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深空探測天文自主導航的原理、方法、實現途徑以及地面實驗系統(tǒng)等加以研究。首先介紹了深空探測天文導航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時間系統(tǒng)、空間系統(tǒng)、動力學建模、天文測角、測速、測距導航等通用導航原理。然后針對深空測角、測距、測速三類自主導航方法進行系統(tǒng)論述,建立相應的狀態(tài)方程與觀測方程。在此基礎上,給出了不同的天文組合自主導航方法,對導航系統(tǒng)的可觀測性、組合導航信息融合、誤差傳播機理、導航濾波算法及誤差處理等進行論述。同時,介紹了深空天文自主導航的實現技術、天文導航目標源模擬方法及地面半物理實驗系統(tǒng)等。本書集基本原理與方法、系統(tǒng)設計、實驗技術等內容于一體,反映了本領域的研究前沿和技術發(fā)展趨勢。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序言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深空定義 1
1.2 導航定義 1
1.3 深空間環(huán)境特點 5
第2章 深空探測天文導航原理 12
2.1 引言 12
2.2 時間系統(tǒng) 12
2.2.1 時間基準 12
2.2.2 時間基準轉換 16
2.3 空間系統(tǒng) 17
2.3.1 空間基準 18
2.3.2 空間基準轉換 21
2.4 天體星歷 24
2.4.1 恒星星表 24
2.4.2 行星星歷 25
2.4.3 小行星星歷 26
2.4.4 脈沖星星歷 27
2.5 軌道動力學建模 28
2.5.1 行星引力影響范圍 28
2.5.2 飛行階段定義 31
2.5.3 近地段動力學模型 32
2.5.4 巡航段動力學模型 33
2.5.5 捕獲段動力學模型 34
2.5.6 環(huán)繞段軌道動力學 36
2.5.7 EDL過程動力學模型 36
2.5.8 平動點軌道動力學模型 46
2.5.9 不規(guī)則小天體附近軌道動力學 50
2.5.10 大氣氣動捕獲軌道動力學模型 57
2.5.11 大氣氣動減速軌道動力學模型 58
2.6 天文導航原理 60
2.6.1 天文測角導航原理 60
2.6.2 天文測距導航原理 63
2.6.3 天文測速導航原理 65
2.6.4 天文組合導航原理 68
2.7 天文導航相對論效應 70
第3章 深空探測天文自主導航的基本方法 72
3.1 引言 72
3.2 天文測角導航方法 73
3.2.1 測角導航流程 73
3.2.2 導航天體特性與選取 74
3.2.3 導航圖像感知與檢測 80
3.2.4 測角導航數學模型 89
3.3 天文測距導航方法 91
3.3.1 測距導航流程 91
3.3.2 脈沖星特性及選取 91
3.3.3 導航脈沖信號處理 93
3.3.4 測距導航數學模型 95
3.4 天文測速導航方法 96
3.4.1 測速導航流程 96
3.4.2 導航光譜特征與選取 96
3.4.3 導航光譜精細認證 103
3.4.4 測速導航數學模型 104
3.5 導航系統(tǒng)可觀性分析 105
3.5.1 可觀測性 106
3.5.2 可觀測階數 108
3.5.3 可觀測度 109
3.6 導航完備性 112
3.6.1 GNSS完備性 112
3.6.2 天文導航完備性 112
3.6.3 測速觀測量對完備性的影響 113
3.6.4 導航完備性與可觀測性的聯系與區(qū)別 114
3.7 導航系統(tǒng)濾波估計方法 116
3.7.1 最小二乘估計 116
3.7.2 最小方差估計 117
3.7.3 卡爾曼濾波 118
3.7.4 自適應濾波 125
3.7.5 粒子濾波 127
3.7.6 智能濾波 128
3.8 導航系統(tǒng)誤差分析 129
3.8.1 導航模型誤差 130
3.8.2 導航源端誤差 132
3.8.3 儀器誤差 137
3.8.4 數據處理誤差 141
第4章 深空探測天文組合自主導航方法 145
4.1 引言 145
4.2 測角測速組合導航 145
4.2.1 總體方案 145
4.2.2 數學模型 146
4.3 測角測距組合導航 149
4.3.1 總體方案 149
4.3.2 數學模型 150
4.4 測速測距組合導航 153
4.4.1 總體方案 153
4.4.2 數學模型 153
4.5 測角測距測速組合導航 154
4.5.1 總體方案 154
4.5.2 數學模型 154
4.6 組合導航可觀性分析 155
4.7 組合導航信息融合方法 158
4.7.1 組合導航信息融合特點 159
4.7.2 組合導航信息融合系統(tǒng)結構 160
4.7.3 基于聯邦濾波的信息融合方法 161
4.8 組合導航數據相關性分析 166
4.8.1 子濾波器估計不相關時的信息融合 167
4.8.2 子濾波器估計相關時的信息融合 170
第5章 深空天文自主導航實現技術 175
5.1 引言 175
5.2 光學影像天文測角導航敏感器 176
5.2.1 基本原理 176
5.2.2 組成及功能 179
5.2.3 應用范圍 181
5.3 X射線脈沖星天文測距導航敏感器 181
5.3.1 基本原理 181
5.3.2 組成及功能 183
5.3. 3應用范圍 184
5.4 空間外差干涉測速導航敏感器 184
5.4.1 基本原理 184
5.4.2 組成及功能 190
5.4.3 理論精度分析 192
5.4.4 應用范圍 195
5.5 色散定差干涉測速導航敏感器 196
5.5.1 基本原理 196
5.5.2 組成及功能 196
5.5.3 理論精度分析 198
5.5.4 應用范圍 201
5.6 原子鑒頻測速導航敏感器 201
5.6.1 基本原理 201
5.6.2 組成與功能 208
5.6.3 應用范圍 208
5.7 深空天文自主導航計算機 208
5.7.1 基本原理 210
5.7.2 組成及功能 210
5.7.3 應用范圍 211
第6章 數學仿真與半物理實驗 212
6.1 引言 212
6.2 數學仿真 212
6.2.1 數學仿真模型 212
6.2.2 測角測速導航仿真 213
6.2.3 測角測距導航仿真 218
6.2.4 測速測距導航仿真 219
6.2.5 可觀測度仿真 220
6.3 導航目標源模擬 222
6.3.1 測角目標源模擬 223
6.3.2 測距目標源模擬 235
6.3.3 測速目標源模擬 239
6.4 航天器軌道模擬 243
6.4.1 軌道動力學模擬 244
6.4.2 多自由度運動平臺 244
6.5 航天器姿態(tài)模擬 245
6.5.1 姿態(tài)動力學模擬 245
6.5.2 姿態(tài)狀態(tài)模擬 247
6.5.3 姿態(tài)誤差模擬 248
6.6 深空環(huán)境模擬 249
6.6.1 超真空環(huán)境模擬 249
6.6.2 深冷環(huán)境模擬 250
6.6.3 空間外熱流環(huán)境模擬 251
6.6.4 粒子輻照環(huán)境模擬 252
6.6.5 微重力模擬 253
6.7 地面半物理實驗系統(tǒng) 254
6.7.1 系統(tǒng)功能 254
6.7.2 系統(tǒng)組成 254
6.7.3 系統(tǒng)方案 255
6.7.4 系統(tǒng)連接 256
6.7.5 實驗流程 258
參考文獻 259
附錄
天文測速導航源恒星光譜 268
縮略語和專有名詞 272
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 274
常用變量符號說明 275
用于構成十進倍數和分數單位的詞頭 278
彩圖