漂流生活。他匆匆奔蜀,輾轉(zhuǎn)至成都。直至光啟三年(887)初春,方得出峽沿漢江返長安應試,竟然得中。
釋褐次年(乾寧元年,894)春兼攝京兆府參軍,同年以詩名拜右拾遺,至三年遷補闕。其秋,昭宗謀削節(jié)鎮(zhèn)兵權(quán),鳳翔李茂貞犯闕,天子幸華州,鄭谷亦出奔。于乾寧四年(897)春抵行在,以尚書右丞狄歸昌薦,遷都官郎中。至光化元年(898)方隨駕返京。天復二年(902)朱全忠欲劫昭宗幸洛陽,+一月車駕西奔,鄭谷復隨行。約于本年或次年,見機隱退宜春仰山華堂。
歸隱后,齊己、黃損、孫魴等從之學詩,其時更蜚聲詩壇。
一、祁向風騷,推崇盛唐
歷來批評鄭谷詩,一無例外以“格卑”概之,且與盛唐詩對舉,事實并非如此。鄭谷曾一再表示自己對風騷、對盛唐詩的祁向。
乾寧三年(896)其自編舊作為《云臺編》三卷,有《卷末偶題三首》,可印證其詩歌理論的集中表現(xiàn)。詩云:
一卷疏蕪一百篇,名成未敢暫忘筌。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其一)
一第由來是出身,垂名俱為國風陳。此生若不知騷雅,孤宦如何作近臣。(其三)
鄢文龍,筆名楚天、抱樸、梵心、行藏、丘壑。現(xiàn)任宜春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語言學教授。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師從著名音韻學專家劉曉南先生,著名修辭學家吳禮權(quán)先生。江西省高考語文命題人。中國思辨教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修辭學會副秘書長、理事,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理事,中國模糊語言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語文學習科學委員會常務理事。出版專著《周德清評傳》《姚勉評傳》《嚴嵩詩集箋注》《正德袁州府志校注》《揭徯斯全集箋注》《蘇轍筠州詩文集系年箋注》《語文課程學段體式教學論》《故事宜春》《詩詞宜春》《身體交談與視點閱讀》《高考話題作文訓練場》《高中語文基礎(chǔ)知識思維方法專題講座》《走向名校168·3+X高考語文總復習》等15部:主編教學輔導用書98本:在《當代修辭學》《語文建設(shè)》《語文教學通訊》《試題與研究》《江西文獻》等刊物發(fā)表文章1000余篇。
序一不亦君子乎劉密
序二 《晚唐巨擘鄭鷓鴣》序傅宇斌
前言晚唐中的空谷足音
第一章 鄭谷家世——位高權(quán)重
第一節(jié) 生卒稽考
第二節(jié) 家世述略
第二章 鄭谷生平——都官郎中
第一節(jié) 少年奮發(fā)
第二節(jié) 科場沉淪
第三節(jié) 晚年恬淡
第三章 鄭谷交游——對床夜語
第一節(jié) 幸遇王鐸
第二節(jié) 入幕王鐐
第三節(jié) 師慕柳王比
第四節(jié) 友法同道
第五節(jié) 促膝僧家
第六節(jié) 倡善居士
第四章 鄭門弟子——“一字之9幣”
第一節(jié) 共定詩格一一齊己
第二節(jié) 天衢吟嘯一一黃損
第三節(jié) 騷情風韻一一孫魴
第五章 “咸通十哲”——“賈島時代”
第一節(jié) 其人其詩
第二節(jié) 清苦自慰
第三節(jié) 典型意蘊
……
第六章 詩歌創(chuàng)作——“晚唐巨擘”
第七章 鄭谷與詩僧交往——惹僧境意
第八章 鄭谷與植春意象——戀春情結(jié)
第九章 鄭谷與晚唐詩儕——如影其隨
第十章 鄭谷與晚唐詩風——一代風騷
附錄:作品評論
參考文獻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