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十一篇有關(guān)禮制文獻研究的論文,就各篇主題而言,既有傳統(tǒng)禮學所宗尚的名物考據(jù)、禮例建立,更多的是通過重建禮制語境,重新詮釋經(jīng)典中與禮相關(guān)涉的文字,創(chuàng)發(fā)新解。其撰作旨要,在于創(chuàng)建禮學研究的理論架構(gòu),也為經(jīng)典研究打開新視野。
此書在理論方法及考證實踐方面似較以往成果更為成熟。作者提出禮制語境此一新概念,旨在說明不單解說禮書(《儀禮》等)儀文,研究《左傳》、《論語》以至其他儒家經(jīng)典中的許多文字,同樣必須將禮制元素考慮在內(nèi),都必須重構(gòu)其中的禮制語境。唯有結(jié)合文字訓詁、語法比勘、敘事析述,以及禮制考釋,方能準確地詮解經(jīng)典文字,得其真意。
全書以此意貫通始終。書中除代序外所錄其余十篇論文,皆經(jīng)重要學術(shù)期刊所邀專家的匿名評審,刊載于《中國經(jīng)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漢學研究》、《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人文中國學報》等,具有較高的學術(shù)質(zhì)量。
序
子濱研治禮學多年,於禮學諸端,研精究微,詳稽博辨,相關(guān)論文,發(fā)表於各重要學報,廣為學界稱譽。2011年,其《〈春秋〉〈左傳〉禮制研究》一書出版,所載諸論,皆思深悟銳,卓然有見。今又蹊徑獨闢,提出「禮制語境」此一概念,作為進入禮學堂奧之鑰匙,其功可謂偉矣。
本書分總論、分論、結(jié)語三部分?傉撻_宗明義,先闡明「禮制語境」此一概念,將「禮制語境」定義為文字所記錄古人踐行禮儀之特定環(huán)境。以人之行走動作為例,一般可按緩急程度,區(qū)分為「行」、「步」、「趨」、「走」、「奔」。劉熙《釋名?釋姿容》謂:兩腳進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趨,疾趨曰走,疾走曰奔,此乃按疾徐程度不同所作之詞義區(qū)分。惟《爾雅?釋宮》云:「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則指出場所不同,行走動作亦不同。此為禮容中之行容,帶有表禮功能,其事關(guān)涉禮儀、禮制,故需置於「禮制語境」中作考量。
子濱指出,若要準確釋讀某一經(jīng)典中與禮相涉之文字,必須以該經(jīng)典之文例與其他經(jīng)典參照互證。以詮釋《春秋》、《左傳》為例,重構(gòu)《春秋》、《左傳》之「禮制語境」,除以經(jīng)傳本文為據(jù),亦需參考《三禮》及其他經(jīng)典。而《春秋》、《左傳》與《三禮》及其他經(jīng)典所言禮制,實有合有不合,參照互證必須實事求是,不能強加牽合,宜自行從經(jīng)傳本文,歸納出禮制之實質(zhì)內(nèi)容,否則可能會偏離春秋實況,導致治絲益棼。觀其所論,指微抉要,可謂洞徹閫奧。
既已釋述如何以本證與他證確立「禮制語境」,本書復舉例闡明「禮例」與詮釋《儀禮》、《周禮》之關(guān)係,以及「禮制語境」與《尚書》、《論語》及《左傳》之詮釋。子濱於此數(shù)端,廣稽博考,探賾鉤深,互證旁通,發(fā)明甚夥。
要之,本書總論提綱挈領(lǐng),說明「禮制語境」此一概念之內(nèi)涵及其辨識與確立,並列舉例證,輔助說明;於分論中,則對所舉以「禮制語境」詮釋《三禮》、《尚書》、《論語》及《左傳》之主要例證詳加探討。分論部分共十一篇,以禮典論,涵蓋冠、昏、喪、祭、朝、聘、鄉(xiāng)、射等禮。其中《〈儀禮〉所見婦人拜儀》、《〈儀禮.士冠禮〉冠者取脯適東壁見母》、《〈尚書.顧命〉之冊命禮儀及「廟」之所在》、《諸侯冠禮之祼享正當士冠禮之醴或醮》諸篇,以探討冠禮為主,而旁及昏、喪、祭、聘、饗、射、冊命諸禮;《「旌繁」》、《「放絰而拜」》、《「葬鮮者自西門」與「卿喪自朝」》諸篇,主要探討喪禮,旁及聘禮;《〈周禮〉之「禬」》、《〈論語.八佾〉: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墮幣》諸篇,主要探討祭禮,旁及朝聘之禮;至於《「請安」》一篇,則旨在探討?zhàn)嫸Y與公飲大夫禮,亦旁及射禮。其所討論之對象,廣涉禮物、禮儀、禮辭諸端,皆甚多創(chuàng)獲。
於結(jié)語中,子濱指出,本書所舉例證,充分說明「禮制語境」存在於經(jīng)典之字裏行間,對詮釋經(jīng)典禮制至關(guān)重要。探明「禮制語境」,實為掌握經(jīng)義之不二法門。
綜觀全書,於「禮制語境」與經(jīng)典詮釋之關(guān)係,析纖甄微,深探竟討,考證精審,論辨明確。子濱治學,其心專,其思密,沉潛反復者二十餘年,宜其禮學之精醇若此也。
二零一七年七月文農(nóng)單周堯謹識
許子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文學士(一級榮譽)、哲學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現(xiàn)任嶺南大學中文系教授、中文文學碩士課程副主任。主要研究范圍為古今漢語、《楚辭》、禮學及古代文獻。著有《王逸楚辭章句發(fā)微》《春秋左傳禮制研究》(兩種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左傳導讀及譯注》(與單周堯教授合著)《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禮說斠正》(皆由香港中華書局出版),編著有《當代粵語正音字典》(與詹伯慧、單周堯等教授合編,將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主編有幾種,包括《海峽兩岸現(xiàn)代漢語研究》、《嶺南學報》(復刊第三、四輯)、《嶺南大學經(jīng)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臺灣萬卷樓出版)等,另已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七十余篇。
序 單周堯 頁3―4
一、總論 頁5―27
(一)「禮制語境」概念的提出
(二)「禮制語境」的辨識
1. 禮儀言行與一般動作的區(qū)別
2. 禮制相關(guān)之物與尋常事物的區(qū)別
(三)「禮制語境」的確立――本證與他證
(四)「禮例」與《三禮》的詮釋
(五)「禮制語境」與《尚書》的詮釋
(六)「禮制語境」與《論語》的詮釋
(七)「禮制語境」與《左傳》的詮釋
(八)小結(jié)
二、分論
(一)「禮例」與《儀禮》、《周禮》的詮釋:
1.《儀禮》所見婦人拜儀 頁28―48
2.《儀禮.士冠禮》冠者取脯適東壁見母 頁49―76
3.《周禮.神仕》之「禬」 頁77―85
(二)「禮制語境」與《尚書》的詮釋:
1.《尚書.顧命》之冊命禮儀及「廟」之所在 頁86―120
2.「諸侯冠禮之祼享正當士冠禮之醴或醮」 頁121―132
(三)「禮制語境」與《論語》的詮釋:
《論語.八佾》:「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 頁133―158
吾不欲觀之矣。』」
(四)「禮制語境」與《左傳》的詮釋:
1.「旌繁」 頁159―172
2.「使宰獻,而請安」 頁173―189
2.「孔子與弔,適季氏,季氏不絻,放絰而拜! 頁190―199
4.「葬鮮者自西門」與「卿喪自朝」 頁200―218
5.「屬有宗祧之事於武城,寡君將墮幣焉墮幣,敢謝 頁219―239
後見!
三、結(jié)語 頁240―243
參考文獻 頁244―265
後記 頁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