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導論
一、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命題的共識問題
二、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命題的名稱、概念辨析
三、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四、研究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及其理論成果的意義
上編: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的發(fā)展階段
第一章 毛澤東法律思想
一、毛澤東法律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
二、毛澤東法律思想的基本內容和特點
三、毛澤東法律思想評析
第二章 鄧小平法制思想
一、鄧小平法制思想產生的國際背景
二、鄧小平法制思想產生的國內背景
三、鄧小平法制思想產生的歷史起點和對理論禁區(qū)的突破
四、鄧小平法制思想的發(fā)展歷程及基本觀點
五、鄧小平法制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六、鄧小平法制思想與毛澤東法律思想的比較
第三章 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提出
一、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提出和在實踐中的確立
二、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法治理論的主要內容
三、鄧小平法制思想在新時代的繼承和發(fā)展
第四章 科學發(fā)展觀理念下的新時代法治觀
一、科學發(fā)展觀揭示了法治發(fā)展的時代背景
二、法治發(fā)展堅持以人為本理念
三、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和統(tǒng)籌兼顧的法治發(fā)展
四、中共十六大以來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豐富和完善
第五章 十八大以來依法治國理論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一、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出臺的背景
二、依法治國理論在新形勢下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三、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系列理論問題
四、構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框架基礎
第六章 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的路徑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路徑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路徑的一致性
三、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的實踐路徑
四、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國化的文化路徑
第七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與中國法治建設的里程碑
一、第一個里程碑:十一屆三中全會與中國法治國家建設的邏輯起點
二、第二個里程碑: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體制,為實行法治創(chuàng)造條件
三、第三個里程碑:南方談話突破了中國法治建設的一些理論禁區(qū)
四、第四個里程碑: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和治國方略的轉變
五、第五個里程碑:依法治國開啟新征程
六、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
下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內容體系
第八章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一、鄧小平依法治國,厲行法治的思想
二、鄧小平法制思想的精髓法治
三、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及其理論闡釋
四、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意義
第九章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路
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地位
二、堅持社會主義
三、在政治體制上不照搬西方的模式
四、實現民主與法治要從中國實際出發(fā),有步驟有領導地進行
五、重視本土法律文化資源的利用
六、中國的法治建設要走中華民族自主創(chuàng)新之路
第十章 確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
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
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內涵的辯證關系
四、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意義
第十一章 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促進法律實現
一、加強立法工作,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
二、關于立法的內容及其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三、堅持中國國情和特色,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立法經驗
四、認真執(zhí)行法律,促進法律實現
第十二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憲法理論與實踐的探索
一、毛澤東憲法學說與當代中國的憲法體制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憲法理論的探索及其成果
三、社會主義憲法實踐的探索和憲政理論的日益成熟
四、現行憲法實施以來憲法理論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第十三章 發(fā)揮法律手段在維護社會秩序中的功能
一、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需要
二、兩手抓思想的提出及其基本內容
三、依靠法制手段反腐倡廉
四、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
第十四章 依法行政,完善權力約束機制
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對完善權力監(jiān)督制約機制的認識逐步深化
二、鄧小平關于共產黨執(zhí)政必須接受監(jiān)督的思想,奠定了我國權力監(jiān)督制約理論的基礎
三、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國權力監(jiān)督制約理論初步形成
四、中共十六大以來我國權力監(jiān)督制約理論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五、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權力監(jiān)督制約理論的進一步系統(tǒng)化
第十五章 建立完善的司法體制,促進社會公正實現
一、加強司法機關和司法隊伍建設
二、司法體制改革應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
三、推進司法體制改革,保障社會公平和正義的實現
四、建設高效公正權威的司法體制
五、提高司法社會公信力
第十六章 維護公民權利,依法保障人權
一、鄧小平人權思想
二、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人權思想的發(fā)展
三、中共十六大以來人權理論與實踐的進一步完善
四、中共十八大以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人權理念
五、當代中國人權入憲及其意義
第十七章 提高公民法律意識,夯實依法治國的基礎
一、提高公民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是依法治國的基礎和條件
二、提高公民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根本問題是教育人
三、提高公民的憲法意識和公民意識
四、法治教育的目標
五、法治宣傳教育要經常化和制度化
第十八章 一國兩制與國家結構理論的創(chuàng)新
一、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及基本含義
二、一國兩制與香港、澳門基本法
三、一國兩制與我國法律制度的多元化
四、一國兩制下多元法律制度并存的優(yōu)越性
五、一國兩制方針在新時代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
第十九章 繁榮法學研究,為法治建設提供理論指導
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促進法學研究繁榮的思想解放運動
二、重視法學理論研究,推動法學學科體系的建設
三、改革開放以來法學研究的恢復與繁榮及其推動下的法治建設成就
四、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法學研究的重要成果及其對法治建設的促進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