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只想要幸福
在開啟旅程前,我先邀請你花幾分鐘來做一番設(shè)想:假如,你之前相信的尋求幸福的那些方法全部錯誤且無效;假如,你曾經(jīng)為尋求幸福而持有的信念和做出的努力其實是將自己引入歧途的罪魁禍首;假如,我們認識的所有人,當然也包括那些心理學家、治療師和宣稱萬能的自助大師,其實都和我們同船而行,也都在日夜不停地苦苦尋覓幸福?如果這些假設(shè)為真,你會做何感想?
我這么說并非是為博人眼球。本書的寫作是基于一些進展中的科學研究項目,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揭示出:人類正深陷于一個強有力的心理陷阱中!具體來說,有關(guān)如何獲得幸福,我們經(jīng)常按照流行的信念和方法來指引自己的生活,可是,那些策略卻很可能是無益且錯誤的!當今的社會文化中,大眾根深蒂固地相信那些關(guān)于幸福的普遍說法,因為“大家都知道它們是真的”。表面看來,那些信念和方法似乎很有效,也正因如此,我們可以在幾乎每一本心理自助書籍中一遍遍地讀到它
們。但事實上,這些錯誤的信念會引發(fā)和助長一個可怕的惡性循環(huán),陷入其中時,人們越是竭力尋求幸福,就越是苦不堪言。而且,這一心理陷阱往往深藏不露,很難令人意識到已深陷其中并受其操控。
這當然是很不利的方面。
與此同時,有利的方面就是希望猶存且前景光明。我們完全可以學習去識別“幸福的陷阱”。更加鼓舞人心的是,還能學到如何從這個陷阱中跳脫出來,且不再跌入。本書為此提供了一些必備知識和技能。它們以人類心理學一次革命性的發(fā)展為基礎(chǔ),源自一個強有力且變革性的模式,稱為接納承諾療法(ACT)。
ACT(讀成英文單詞“act”)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史蒂文·海斯首創(chuàng),并和他的同事一起發(fā)展完善,其中包括凱利·威爾森(Kelly Wilson)和科克·斯特歇爾(Kirk Stroshal)等。ACT在幫助來訪者應(yīng)對多種疾病方面表現(xiàn)得卓有成效:從抑郁、焦慮到慢性疼痛,乃至毒品成癮。例如,在一項頗具影響力的著名研究中,史蒂文·海斯和巴蒂·巴赫(Patty Bach)運用ACT對患有慢性精神分裂癥的人士進行干預(yù),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平均每人只需要4小時的心理治療,就可以將再度入院率降低50%!同時,對于那些成千上萬情況遠沒那么嚴重的人士來說,ACT同樣功效卓著,例如在幫助戒煙、減輕工作壓力等領(lǐng)域。和絕大多數(shù)心理療法不同,ACT以堅實的科學研究為基礎(chǔ),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迅速受到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的歡迎。
ACT的目標在于支持我們?nèi)ミ^一種豐富、充實和有意義的人生,同時去有效處理生命旅途中不可避免的痛苦。具體就是運用ACT的六邊形模型(六大核心原則)來實現(xiàn),這個模型及其倡導(dǎo)的六大核心原則,和市面上絕大多數(shù)自助書籍所提供的一般意義的應(yīng)對策略具有顯著區(qū)別。
幸福,是不是人類的常態(tài)
在當今的西方社會,人們對生活的要求可比前人所能想象的標準要高出太多。我們享受比前人更高水準的醫(yī)療服務(wù),品嘗更加豐富可口的食物,居住在更加優(yōu)越的環(huán)境里,家庭配備和衛(wèi)生設(shè)施也都更加完備,生活更為富有,福利待遇更好,可以很方便地獲得教育、法律等專業(yè)服務(wù)以及各種娛樂和工作的好機會。今天的普通中產(chǎn)階級,所享受的生活水平甚至比過去的皇室貴族還要優(yōu)越?墒,問題是,人類的痛苦卻仍然如影隨形、無處不在!
如果你去逛書店,就會發(fā)現(xiàn)擺放心理學和個人成長類書籍的書架總是書滿為患、搖搖欲墜,即便如此,還在層出不窮。書名更是包羅萬象,涵蓋抑郁、焦慮、神經(jīng)性厭食癥、貪食癥、憤怒管理、離婚、人際關(guān)系等各種問題,性困擾、毒癮、酒癮、低自尊、孤獨、悲傷、賭博也都在列,只要你能說出名稱,就不愁沒有相關(guān)書籍!同時,電視和廣播、雜志和報紙,也都充斥著各路“專家”關(guān)于如何改善生活的建議,每日更新,輪番轟炸。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婚姻和家庭治療師、社會工作者以及生活指導(dǎo)師的數(shù)量也在與日俱增?墒,汗牛充棟的資源、建議和耳熟能詳?shù)念V求鹧裕瑓s并沒有絲毫減損人類的痛苦,反而愈演愈烈!這種情形難道沒有些古怪嗎?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令人觸目驚心:每年,幾乎有30%的成年人會罹患一種已知的精神疾病。世界衛(wèi)生組織預(yù)計,抑郁癥已成為當今世界人數(shù)多、醫(yī)療花費大且嚴重傷害人類的第四大重癥疾病,到2020年將會成為世界第二大疾病。每周,都會有1/10的成年人在飽受抑郁癥的折磨,1/5的人士會在生命的某個階段遭受抑郁癥之苦。更嚴重的是,有1/4的成年人會在生命中某個時期,被毒癮和酒癮所荼毒,這也是為什么僅在美國就有超過2 000萬人酒精中毒!
比這些數(shù)據(jù)更令人震驚且發(fā)人深省的是,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會在生命某個階段認真考慮自殺,而且會花兩周或更長時間來和自殺的念頭斗爭。更可怕的是,每十個人里,就有一位會真的去采取自殺行動!
請關(guān)注這些數(shù)據(jù),想象它們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在你認識的所有人中,包括家人、朋友、同事,幾乎會有一半的人曾經(jīng)或未來會在某個階段因極度痛苦而認真考慮自殺,并有1/10的人會真去嘗試!在過去兩個世紀中,人類已將自身的平均壽命提高一倍。然而,生活的豐富、喜悅和滿足感,是否也翻上一番?上述數(shù)據(jù)給出的答案令人震撼而又無比清晰:幸福,并不是我們?nèi)祟惖某B(tài)!
為什么幸福這么難
為覓得答案,先要回溯過去。就人類這一物種來說,自地球上最早出現(xiàn)智人以來,人類的大腦在過去幾十萬年中得到了巨大進化,現(xiàn)代人的大腦在分析、計劃、創(chuàng)造和溝通方面,已具有卓而不凡的能力。但是,人腦的進化并不是以讓我們感覺良好作為方向,于是,我們才需要經(jīng)常講講笑話、寫十四行詩或者說聲“我愛你”。人腦進化的目標在于,幫助人類在這個危險遍布的世界中生存下來。試想,假如你生活在依靠狩獵和采集為生的遠古時代,為了能夠生存和繁衍,你最基本的需要會是什么呢?
人類想要生存,會有四種基本需要:食物、水、避難所和性。而這一切有價值的前提就是:你得活著!因此,原始人的大腦的首要任務(wù)就是:去發(fā)現(xiàn)一切可能會傷害性命的事物,然后進行回避!本質(zhì)上,原始人的大腦就是一個保證“不要被殺”的裝置,事實證明也確實有用。對人類祖先來說,越是能預(yù)見并回避風險,越是能活得長久并成功繁衍。
人類代際進化過程中,人腦在預(yù)測和回避危險方面逐漸成為專家。經(jīng)過幾十萬年的漫長進化之旅,現(xiàn)代人的大腦基本上還是延續(xù)和保持“不停尋找麻煩”的運作模式。我們的大腦會對遇到的幾乎每一件事都進行評估和判斷:這是好,還是壞?是安全,還是危險?是有害,還是有利?事到如今,大腦警告我們的危險信息或許已經(jīng)不再是叢林中的劍齒虎,和200千克之重的豺狼,而是隨生活情境變成了失業(yè)、被拒、拿到超速罰單、沒錢付賬,或者是在人群面前感到窘迫,讓愛人傷心難過,突然罹患癌癥等,反正人類就是有著成千上萬的煩心事。結(jié)果,我們會花費大量時間去擔心那些或許從來不會發(fā)生的事情。
另一項對遠古人類至關(guān)重要的生存條件就是:要從屬于某一集體。假如所屬部族將你驅(qū)逐,很快餓狼就會找上門來。那么,大腦如何保護我們不被所在集體排斥呢?正是通過不斷將自己和部族其他人進行比較:我這樣做,合適嗎?我做這件事,對嗎?我的貢獻是否足夠大?我和別人一樣好嗎?我這么做,是否會受到別人排斥?
怎么樣?是不是聽著很耳熟?時至今日,人類的大腦仍在沿襲過往的模式,仍會時刻向我們發(fā)送被人拒絕的警示,并且不斷將自己和他人進行比較。難怪我們會花費那么多精力去擔心自己是否被人喜歡!難怪我們的自我評價忽高忽低,并且會因為不能達到某個標準而自我貶責!在幾十萬年之前,或許我們只需要和部落中幾個成員進行比較,而當社會發(fā)展到今天,隨便翻開報紙雜志,或者打開電視廣播,立刻就能發(fā)現(xiàn)一大堆比我們更聰明、富有、高大、苗條、性感、強壯、有權(quán)、有名、更成功或者更受尊敬的人士。想讓一個少女挫敗的最快方法是什么?給她一本時尚雜志翻翻就行。當她將自己和那些畫著精致妝容、每天補充膠原蛋白并且經(jīng)過數(shù)碼修圖的超級模特進行比較時,她一定會深感自卑,覺得自己毫無魅力。換誰都一樣!拜進化所賜,人類的大腦已經(jīng)如此復(fù)雜,甚至能夠憑空想象出一個希望成為的完美人物,然后將真實的自己和那個根本無法達到的標準進行比較,哪里又會有半分勝算?于是,每次都以深感挫敗收場!
對于那些石器時代的人類祖先來說,野心勃勃或者說是“人生贏家”的標準無非就是:越多越好!你的武器越復(fù)雜、數(shù)量越多,就越可能獵殺到更多食物;你儲備的食物越多,就越可能在食物匱乏的環(huán)境中存活;你居住的地方越堅固可靠,就越能在惡劣天氣和周遭都是野生動物的危險環(huán)境中保障安全;你的后代子孫越多,他們長大成人的可能性就越大,從而令種族得以延續(xù)。這些邏輯沿襲至今,現(xiàn)代人的大腦仍然在孜孜不倦地尋求更多的財富、更高的社會地位、更多的愛、更滿意的工作、更新的車、更年輕的身體、更年輕的伴侶和更大的房子,似乎就不足為奇了。可是,當我們?nèi)缭敢詢敃r,確實擁有更多錢財、豪車和更好的工作時,我們的確會為此滿足,但只不過是須臾之間。遲早(通常很快),我們就又開始追逐更多的東西。
可見,是人類進化過程塑造著我們的大腦,讓人類幾乎不可避免地要遭遇更大的心理痛苦:通過比較、評估和自我貶損,通過關(guān)注自身短處和缺乏物,通過不滿足于已經(jīng)擁有的一切,通過想象各種令人恐懼卻可能根本不會發(fā)生的可怕場景……難怪,人們覺得幸福是這么艱難!
“幸福”為何物
蕓蕓眾生,都在渴望、創(chuàng)造和追尋幸福。有哲人說,“生命的終極目標就是尋求幸福!笨墒牵覀兛嗫鄬ひ挼男腋,究竟是什么?
“幸福”有兩種不同的含義。通常,它是指一種感覺:一種愉快、高興或滿足的感覺。沒有人不喜歡快樂,追逐快樂毫不奇怪。只是,和其他各種感覺的性質(zhì)一樣,快樂無法持續(xù)。無論如何抓取,總會隨風而逝。我們終會發(fā)現(xiàn):從整體和長遠來看,以追逐各種快樂感作為人生的目標,并無法令人獲得真正的滿足。事實上,越是努力去追求快樂,就越可能遭受焦慮和抑郁之苦。
“幸!钡牧硪粋含義,是指“一種豐富、充實和有意義的生活”。當我們?yōu)閮?nèi)心深處真正珍視之事行動時,當我們朝向自認為真正有價值的方向生活時,當我們在自己人生舞臺上澄清立場并采取相應(yīng)行動時:生活于我們而言,就變得豐富、充實和更有意義,會令人強烈地感到生命之活力。這并非是某些短暫易逝之感,而是一種正在好好活著的深刻感覺。請注意:盡管這樣一種生活必然會帶來愉悅,但毫無疑問也會伴隨不適,比如傷心、害怕和憤怒等。這完全在意料之中。如果想要去過一種完整人生,當然就會體驗到身為人類所擁有的一切情感。
或許你已猜到,相對于“幸福”的第一種含義,本書對“幸福”的第二種含義有著更大的興趣。當然,第一種含義中那些開心愉悅的感覺,確實非常美妙,它們光臨時自然要充分享受。但是,若想一直抓取和占有,則注定會以失敗告終。
真相是:痛苦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本無從逃脫。身為人類,我們要直面現(xiàn)實:你我遲早會日漸虛弱,歷經(jīng)生老病死;遲早會因為被拒絕、分離或者死亡,而失去重要的關(guān)系;遲早會遭遇危機、絕望和慘敗。這就意味著,無論形式如何,我們都終將體驗到那些令人痛苦的想法和情緒。
好消息是,盡管無法回避痛苦,我們卻可以去學習如何更好地應(yīng)對:為它們創(chuàng)造空間,超越痛苦,去創(chuàng)造有價值的生活!本書正是就如何去操作進行分享。
這個過程包括以下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你將了解到自己如何制造并陷入“幸福的陷阱”,這是關(guān)鍵的一步,請不要錯過。只有真正洞悉“幸福的陷阱”的來龍去脈,才能從中脫身。
第二部分,此部分并不倡導(dǎo)你竭力回避或消除痛苦的想法和情緒,而是鼓勵你去學習從根本上轉(zhuǎn)化和痛苦想法、情緒之間的關(guān)系。以一種全新的模式去體驗痛苦的想法和情緒,從而削弱它們的力量,大大減輕它們給你的生活造成的不利影響。
第三部分,本部分并不是主張你去追逐快樂的想法和情緒,而是倡導(dǎo)要將注意力投注在創(chuàng)造豐富、充實和有意義的人生中。這會令你深感生命之活力和豐沛,會令你在長期內(nèi)持續(xù)收獲內(nèi)心深處的滿足感。
前方的旅程
閱讀本書恰如開啟一段異國之旅:沿途會有很多新鮮奇異的風物,另有一些則相對熟悉,只有輕微差異;有時,你會感覺富有挑戰(zhàn)、應(yīng)接不暇;有時,則會覺得興奮有趣。建議你在這段旅行中盡量保持從容,而非迫不及待地向前沖,盡情享受每一刻才最美妙。當你發(fā)現(xiàn)有新鮮刺激的景物時,不妨停下來深入探索,盡可能多地去學習體會。別忘了,我們首要的任務(wù)是去創(chuàng)造一種有價值的生活,所以,不妨放慢腳步,來欣賞和享用接下來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