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展示了中國當代文學發(fā)展的脈絡與歷程,是一部內(nèi)容豐富、涵蓋地域廣、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中國當代文學史。全書共分為上中下三冊,共計一百六十余萬字。從時間跨度上看,主要反映了從1949年到2000年中國文學的發(fā)展;從空間地域上看,涵蓋中心與邊地、大陸與臺港澳,民族包括漢族與其他少數(shù)民族;從文體上來看,主要有文學理論批評、詩歌、小說、散文、戲劇、電影文學、兒童文學等。同時還包含了對重要文學現(xiàn)象、重要小說流派、代表作家、經(jīng)典作品的論列,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國當代文學發(fā)展歷史進程。
這部《中國當代文學史》主要按照文體劃分章節(jié),共分為文學理論批評、詩歌、小說、報告文學、散文(含史傳文學、雜文、游記、小品、隨筆等)、戲。ê鑴 蚯、電影文學、兒童文學等八個主要部分,概述了不同文體在不同時期的發(fā)展概況,分析其主要特點以及相關(guān)的流派、群體、重要作家和代表作品。不同于按照歷史分期的論述方法,這種分文體論述的方法使得各文體的脈絡發(fā)展不致被切斷,顯得清晰明了。這部《中國當代文學史》充分反映我國當代文學發(fā)展的歷史豐富性與復雜性。
該書全方位地反映了1949年至2000年的中國當代文學的發(fā)展歷程,同時也包含了其他少數(shù)民族文學的發(fā)展進程并全面展示了港澳臺文學的發(fā)展概況,以及祖國大陸與港澳臺之間文學的血肉聯(lián)系及其相互影響。該書不僅繼承了文學史研究的學術(shù)成果,并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創(chuàng)新,采用了按文體分類論述的方法,與以往按照歷史分期的論述方法有所不同,彌補了文體被分割的缺憾。
《中國當代文學史》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著名學者張炯主編,由多位專家學者共同完成的科研項目,體現(xiàn)了*的科研水平與實力,代表了中國文學史研究的*成就。
這部《中國當代文學史》的出版不僅有利于普及文學史知識,提高讀者歷史認識水平與審美能力,從而提升中華民族的文明素質(zhì),而且對于促進各民族大家庭的團結(jié),并向海外傳播中華文明、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亦具重要意義。
張炯 ,1933年生,
196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曾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文學概論》編寫組成員、《文學評論》雜志核心組成員兼現(xiàn)代文學組組長,1999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屆、第二屆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2006年被選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名譽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著有評論集《文學真實與作家職責》《新時期文學評論》《文學的攀登與選擇》《走向世紀之交》《文學的回眸與思考》《文學評論與對話》《文學多維度》;專著《創(chuàng)作思想導向》《新時期文學格局》《樸素﹒真誠﹒美》《毛澤東與新中國文學》《社會發(fā)展與中國文學》;主編有《中國當代文學講稿》《新中國話劇文學概觀》《新中國文學五十年》《新中國文學史》(兩卷)、《中華文學發(fā)展史》(三卷)、《共和國文學60年》(四卷),與人共同主編《當代文學新潮》和《中華文學通史》(十卷)、《中國文學通典》(四卷)、《臺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精品書系》(十二卷)。
【上卷】
緒論001
文學理論批評
第一章 當代文學理論批評發(fā)展概況023
第二章 當代文學的主要理論思潮035
第三章 文學理論批評領(lǐng)域的重要論爭047
第四章 跨代理論批評家(上)073
第五章 跨代理論批評家(下)099
第六章 建國初期活躍的理論批評家121
第七章 新時期活躍的理論批評家(上)145
第八章 新時期活躍的理論批評家(下)177
第九章 新時期文學研究著作的繁榮209
第十章 臺港澳的當代文學理論批評219
當代詩歌
第一章 中國當代詩歌發(fā)展概貌239
第二章 新詩奠基者的新唱251
第三章 來自延安的詩群267
第四章 七月與九葉詩群281
第五章 活躍的軍旅詩群295
第六章 和平建設時期的歌手313
第七章 大躍進民歌運動323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詩歌335
第九章 五七歷劫者的歸來之歌343
第十章 大西北的新邊塞詩359
第十一章 新詩潮和其他面向現(xiàn)實的詩人367
第十二章 多向的后新詩潮385
第十三章 當代少數(shù)民族詩人的歌唱399
第十四章 臺灣當代詩歌(上)425
第十五章 臺灣當代詩歌(下)449
第十六章 香港、澳門的當代詩歌471
第十七章 毛澤東詩詞與舊體詩的創(chuàng)作499
本卷后記514
卷后索引515
【中卷】
當代小說
第一章當代小說發(fā)展概說003
第二章老一輩小說家的新作015
第三章來自解放區(qū)的小說家群(上)029
第四章來自解放區(qū)的小說家群(中)055
第五章來自解放區(qū)的小說家群(下)083
第六章軍旅小說家群(上)105
第七章軍旅小說家群(下)125
第八章歷史小說家群(上)143
第九章歷史小說家群(下)161
第十章歷劫歸來的小說家171
第十一章扎根鄉(xiāng)土的小說家群(上)195
第十二章扎根鄉(xiāng)土的小說家群(下)217
第十三章知青小說和知青作家群237
第十四章文化尋根派257
第十五章都市風情派小說(上)267
第十六章都市風情派小說(下)285
第十七章女小說家群(上)301
第十八章女小說家群(下)321
第十九章先鋒小說派及其發(fā)展335
第二十章新寫實小說家群351
第二十一章少數(shù)民族小說家(上)363
第二十二章少數(shù)民族小說家(下)385
第二十三章臺灣當代小說創(chuàng)作(上)409
第二十四章臺灣當代小說創(chuàng)作(中)427
第二十五章臺灣當代小說創(chuàng)作(下)439
第二十六章香港當代小說455
報告文學
第一章建國初十七年的報告文學495
第二章新時期的報告文學513
本卷后記543
卷后索引544
【下卷】
當代散文
第一章當代散文發(fā)展與文體分野 003
第二章建國初十七年的藝術(shù)散文 011
第三章新時期的藝術(shù)散文 035
第四章當代雜文隨筆 061
第五章當代史傳文學 083
第六章臺灣當代散文(上)109
第七章臺灣當代散文(下)129
第八章港澳地區(qū)的當代散文 169
第九章當代散文詩 231
當代戲劇
第一章當代戲劇文學發(fā)展的輪廓 245
第二章當代戲曲的發(fā)展及其走向259
第三章五十年代的話劇創(chuàng)作283
第四章六十年代話劇的浮沉和新時期話劇的復興311
第五章八十年代以來話劇創(chuàng)作的新潮339
第六章九十年代的話劇新作373
第七章當代的獨幕話劇393
第八章反映少數(shù)民族生活的劇作家403
第九章當代歌劇及其民族化413
電影文學
第一章建國初十七年的電影文學 427
第二章文化大革命中電影的困境447
第三章新時期的電影創(chuàng)作(上)453
第四章新時期的電影創(chuàng)作(下) 463
當代兒童文學
第一章兒童文學的發(fā)展概貌 481
第二章兒歌與兒童詩 493
第三章童話與兒童小說的創(chuàng)作 515
第四章兒童戲劇與科學文藝 553
本卷后記574
卷后索引575
總后記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